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五章 新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嫡策第一百五五章 新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和皇帝吃饭,吃得饱吃不饱都不重要,吃的就是个恩宠和赏赐。 皇帝在上头,谁有胆子有一筷子没一筷子地去夹菜啊,不得警惕着皇帝会不会随时发问啊? 所以行昭没吃饱。 在漫无边际的粲然烟火中,旧岁已去,新朝在际。 对有些人来说,除夕之夜的味道是满鼻子的火硝,或许是案上的甜甜腻腻的胭脂鸭脯,又或许是陈年老酿的酱香芬芳。 对行昭来说,这个除夕的所有味道,就是这一大海碗的芝麻芯汤圆。 糯米软软的,紧紧粘着牙,芝麻馅儿香甜得能让人和着馅儿将舌头都囫囵吞下。 行昭把头埋在碗里,吹过凉风守完岁后,“呼呼啦啦”地喝一碗烫热的汤圆儿,以慰空落落的肚子。 还有一颗怅然若失的心。 行昭一闭眼,一滴泪便砸在了汤里,醪糟酸酸甜甜的味道里,顿时有了些许咸味。 莲玉立在窗棂之下,安安静静地看着小娘子,一没留神,眼泪便险些下来了。 初五按照惯例是进宫朝贺,外命妇过来叩拜方皇后,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回侍立在侧的是风头正劲的顾婕妤,与王嫔。行昭照旧伴侍在方皇后身边儿,低眉顺目规规矩矩地眼观鼻,鼻观心。 去年,她在下首伴着她尚在人世的母亲,今年,她却端着杌凳坐在了凤座之侧,伴着她的姨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其中寓意大抵如此。 三个女人一台戏。行昭抬眼数了数。这都能凑成多少台戏了啊。 “...早听说临安侯太夫人身子有些不太舒坦。怪道臣妇找了又找也没找着贺太夫人的影子,太夫人是着了凉呢还是吹了风呢?也不晓得温阳县主知不知道太夫人是受了什么病症?” 此话一出,正殿里便瞬间静了下来,信中侯闵夫人轻敛了容,微微侧了身子,眼神瞥到说出这番话的黎太夫人。 是了... 黎家与贺家是至交之家,黎太夫人与贺太夫人是自小的手帕交,会出言为难也实属正常。 话里话外。这是在怪行昭不孝啊! 大周朝重孝,孝悌能顶半边天,被人指摘为不孝,未出阁的小娘子怕是嫁娶都会变得艰难... “其实阿妩也说不明白。” 小娘子轻轻脆脆的声音由低渐强,响在偌大的正殿里,还是显得有些气弱:“阿妩听了心里也急,请来张院判细细问询了祖母的病,张院判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了祖母说胸闷头晕,阿妩便看了看方子。却都是补气养身的药材,说来说去都是党参黄芪。也没多大用处...” 张院判是国手,是皇帝信赖的太医,谁敢说他医术不精? 既不是大夫的错,那当然就是病患的错了,国手都诊不出来的病,又该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啊... 在场的都是簪缨世家的家眷,谁家没有过装病的前例啊,为避事儿为争宠为了什么的都有,装病多好啊,病了往床上一躺,谁也甭找我,谁也甭来和我过不去。 夫人奶奶们面面相觑了片刻,神色不明。 “老人家年岁大了,身上各式各样的毛病就窜出来了,人一颓下来,便希冀着子孙儿女守在身边儿,子孙满堂环绕膝下,看着欢喜,心里头一欢喜了病也就好了一大半了。” 行昭总算是知道黎令清的倔气是从哪儿来的了。 他这母亲就是个顶倔的,当着方皇后的面儿,找她外甥女的茬子,还理直气壮又颇有替天行道的气势在里头。 行昭抿了抿唇,再开口时,唇色便有了些发白:“大抵是入冬天凉,阿妩的风寒也还没好透,怎好贸贸然就将病气儿过给太夫人...”行昭拿帕子揉了揉鼻头,再放下时,鼻头红彤彤的一片,一双眼睛水水泠泠的,眨了眨便望了别处:“这些时日,阿妩连太后娘娘也不好去拜见,做了东西都要先请顾婕妤拿开水烫了,去去上头的晦气,再送去慈和宫,以此聊表心意...顾婕妤,您说是吧?” 小顾氏一怔,这小娘子祸水东引的招儿使得炉火纯青的了... 心里腹诽,她却晓得她不能不接,不仅要接还要接得漂亮——皇帝决定宠不宠她,方皇后却决定她能得多久的宠,这是她在方皇后一次两次地帮扶之后得到的结论,她姓顾又怎么样,顾太后说话已经没人听了,不,顾太后已经说不出来话了,方皇后的话却显得振聋发聩。她既不傻,也不癫,就算不知道方皇后问什么要帮扶她,她却只能牢牢地乘着方皇后的东风,以达到直上青云的目的。 一道婉和了面容,放低了姿态,一道回笑应和:“是呢,太后娘娘凤体欠安,却总问‘这个装着薄荷的香囊是谁做的?’又或是赞温阳县主‘木匣子上的扇套绣得好看’...” 黎太夫人的后话被呛得梗在喉里,她总不好责问小娘子关心太后却不关注自家祖母吧?天地君亲师,天家可是在亲眷前头! 小顾氏接着话头岔开了,下头人也好做了,或三三两两关切问询“太后娘娘的身子可好些了?”,或是不着痕迹地恭维“皇后娘娘到底是一片慈母心肠,养出来的小娘子个顶个儿的好”,话儿终被越扯越远,行昭的面色却慢慢沉了下来。