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颜面丧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朝大老板430颜面丧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宇文成都的双箭齐发,如流星赶月一般向咄吉的面门射去,城头上顿时爆发出一阵叫好声。∏∈頂∏∈点∏∈小∏∈说, 始毕可汗看到城头上的宇文成都如天神般挺身而出,声若轰雷般扰乱自己的情绪后便射出了箭,此时却再不敢用手上的长弓或马鞭去拨打来箭了。 始毕可汗刚举起盾牌,便听“当”的一声暴响,震得他手臂发麻。 同一时刻,宇文成都的另一支箭擦过了盾牌的上沿,当时就把始毕可汗顶在帽子上的孔雀尾巴割成了两段。 “始毕可汗已死,尔等还不速退!”宇文成都一声呼喊,又是两箭射出。 这一次宇文成都的两箭都射在了始毕可汗的盾牌上,却也因此把他迫得连连后退;突厥大军看着始毕可汗的仪仗向后移动,当即也是缓缓后退。 裴元庆见城外的大军有后退的趋势,当即急声道,“陛下,臣请兵出战。” 宇文述却是急声道,“不可。” 杨广看着宇文成都为自己出头,当即大喜起来,直接就忽略了裴元庆的请战要求。 始毕可汗退了一箭之地后,又重新组织起了下一轮攻击。 突厥大军缓缓迫近了城头上的弓箭射程,又重新下起了新一轮的箭雨。 这一次,突厥大军还唱起了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突厥士卒唱的虽是汉语,终归是鹦鹉学舌,咬字不清。 听了三五句,杨广才反映过来,当即勃然变色,怒喝道,“贼人敢尔!” 突厥士卒所唱,正是杨广于大业五年时册封咄吉为新可汗时所做。 那时的大隋,国家富足,百夷来朝;杨广文治武功,风光无限,他所做的诗,更是风骨凝然,志趣博大。 可自己当年所做的诗篇,再结合入境身边的箭矢横杂,周围诸臣的面如土色;岂不就像自己才登高一呼,马上就被人扯下来打脸的节奏? 不过,看着突厥兵不善攻城,杨广的心中也慢慢安定了下来。 等到突厥兵辛苦的爬到半途,才让众兵士放箭,长矛戳出;半空中惨叫连连,无数突厥兵落了下去,伤亡惨重。 守城的士卒倚仗高墙城垛,几乎没什么伤亡,杨广见此,便在宇文成都等人的护卫下缓缓走下了城头。 始毕可汗见讨不着什么好处,却也只能早早的收兵,却在雁门城周边扎下无数营寨,显然是打定了瓮中捉鳖的主意。 杨广回到临时行宫,再议退兵之事。 宇文述建议道,“我军虽倚雁门关险隘,但贼军精于骑射,况城内粮草亦不足我军二十日可食,与其等诸王前来勤王,不若由天宝将军宇文成都率数千轻骑为陛下开道突围。” 苏威连连摇头,坚持道,“守城是我们所擅长的,敌人擅长的则是奔袭;如果我们突袭的话,万一始毕可汗全力包抄,那陛下岂不是更加危险?” “末将也以为纳言所言甚是,咱们现在应当想办法固守城池,坚持到援军才是至理。”樊子盖对苏威的观点表示了支持。 内史侍郎萧瑀也点头赞同了苏威的提议,又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一边在雁门城等待救援,一边派人去求义成公主帮忙,让她也想想办法。” 萧瑀的想法,来源于刘邦故事,当年刘邦遭遇白登之围时,便用了陈平之计向冒顿单于的妻子行贿,这才得以脱险。 萧瑀的提议有章可循,自然引来了众人的一阵附和。 事实上,萧瑀的这个意见非常到位,但眼前有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固守城池;假如城中的士兵士气低下,可能等不到朝廷救兵到来,城池早就被突厥军给攻破了。 虞世基看着厅中一时鸦雀无声,当即面无表情地说道,“不如陛下亲自去抚慰士卒。” 虞世基向来就喜乐不露于形,悲怒不显于颜,杨广一时也看不出他的真正想法,只是追问道,“怎么个抚慰法?” “第一,告诉士兵,如果大家能平安返回东都,朝廷将不考虑出兵征战高丽;第二,凡是守城有功者,返朝后将可得到重封重赏。”虞世基当即把早就考虑过的两个问题的答案说了出来。 杨广听了,脸色便是一沉,临时行宫内更落针可闻。 杨广此次北巡,其实骨子里有两个想法,最重要的当然是面子问题,——如今大隋周边的大国中,最显眼的除了高丽便是突厥,在三征高丽中吃了亏的他,此时去突厥无非是早点面子回来。 杨广觉得,如果突厥能在自己面前服服帖帖地,即便自己在高丽面前没讨着什么好处,至少在其他国家面前还能保持一点尊严。 其次,杨广也是希望能够说服咄吉一起讨伐高丽的。 之前杨广但凡要征服哪个小国时,突厥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要做先锋的,杨广也常常给他们面子,比如说契丹之战;第一次征伐高丽时,杨广觉得应该易如反掌,所以并没想过让突厥帮忙,事实上那时候咄吉没有主动请战就已说明很多问题了....... 后来的两次,杨广认为堂堂大隋竟然接连拿不下高丽,面子实在挂不住,所以依然没有要求突厥出兵帮忙。