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九一八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农业中华第一百零六章 九一八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9月13日,张学良被迫向日本低头,但是他只是把关玉衡保护起来,对外宣称已将他逮捕,令其听候处置。??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 张春、毛石山等联名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敦促国民政府放弃内部纷争,一致抗日。但是蒋介石忙着和李宗仁、龙云整编部队。没有做出任何表示。 此时,西安到洛阳的铁路赶在其它系统之前修通。郑州的军用机场也修建完毕。空二师转场郑州。与机场同时修建的几处雷达站也投入了使用。 陕西境内的轨道交通因为有充足的铁轨,也赶在公路之前修通。庆阳和吴起镇的炼油厂投入生产。叶挺准备在巴彦淖尔修建至少能够停两个师战机的军用机场,在贺兰山建设远程火箭发射场。因为那里是最靠近蒙古的地方。 很快空一师也转场到了郑州。 因为都还是以训练飞行为主,两个师只有六十架战机,二十架教练机,算起来只有一个师的飞机。这个数量比蒋介石的空军都还不如。空一师飞行训练的时间要长一些,有相互对抗演练。但是还没有实战过,空二师还都是没有飞多长时间的学员。 这六十架战机有四十架是鹰式一型歼击机。上面的雷达和电子系统非常落后。 有十架是鹰式一型改歼击机,只是完善了雷达和电子系统而已。这是过渡机型。根本就没有打算量产,如果不是这次要参战,已经回厂拆掉了。 由于雷达和电子、飞控以及发动机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原来肥大臃肿的机型,被空气动力所诟病。他们设计出了大翼展的三角翼,并带鸭舌。机身流线型,更加小巧。强大的发动机,更好的气动布局,让新飞机可以携带四枚炸弹,而不是两枚。当然机翼下的挂架是为导弹准备的。这款战机还是用于格斗。而不是轰炸。现在挂炸弹也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因为导航系统太大,装不到飞机能携带的火箭上去。 这款飞机也只有十架,被命名为鹰式二型。断崖弹药所和荆门飞机制造厂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和改造。 而枪械所正在研究一种叫做蜂巢火箭弹的空射武器。装有十二枚小型火箭。可以为飞机提供空战。问题也在如何与火控系统融合的问题。 所以鹰式二型飞机除了比鹰式一型飞机的雷达看得远,看得清,能锁定用机炮攻击,飞机速度更加快。更加灵活以外。攻击手段就是多两枚炸弹而已。 不过鹰式二型飞机上的雷达显示器是一个很小的液晶显示器,是个试验品,但是比黑白的要好。 这是爱因斯坦在张春的提示下,在纳米所进行微电子制造的经验总结时,想到了被德国物理学家列曼称之为液晶的物质的光电效应。所以他带着一组人进行了液晶光电效应的研究,制造出了这一款只能显示雷达信号的显示屏。 但是这仅是一个开始。 而晶体硅的光电效应也在被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种被称为纳米条件下的光电相应虽然还到不了纳米级别,但是已经让爱因斯坦沉迷集中。 事实上,核反应也是属于微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科技确实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空军正在全力以赴做战争的准备。 10月1日。上海商业界宣誓不买卖日货。但是南京国民党总司令部训令军事机关要员,不得参加反日团体。 新民报等湖北办的报纸火力全开。不断地宣传抗战。 虽然厂矿一再强调要注意工作时间和休息质量,但是人们的工作热情高涨。 此时整个控制区其实就是一个大工地。连湖北核心区也在做改造,在抗战热情和萨斯贸易公司远远不断的原材料供应的情况下,建设速度骤然加快。 空军每天都在郑州到荆门之间往返飞行训练。飞行员,地勤人员,塔台,飞散在各地的雷达站忙得不可开交。 前敌指挥部现在不仅只有参谋人员,电子,通讯等技术人一堆,因为很多设备第一次这样高强度运行,问题百出。 首先受不了的是鹰式一型歼击机,发动机和飞控系统的毛病都表现了出来。三架返厂,一架直接摔在了森林,引发了大火,好在飞行员跳伞,好在森林被草场隔开,雷达站和飞行员都报出了准确的位置,救火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 11月4日,东北军马占山部与日军激战,黑龙江省城陷落。 