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四省督师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帝国之征服者第88章 四省督师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就在吕岩正欲起兵福州府的时候,一骑飞马来报。 荷兰人出动6艘军舰,四处袭击中国渔船,抓捕中国渔民,并且强令他们为他们在彭湖修建红木埕要塞。 一个彭湖渔民趁荷兰人不备,偷了一条渔船前来报官。 没想到福建战火四起,那些官府哪有功夫理会那个渔民。 这个渔民不得已之下只能通报叛军,毕竟吕岩的声望在彭湖还是很不错的。 吕岩这个时候才想到荷兰人入侵彭湖这档事。 由于最近和明军的战事太过激烈,他竟然将这件事给忘了。 这不由让他沉思起来,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是继续进攻明军还是消灭荷兰人。 贾诩很快就明白了吕岩的心思,于是他眼珠一眼,然后对吕岩说道:“王爷,不过是区区一群蛮夷而已,最多只需要派一名大将前去,定可平定这群蛮夷。而且这本是朝廷应管的事情,关我们什么事着。” 吕岩摇了摇头。 “你不明白,棱堡这个东西不好打。而且荷兰人胆敢杀我国渔民,如果我不知道罢了,既然知道了,那么我就不能不管。” 身为后世的一名愤青,碰到了这种外夷入侵之事,当然应该放下成见,先将枪口对外了。 至于和大明联手这种事就别想了,即使没有他,大明也是拖了一年才将荷兰人赶出去的。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那些被抓捕的渔民不是被累死,就是被卖去做奴隶,所以攻打彭湖必须尽快。 听到这里,贾诩不由感到极为不满。 难道棱堡这个东西很厉害吗? 但是对于吕岩打算亲征彭湖之举贾诩还是极力反对的。 “现在大明的官军应该已经集结完毕,如果王爷你这个时候前去平叛,一旦大明南北两路同时进剿,万一我们因为兵力不足而失败,那岂不是可惜。” 贾诩苦口婆心地说道。 吕岩摇了摇头,现在他的兵力足有一万七千之巨,暂时抵挡一下明军的进攻还是可以的。 贾诩的性子根本就是视众生如蝼蚁,眼里自己或者他的大业。 “军师放心,此去我最多十日便回,想必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看到贾诩还欲再劝,吕岩摆摆手说道:“此事我意已决,军师不必再劝。而且荷兰人弹丸之师,反掌可灭,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 “传令下去,命令舰队做好出征准备。这次我准备带上一千名步骑出征,其他人则继续依计划行事。攻下福州后加强城防,准备应对大明的进攻。” 说到这里吕岩叹了口气。 看来自己的南下计划得暂时搁浅了,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看到吕岩心意已决,贾诩也不好再劝,终于开始为吕岩远征彭湖准备起来。 **** **** 就在吕岩准备前往彭湖剿灭荷兰人的时候,杭州城外,风和日丽。 但是却没有平时车水马龙的景象,大量的官兵把守着官道,禁止平民上路。 一些官员和乡绅正聚焦在一起,顶着烈日等待着朝廷派来的剿匪大员,四省督师。 目前李靖的大军已经再次北上,离开了温州府的范围。 这已经严重地触动了这些官员和士绅的利益。 每一次战乱都是一次利益格局的大洗牌,即使这些士绅有家中子弟在朝为官。 但是面对乱兵也是有力无处使,一旦遭遇屠城,那么就是一个家族的没落。 而且他们听说,吕岩向来喜欢抄家,这不能让这些士绅感到忧虑万分。 因此他们对于剿贼都是不遗余力。 纷纷使动各种关系,敦促朝廷尽快派遣大军前来剿贼。 对于朝廷大军能否剿灭叛军,这些人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觉得能打赢,毕竟只是一股叛军,如何能够抵挡得住朝廷的大军。 但是也有人觉得悲观,吕岩出身辽东,应该熟知兵事。 而且加上最近几乎是战无不胜,福建和浙江不知道多少军队被其打得一败涂地,就算是朝廷的大军也是不敢言稳胜。 在等了纷两个时辰后,一辆马车在官兵的护卫下终于珊珊来迟。 那些官员连忙迎了上来,然后一个神情有些疲惫,但是满脸笑容的清瘦男子走了下来。 “参见督师王大人。” 浙江巡抚连忙上前说道。 后边的各路官员亦是连忙上前拜见。 那个清瘦文人满脸的笑容,轻声说道:“各位大人快快请起。” 这个清瘦文人就是兵部尚书,兼任经略蓟、辽、登莱和天津等地军务的王在晋。 本来他的任务是筑城和女真人做战,但是和女真人做战实在是一件提着脑袋在干活的买卖。 近有辽东巡抚王化贞,巡东经略熊廷弼兵败广宁,现在全部都在大牢里待着呢,就看啥时候开刀问斩了。 远有辽东经略杨镐四路出击,兵败萨尔浒,也是被叛了死刑,等着被处决了。 还有那辽东巡抚袁应泰,因为辽沈战败而自杀。 和女真人做战的经略巡抚又有几个好下场的,朝中大员哪个不是视出关如入鬼途。 那兵部尚书张鹤鸣,因为担心背上广宁之败的责任,于是就自请督师山海关。 朝中大臣都喜不自胜,天启帝也是如获救星,给其加官晋爵,赐蟒袍玉带和尚方宝剑。 但是没想到足足走了十七天才走到山海关,到了山海关后只是逮捕间谍,厚待蒙古人,没过多久就以生病为由请辞归家,这可把朝中诸公给气得不清。 