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首先隋朝国内局势紧张,再者,突厥的态度也远远不如原先恭敬隋朝。 因此,杨广必须拉突厥一起出兵,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自己的担负,而且还能保证突厥与大隋站在一条线上。 可现在,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杨广现在再听到“征高丽”,脸上都觉得臊得慌,不过,他的骨子里还是希望高丽有一天会对自己心服口服....... 杨广沉吟许久,才点了点头道,“虞爱卿说得没错,而且还得把重封重赏这个问题说具体些,效果才会更明显。” 群臣皆是喜形于色,精神大振,杨广却有些不情愿的扭过了头去。 虞世基听着杨广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当即趁热打铁道,“向天下郡县征召勤王,可能时间上来不及,臣还是建议不能放弃这个希望。” 杨广点了点头,问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募天下之兵勤王,不知谁可突围送信?沟通义成公主,又该让谁前往?” 众人面面相觑,从四十万大军的包围中突围,谈何容易! 裴元庆见无人请命,当即站了出来,“末将向陛下推荐一人,或可到得突厥王庭。” 杨广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裴元庆缓缓说道,“便是马邑郡丞李靖。” 杨广听得李靖之名,立时想起了当年的那只国家马球队,又不由想起苏游来。 杨广的心中,亦不由得暗呼起来,“苏游啊苏游,要是你在朕的身边,朕或许不会落到这般境地罢?” 在苏游的刻意封锁下,杨广只知道苏游在南中占领了一小块领地,此刻正在艰难的生存着,饶是如此,他还是决定给苏游发一封让他勤王的命令....... 雁门城外,突厥兵马跃人叫,他们除了围困雁门城,更多却是轮番出去掳掠抢夺,雁门郡早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始毕可汗明知杨广便在雁门城中,明知擒下了杨广便可扬名天下,万国来朝。 可雁门城就如一座金山,他却无从下嘴,他空有四十万大军,对眼前这小小的雁门城却全无办法。 苏威所料不差,始毕可汗自己也知道,突厥人善于千里奔袭,攻城却永远是短板。 始毕可汗虽然是突厥的王,,但突厥的大军组成,也与南中的东爨军、西爨军相似,都是由各部临时组合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暂时接受他的领导。 突厥大军的目标是什么呢?显然不是什么杨广,而是为了求财。 始毕可汗现在一意围攻杨广,显然是不务正业,不是人心所向。 若是围攻杨广的时间不耽误打劫,估计跟着他来到中原的各部族首领不会说什么,可真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人很快就会失去动力了。 突厥的大军,也与南中的濮部一样,擅长的是顺风仗。 可如今的形势,对杨广来说是个窘境,对始毕可汗来说,也未尝不是如此。 始毕可汗望着眼前那高大巍峨不可逾越的雁门城,不由得常常叹了口气,又紧紧握住了拳头。 启民可汗一生引以为荣的就是倚仗大隋的兵力,将都兰和达头可汗赶走,带着草原人过了几年太平的日子。 可在始毕的眼中,这是最大的耻辱,他自幼便以击败杨广为目的。 望见中原人飞扬跋扈的神色,见到父亲卑微低贱的表情,咄吉的胸口就有如扎了一根针似的;他这次蓄谋已久,就是为了擒得这个一生之敌,想要看看杨广在他的马鞭之下,是否还是那么的倨傲不羁! 始毕可汗相信,杨广永远都会记住这一天。 事实上,不仅仅是杨广,所有大隋人都会记住大业十一年八月十三这一天。 这一天,大隋的九五至尊杨广被突厥率领四十万大军困在雁门,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 几天之后,雁门郡四十一城便被突厥人攻下了三十九座,除了雁门城之外,还有杨广之子杨瑓镇守的崞县也暂时还属于大隋的领土。 根据义成公主处传来的情报,此次始毕可汗南下,很可能是与杨瑓内外勾结。 杨广早在回转雁门的那一刻,便已不再当杨瑓是自己的儿子了;不但如此,他还暗暗发誓要食其肉,焚其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朝大老板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朝大老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朝大老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朝大老板》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