第八十四章 世南题诏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唐秘史第八十四章 世南题诏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炀帝突然想起了虞世南,就叫两个小黄门去宣,立即来西苑见驾。黄门去不多时,就将虞世南宣来了。原来虞世南生得风流儒雅,为人沉静寡欲。从小就喜欢读书,几乎无书不读,而且记性超人,只要是读过的书就终身不忘,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助。只是生性有点古怪,为人太过正直,最讨厌别人耍阴谋诡计。他和虞世基虽是同胞弟兄,世基靠阿谀奉承居官显要,他却不为所动,甘愿做一个普通的官员,每天只是读书作文取乐而已。 虞世南见了炀帝,行过礼以后,炀帝就说道:“辽东高丽仗着路远,很久都没有来朝贡了,朕决定亲自领兵征讨,先要草一道诏书,播告四方,也让那些偏远小国看看,抗逆天朝,法在必征。怎奈翰林院众官连草几道都不中用,朕知道爱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以彰天朝威武,所以把爱卿召来,可展渊云妙笔,为朕草诏一文。”虞世南说道:“微臣才疏学浅,只可写风云月露,恐怕不能胜任。”炀帝说道:“不必过谦。”遂叫黄门搬来一个书案,放在左边窗前,上面铺设好笔墨纸砚。又赐一颗锦墩,给世南坐了。真个是会家不忙,虞世南谢过恩,磨好墨以后,展开御纸,也不考虑,提笔便写。那支笔就如龙蛇一般,在纸上风行云动,毫不停辍。不到半个时辰,已经草成了一道征辽诏书,献了上来。炀帝接过来展开一看,只见上写着: 大隋皇帝,为辽东高丽不臣,将往征之。先诏告四方,使知天朝恩威并著之化。诏曰:朕闻宇宙无两天地,古今惟一君臣。华夷虽限,而来王之化,不分内外;风气即殊,而朝宗之归,自同迩遐。顺则绥之以德,先施雨露之恩;逆则讨之以威,聊代风雷之用。万方纳贡,尧舜取之鸣熙;一人横行,武王用以为耻。是以高宗有鬼方之克,不惮三年;黄帝有涿鹿之征,何辞百战!薄伐狁,周元老之肤功;高勒燕然,汉骠骑之大捷。从古圣帝明王,未有不兼包胡蛮夷狄,而共一胞与者也!况辽东高丽,近在甸服之内,安可任其不庭,以伤王者之量,随其梗化,有损中国之威哉!故今爰整干戈,正天朝之名分;大彰杀伐,警小丑之跳梁。以虎贲之众,而下临蚁穴,不异摧枯拉朽;以弹丸之地,而上抗天威,何难空幕犁庭。早知机而望风革面,犹不失有苗之格;倘恃顽而负固不臣,恐难逃楼兰之诛。莫非赤子,容谁在覆戴之外;同一斯民,岂不置怀抱之中。六师动地,断不如王用三驱;五色亲裁,卿以当好生一面。款塞及时,一身可赎;天兵到日,百口何辞!慎用早思,无遗后悔。故诏。 大业八年九月二十日敕。 炀帝仔细看了一遍,满心欢喜,笑着说道:“笔不停缀,文不加点,爱卿真奇才也!古人云:‘文章华国’。今日这一道诏书,真足华国矣!此去平定辽东,爱卿功劳不小,明日定当加升。”虞世南奏道:“微臣浮蔓之词,不足以壮天威,希望陛下再修改修改。”炀帝说道:“爱卿不必过谦,就劳烦爱卿来写吧。”就叫近侍拿来一道黄麻诏纸,铺在案上。虞世南不敢抗旨,就提起笔来端端正正地写了起来。炀帝因虞世南诏书作得满意,很爱他的才华,要称赞他几句,又见他低头写诏,不好说话。此时只有宝儿侍立在旁,就侧转头来,要对宝儿说话,不料刚转过头,看见宝儿目不转睛,痴痴地看着虞世南写字。 炀帝看见,就没有说话,任她去看。原来袁宝儿见炀帝自己做诏书,费了许多心思也没有写成,虞世南却一挥而就。心里想道:“无才的便那般吃力,有才的便如此风流!”又见世南长得眉清目秀,瘦不胜衣,所以憨憨地只管贪看。看了一会儿,忽然回转头,却见炀帝正直直地看着自己。如果是宝儿有私心,肯定会惊慌。只因她出于无心,所以声色不动。看着炀帝,也只是憨憨地嘻笑。炀帝知道她平常原是这等憨态,所以也不太猜疑。一会儿,虞世南写完了诏书,献了上来。炀帝看他写得端严有体,十分欢喜,随叫左右赐酒三杯。 虞世南拜了两拜饮了酒,炀帝说道:“文章一经有才的人来写,就觉得隽永可爱。但不知文中所指的事例,是否可信?”虞世南说道:“《庄子》的寓言,《离骚》的托讽,固然是作者幻化之笔,君子感慨之谈,应当别有商量;如果是见于经传,事情虽然奇怪,恐怕也不是妄谈。”炀帝说道:“爱卿说的很对。朕看了赵飞燕传,称她能在掌中舞蹈,翩跹轻盈,风都能把她吹走,常常怀疑是作者粉饰之句,世上的妇人,哪有这般柔软!今天看了袁宝儿的憨态,才相信古人的描写,好像也不全是虚的。”虞世南问道:“袁美人有何憨态?”炀帝说道:“袁宝儿平常多有憨态,就不说了,刚才见爱卿挥毫潇洒,就在朕面前注目观看,半天都没有动,大有怜才之意,不是憨态又是什么?爱卿是有才之人,不要辜负了她的美意,可以为她题诗一首,使她的憨态与飞燕的轻盈共同传为佳话,也记录了这一段光景。”虞世南听了,也不推辞,也不思索,走近案边飞笔题诗四句,献给炀帝。