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贺琰看不透这个道理,贺太夫人却看得明明白白的,她算准了方皇后不敢下狠手对付贺家——在外头人眼里,无论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官司,行昭与行景都是姓贺的! 深入骨髓。亘古不变。 黎太夫人的突然发难并没给整个场面带来多么难以挽回的后续。连方皇后都没发话。小娘子一个人便将话儿给带走了,方皇后心里头大畅,照旧赏了几家人的膳,最后留下了方祈之妻刑氏。 人去戏散的正殿空落落的,方皇后特意放缓了声调,缓声柔气地与刑氏寒暄。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还是阿福在陪本宫闲聊。本宫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今朝会是远在西北的嫂嫂在这儿。同本宫闲话家常。” “臣妇也未曾想到。”刑氏笑一笑,眼神却望向行昭:“阿福去得冤枉,贺家欺人太甚,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阿祈没从西北回来的时候,您与阿妩过得有多难,臣妇想一想便心惊胆战的。阿祈叛国谣言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臣妇被圈在方家老宅里头,来的是九城营卫司的人,待臣妇和两个孩儿。还有方家的旁支都是客客气气的,不像是来圈禁。反而像是来保护的。” 皇帝做事一时糊涂,一时精明,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耳根子软,心也软,对谁都是这样。 方皇后见怪不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刑氏在劝慰她,可却不曾想一想,泼一盆热水就想融化一整块儿坚冰,可能吗? “那段日子谁也不好过...”方皇后沉声暗叹,“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皇帝到底心软,功高两个字儿接下去便是盖主,与其忍气吞声,倒不如秉承哥哥一贯的个性...” 方祈一贯的个性是什么? 行昭默默想了想,脑海里只浮现出了四个字儿“撒泼卖乖”,小娘子顿觉不妥,“啪”地一声把这四个字儿打掉,换上另外四个字儿“审时度势”。 “方家在定京城里至少要待十年,该强硬的就强硬起来,该软下来的...”方皇后顿了顿,偏头想一想,随即霸道十足,“没有需要低头的地方,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欺我,定当加倍奉还。” 加倍奉还... 刑氏想起梁平恭的惨死,冯安东的销声匿迹,应邑的负屈错嫁,顾太后的瘫痪在床... 阿福一个人的死,让两个人给她偿了命,不对,是三个,应邑腹中的胎儿也算上。 果真是加倍奉还。 刑氏点点头,笑着看行昭:“两个孩子是不能再回去了,狼窝虎穴的,一进去便再出不来了。景哥儿我自会好好照料,他没了母亲,我便是他的母亲,从衣食住行,到嫁娶敦伦,我都一肩挑了。临安侯膝下还有一双庶子庶女,成不了气候,定也不会善罢甘休。阿妩是小娘子,又是您亲自教养,贺家没这个胆子要小娘子回去,可景哥儿是嫡子嫡孙,贺家就站了个理字儿。” “贺家?”方皇后嗤笑一声,“贺家根本就没资格让我们低头,态度尽管强硬起来,景哥儿的事儿自有法子,等过了三年孝期,定了桩亲事,名正言顺地自立门户,传出去还能有个好名声——给他爹的嫡幼子袭爵让位。” 方皇后眼神望向窗棂之外,行昭顺着方皇后的眼神望出去,映入眼帘的便是藏在飞雪朦胧间,檐角横飞的仪元殿。 贺家没资格让方皇后看成敌人,那皇帝是不是就有了这个资格呢? 若方皇后是个男儿身,若方皇后生了一个儿子,若方皇后没有嫁入皇家... 行昭颤了一颤,不敢再想下去。 初七早朝,扬名伯贺行景在朝堂之上,自请外放,请旨要去的地方是东南福建府,福建也不太平,经了几次天灾,渔民便落草为寇,成了海盗,时不时地打着劫富济贫的名号,抢杀劫掠。 皇帝拿着折子沉了沉,没立即给答复,转过头便来凤仪殿说了此事。 方皇后不惊讶,行昭也不惊讶。 行昭偏头算了算,大周外放一向是三年为期,这个法子还是她给方皇后通的气儿呢。(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嫡策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嫡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嫡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嫡策》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