后来又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辽东经略,但是解经邦却胆怯万分,视辽东如鬼途。 连续三次上疏,力辞重任。 气得天启帝勃然大怒,将其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从此之后,再也无人愿意经略辽东。 但是辽东经略还是必须有人的,山海关距离北京城实在是太近。 万一啥时候女真人打进来,就直接打到北京城下了。 没人愿意担任辽东经略,那就廷推。 于是天启二年三月,天启大帝召集科道九卿于中府推选经略。 每人一支笔,填写自己心目中的经略人选。 从早上忙到晚上后,王在晋终于众望所归,得票数最高,成为了辽东经略的不二人选。 虽然升官发财人人想干,但是这个辽东经略却是绝对没有人想干的烫手山芋。 得知自己成为辽东经略后,王在晋差点吓破了胆,于是立刻上疏力辞重任。 但是天启帝不准,升其为兵部尚书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蓟辽、天建、登莱等事务。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掌握着巨大权利的职位。 但是王在晋却没有丝毫欢欣之意,如果可以的话,他仍然愿意做自己的兵部待郎。 他明白如果自己再推辞的话,正在气头上的天启帝可能会将他下狱,于是不得不上任。 但是还没有上任,他就连连上奏,声称山海关不足恃也,力贬山海关的价值。 而且他也毫不隐晦地在奏章中提出,如果能将他罢官回乡,就是他的大幸。 对于王在晋的无耻,朝中大臣都是极为鄙夷,但是却丝毫没有罢免他的意思。 罢免了他,也没有人愿意督师蓟辽,还不如让他在那里先顶着。 后来得知吕岩起兵勤王后,王在晋简直就是大喜过望。 这简直就是他的大救星啊! 于是他连连上疏,请求前去带兵平叛。 毕竟和凶残的女真人比起来,吕岩看起来明显就是个软柿子。 对于王在晋的小心思,上至皇帝下至朝臣,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所有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准。 但是王在晋却并没有放弃,仍然隔三岔五地上疏。 声称如果让他领兵,平叛绝对易如反掌,并且献上了自己的平叛策略。 后来王在晋提出在八里铺一带耗资九十三万银子修建边墙。 被手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竭力反对。 袁崇焕更是两次打小报告到首辅叶向高那里,指责王在晋的不是。 后来天启帝派遣天子帝师、东阁大学士亲临前线,看到底要不要修筑边墙。 结果考察后发现,王大晋在军事方面好像只是个半桶水,只是懂一点,但又不全懂。 于是向天启帝提出在晋不足恃,应当撤换王在晋。 虽然王在晋对于孙承宗的鄙夷非常不满,但是能够远离这个危险的职位,他还是愿意的,于是再次上疏愿意前去平叛。 后来经过朝中诸臣的商议,四省的大军也需要一名重臣前去节制。 干脆派王在晋去好了,至于经略辽东,天子帝师孙承宗自请愿意接任人人推拒的烫手山芋。 而王在晋终于得偿所愿,离开了辽东那个鬼地方。 对此王在晋还是非常喜欢的,终于不用和女真人对阵了。 和浙江的官员寒暄了一阵,他就和他们一齐进了杭州城。 杭州的官员对于王在晋这个前来平叛的朝中大员那是刻意奉迎。 特别是南边的几个州府,吕岩的军队都已经把刀架在脖子上了。 一旦吕岩攻进来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钱财,因此恨不能王在晋立刻就出兵。 他们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官府一路上的花销,他们愿意出资绝大多数,至于剩下的,则由当地官府分摊。 对于浙江官员的热情,王在晋还是非常欣喜的。 毕竟对外征战,粮饷绝对是首要大事。 不过他知道这些人之所以这么热情,都是希望他早日出兵消灭叛乱。 现在杭州不远已经汇集了各路将近5万各路大军。 再加上浙江其他州府的兵马以及广东、福建的兵马,他相信荡平区区一个吕岩那是易如反掌。 对于王在晋的信心满满,那些官员和士绅也是非常高兴的。 毕竟他们都希望这次叛乱能够迅速被平定。 席间王在晋不停地卖弄的他的兵法韬略。 直唬得一些不通兵法的人一楞一楞的,王在晋这个人对于兵法绝对不是一窍不通,不然的话绝对不会被众人推选为辽东经略。 只有朝堂事情非常了解的人才会感到忧虑,这位四省督师到底靠不靠谱啊。 让吕岩没有想到的是,他前脚离开不久,朝廷就调集了大军前去围剿。 而福建和浙江也将马上迎来一场真正的大战。 *** 非常感谢好吃货懒人的打赏和kanekawa的更新票。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帝国之征服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之征服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之征服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之征服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