炀帝展开一看,上写道: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搭袖大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宠,常把花枝傍辇行。 炀帝看了大喜,就对袁宝儿说道:“得此佳句,不辜负你注目一段憨态了。”又叫赐酒三杯。虞世南饮了,便起身辞出。 虞世南走了以后,炀帝也要起身到西苑玩耍,就在此时,一个太监走进来了,奏道:“娘娘有请。”炀帝问道:“皇后有什么事吗?”太监说道:“有人献来一名女子,娘娘想问问陛下如何打发。”炀帝听说有人献来女子,心里高兴,就叫袁宝儿先回,赶紧吩咐乘辇回宫。回到宫中,萧后接住问道:“诏书写得怎么样了?”炀帝一边说道:“好了,好了。”一边四下里观看。萧后明白炀帝找什么,故意问道:“陛下看什么呢?不认识妾的宫殿了?” 炀帝说道:“不是有人献来女子吗,在哪里?”萧后笑着说道:“妾已经替你收下了,现在正在后宫梳洗打扮,这就叫她来见陛下。”萧后说完,一面吩咐摆酒宴,一面叫一个宫女去宣那女子。酒宴摆好以后,还不见那女子来,炀帝一边饮着酒,一边说道:“人说美女总是姗姗来迟,果然不假。”萧后说道:“这个女子是从乡下来的,不打扮好了怎么来见陛下?”炀帝说道:“不必,不必,朕最喜欢自然清纯的女子。”两人正说着话,只见宫女带着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走了进来。炀帝一看,只见这女子亭亭玉立,唇红齿白,樱桃小口,果然有十分姿色。炀帝喜不自胜,正要唤她来席前坐下,那女子看见炀帝,急忙跪在地上磕头。炀帝说道:“免礼!免礼!”就走过来用手来拉。炀帝拉着那女子来到自己的旁边坐下,就问道:“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只见那女子就像鹦鹉画眉一般,声音虽然很好听,可以一句也听不懂。炀帝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心想,这么美貌的女子居然语言不通,太可惜了!炀帝当着美女的面也不好说什么,看样子她能听懂自己说话,就赐了那女子三杯酒,又让她下去了。 那女子走了以后,萧后问道:“陛下怎么了?这么漂亮的女子你还看不上吗?”炀帝叹了一口气说道:“语言不通,不解人意,再漂亮又有何用?”萧后说道:“听说她是南方人。”炀帝说道:“刚好虞世南也是南方人,不如把这个女子赏赐给虞世南。”萧后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赏赐给虞世南?”炀帝说道:“人才难得啊!朕喜欢他。”就把翰林院众官写诏书不能满意,宣虞世南来写,虞世南如何一挥而就,袁宝儿如何注目观看,虞世南为袁宝儿题诗跟萧后说了一遍。萧后说道:“果然是个人才,那也不至于把宫中女子送给外人吧。”炀帝说道:“朕想让他跟随左右,经常切磋文章,但此人有点清高,怕他不乐意,所以不但要给他加官进爵,还要帮他解决个人问题,只有这样他才能死心塌地跟我。”萧后笑着说道:“难得!难得!陛下这么爱惜人才,应当敬酒三杯。”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聊天,不知不觉已经夜半更深,炀帝当晚就在萧后宫里歇了。 第二天,炀帝梳洗完毕,吃过早饭,就叫太监去宣虞世南。不一会儿,虞世南来了,看见炀帝和萧后并肩坐在宫殿上,宫女侍立两旁,赶紧跪下来行礼。炀帝笑着说道:“免礼,赐坐。”太监拿过来一个锦墩给虞世南坐了。虞世南坐下以后,炀帝说道:“昨天宫里新来了一个南方女子,语言不明,爱卿也是南方人,想必听得懂,你可以盘问盘问她,看是哪里人。”说吧,就叫人把那女子宣来了,虞世南和她一问一答,就像鹦鹉画眉在柳荫中弄舌啼唤,婉转好听。萧后和众宫女高兴地笑个不停。虞世南盘问了一会,转身对炀帝奏道:“那女子是徽州歙县人,姓姜,祖上是世家,小名叫做亭亭,年方一十八岁。因为父母都死了,她的兄长非常奸猾,贪了人家的钱财,要把她许配给一个老头。她知道陛下怜惜漂亮女子,就自己到州里情愿进宫。”炀帝听了,说道:“这么说来,也是个有志女子,所以举止行动都不一般。朕现在将此女赐你为妻,成一对贤明夫妇,怎么样?”虞世南听了,忙跪下说道:“此女已备选入宫,臣不方便领出。”炀帝说:“爱卿是有才之人,朕喜欢,不但要赐你宫女,还要给你加封官职,加封你为翰林院大学士,时刻跟随左右。”说完就传旨给吏部,加封他为翰林院大学士。虞世南不敢再推辞,只得同亭亭磕头谢恩。炀帝又赐了些金帛,萧后也赐了他些珍珠。虞世南带着亭亭,出宫回到家,成了夫妇。虞世南深感炀帝厚恩,与亭亭朝夕焚香遥拜,夫妇异常恩爱。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唐秘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