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大才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辽东钉子户第四百一十章 大才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残酷的广宁之战渐渐远去,辽东大地再度恢复了安宁。此一战之后,明军和建奴之间强弱易转,义州兵的控制范围大幅度增加。 本来张恪主要经营防线是大凌河,从大凌河一直到三岔河之间,两三百里的土地开发有限,百姓也不多。如今情况完全改变,这些沃土全都划做田庄,安顿的百姓至少能有一百万人。 再有海州落到明军手里,也就标志着整个辽东半岛都归张恪管辖。从锦州,复州,一直到盖州,海州,还有鸭绿江边的东江镇,仿佛一个口袋,把整个半岛都纳入了掌中。粗略估计,至少还能安置两百万人口。 如果两块土地全都安置妥当,张恪手下掌握的人口就在五百万以上,已经超过了眼下大多数西洋国家,足够组建二十万军队。当大兵练成之时,别说是建奴,就算是大明也不用放在眼里。 …… 当然想法是很不错,可是现实却相当残酷,张恪手下的很多人管一座城堡没问题,管理一个县,一个州就勉强了,到了省一级,千头万绪,他们就彻底没用了。 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王化贞,可是最近朝廷传出风声,兵部尚书崔呈秀要入阁,根据崔呈秀的推荐,空下来的兵部尚书要给王化贞接掌。 按理说这是一步登天的好事,张恪也需要兵部的配合,可是王化贞一走,繁杂的庶务都要落在他的头上。 张恪实在是不想浪费过多精力,可是偏偏没有合适的人选,头疼啊…… “大人。孙先生求见。” 张恪揉了揉布满红丝的眼睛,问道:“哪个孙先生?别把什么人都领过来,烦!” 亲卫吓得诺诺而退,到了门口,低声念叨:“去告诉孙元化,国公爷不见他!” “谁?” 张恪豁然站起,几步到了外面。 “启禀国公爷,是孙元化,就是管炮厂的那个!” “混账,孙大人来了怎么不直接请进来?快。本爵洗把脸,马上就去见他。”别人可以不见,孙元化负责军工,那可是义州兵的命根子,张恪岂能怠慢他。 急匆匆到了正厅,孙元化微微低头站在了门口,眼观鼻鼻观口,格外的恭谨。 “哈哈哈,初阳先生。有失远迎,还请赎罪啊!” 孙元化急忙躬身施礼,笑道:“国公爷,您加官进爵。卑职竟然忘了贺喜,实在是惶恐之至,哪敢轻易登门。” 张恪拉住了孙元化,直接往里面走。边走边笑道:“什么爵位都是虚的,到了战场上,谁挨了一枪都活不成。最实在的就是武器。好枪好炮就是第二条命啊!我告诉过他们,要上战场,别供关二爷,别供诸葛亮,想求神就拜孙初阳!他能造出好炮,你们就能活下去。” 孙元化和张恪见面不多,可是每一次都能感觉出来,这位对军工人才是发自肺腑的重视,整个大明,也没有如此暖心的老板了。 “国公爷抬爱了,元化这些年不思进取,未能造出更好的火铳火炮,实在有负大人的厚爱,罪该万死!” “不必自责,技术就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谁也没法一口气吃个胖子。再说了,我大明历来轻视工匠,匠师有好的技术都敝帚自珍,当成了传家宝,风气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只管继续努力就是,缺人我给人,却钱我给钱,你们放心就是!” “是!” 士为知己者死,孙元化眼圈有些发红,深深一躬,说道:“国公爷,属下研究过了,我大明造出来的枪炮质量不算上乘,问题多半出现在铁矿上面,矿石杂质多。就像卑职虽然弄出了弹簧钢,可是寿命竟然只有西夷的一半,实在是惭愧。” 差了一倍寿命,基本上就算是废品了,孙元化恨不得有个地缝都钻进去。张恪倒是不这么想,中国的铁矿石品位很低,这是天灾,没有办法,怪不了孙元化。 “初阳先生,你可是有解决之法了?不然不会找我吧?” “什么都瞒不过国公爷。”孙元化笑道:“有个传教士带来一些矿石,据说是澳洲那边的,卑职看过了,东西好极了。若是都能用澳洲铁矿,造出来的枪炮至少寿命提升两成,而且能减少炸膛事故。只是……” “只是运费不菲是吧?”张恪问道。 “国公爷明鉴,算上运费,怕是要多一半啊!” 张恪微微沉吟,说实话他的手头不宽裕,可是根据战后的统计,不论是火铳,还是火炮,都有损坏,甚至误伤士兵的。 军中最宝贵的就是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没死在敌人手里,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实在是扼腕叹息。 “孙先生,我看这样吧,全用海外的铁矿,不说价钱太多,而且也不一定供应的上,只在关键的零件上,用海外的铁矿,你看如何?” 孙元化一听,顿时眼前一亮,没错,就拿火铳来说,除了枪管要好的钢铁之外,其他地方稍微对付一下也没问题。 而且张恪的话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武器不一定要全都精益求精,只要好用便宜可靠就行! “一语点醒梦中人啊,国公爷卑职这就去筹备!” 孙元化喜滋滋往外走,还没等出门,突然停了下来,用力一拍脑门。 “敲我的记性,怎么忘了大事呢!”孙元化急忙转身笑道:“国公爷,卑职除了公事,还有一件私事。” “私事?是要娶媳妇吗?”。 “国公爷说笑了,孩子都十几岁了。”孙元化笑道:“卑职有位师叔,想要求见您!” “师叔?哪位?”张恪随意问道,有些漫不经心。大明的师徒都是围绕科举来的,谁点了你的文章,那就是恩师,要一辈子尊敬,不能违拗。 张恪手里握着官员任免大权,有不少人想要走后门,若是孙元化也有这个想法,帮着师叔说情,要是没大问题,就网开一面,张恪如是想到。 “国公爷,恕我卖个关子,我这位师叔可是大才!”孙元化一脸钦佩地说道:“他老人家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在地方做官十几年,政绩斐然,后来跟着西儒利玛窦学习,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火器,本事不比我的恩师差。” 张恪的胃口瞬间提起来了,惊问道:“此人是谁?” “李之藻!”(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辽东钉子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辽东钉子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辽东钉子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辽东钉子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