张学良,傅作义,阎锡山,韩复渠,石友三,白崇禧,马步芳到达武汉,协商抗战事宜。 但是除了傅作义力推以外,张学良只要求阎锡山退出河北,张为民支持武器和丹药,派空军参战。但是要求接受张学良指挥。阎锡山说愿意出兵前往河北,参战,但是落井下石之心昭然若揭。这些人明着说支持抗战,但是没有什么实质动作。 11月12日,宋子文和李宗仁到了武汉,带来了中央政府的意见,认为中国现在打不过日本,应该以外交手段解决,同时为了加强军力,各省都应该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 张春只好退而求其次,问:“中央政府宣不宣战?只要宣战,我们自己解决。” 宋子文说中央政府已经在和日本政府进行外交谈判,双方都有谈判方案,可以解决东北问题。没有必要宣战。 11月30日,蒋介石在任命顾维钧署理外交部长的训词中说:“攘外必先安内,一统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一统而能取胜于外者”。 至此,谈判已经没有必要了。除了张学良的代表,傅作义、白崇禧留在了武汉,其他人都返回了各省。 张春只能苦笑:“蒋介石其实说得对,攘外必先安内。但是做错了一件事件就是以为外交能够解决问题,日本现在陷入经济危机,急需解决国内失业问题,执行大陆政策的强硬派占据了主导地位,东三省他们已经屯垦很多年,这个时候不拿下什么时候拿下?张汉卿没有来,是担心我会抢他的地盘。” 张春看了张学良的代表一眼,因为这位只是张学良下面一个不知名的参谋,只是来传话的。这位参谋低着眉毛不吭气。 “大敌当前,被日本人抢了地盘就那么值得?”张春的脸色变冷:“我不管你们如何,我是要抗战的。” 12月1日,武汉政府与**的名义通电全国,决定成立人民革命军,武汉自治政府改为武汉人民自治政府。即日起,武汉人民自治政府对日宣战。 新民报刊文说日本侵占东北已近三月,国民政府犹未对日宣战。内战是内战,但是与对日宣战有何关系?**自成立以来,先是相应孙先生号召,国共合作成立国民党中央。但蒋介石背叛了孙先生的遗愿,国民党清党以来,已经完全蜕变为了资产阶级政党。**为了自保实行自治,但是从未脱离中央。时至今日,忍辱负重,却没有换来国家的安宁,反而外敌入侵由不得宣战,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 毛石山发表了《论国民党何不宣战》的文章,说国民政府不宣战,不过是汇集在蒋介石周围的那些资本家怕丢了自己的坛坛罐罐。这些人满人也罢,日人也罢,保住自己的坛坛罐罐就行了。名曰“明哲保身”,实则卖国。明朝之亡,历历在目也。 12月2日,宣布了人民革命军的编制。 第一集团军,军团长,贺龙。政委马俊 下辖第一军,军长张亮。 第二军,军长彭湃 第三军,军长叶剑英 第二集团军,军团长周荣,政委柳青华。 第四军,军长张天。 第五军,军长唐佳兴。 第六军,军长杨虎城 第三集团军,军团长鹿钟麟 第七军,军长张霖越 第八军,军长李鸣钟 第九军,军长吉鸿昌 第十军,军长宋哲元 成立人民革命军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张春,委员刘英、毛石山、刘伯承、朱德。 设人民革命军顾问委员会,成员宋庆龄、吴佩孚、冯玉祥、顾明。吴佩孚和顾明两位都已经退休了。而宋庆龄和冯玉祥不愿意直接掺乎军部的事情。但是大敌当前,军部肯定是要到前线的,后方必须要有人主持,所以四位都答应在武汉的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不足时,补足五位,以进行集体决策。 这是一个古怪的决定。政府还挂着一个“武汉自治”的称号,表示并没有脱离中央政府。可是军队却是完全不听号令了,连番号也完全是自己的一套。 公报一出,全国就掀起了批驳中央政府的文章,认为这是要将所有的爱国人士逼上梁山。支持武汉政府的声音占据了主流位置。 12月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对日本侵占东北表示谴责,要求日本立即停止挑衅行为,否则一切后果自行负责。 这也是一个古怪的讲话,好像是对日宣战,但是又有回旋的余地。同时也是说,如果人民革命军开战,可以与我有关,但是也可以说与我无关。(未完待续。。)u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农业中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农业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农业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业中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