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南海冯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朝大老板537南海冯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李渊的召集令一下,有关将领纷纷动身前来宫中,但人员尚未到齐前,内阁的苏威萧瑀倒是主动要求进谏了。 为了维持礼贤下士和勤政的形象,李渊对他们自然没有拦阻的道理,但他们带来的西凉国书却让他陷入了愤怒之中。 西凉的国书是李轨的尚书左丞邓晓送来的,且不管国书的内容写的是什么,单是最后落款的“从弟大凉皇帝”几个字就让李渊心中极度不舒服起来。 从这落款上看来,李轨显然是想与李渊平起平坐,悍然撕毁三个月前才撕毁的协议,拒绝李渊授予的官职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与凉州目前的局势大有关系。 起初,李轨据凉州起兵反隋,多得当地名士梁硕的支持;李轨便以梁硕为谋主,授吏部尚书。 梁硕见从前西域迁来的胡人种族繁盛,曾劝李轨加以提防,因而与户部尚书安修仁交恶;李轨之子仲琰曾问候梁硕,梁硕不为他起身,仲琰很是反感。 而这是李轨所乐意看见的,方便于他掌控政权,维护权力的平衡。 李轨之所以愿意降唐,多半是听取了梁硕的意见,毕竟以凉州这样的偏僻之地,守地自保,割据一方尚可,要想图谋更进一步,进入中原争夺天下,难度系数未免过高。 李轨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也就认可了梁硕的建议,这才有了三个月前遣派使者入长安与李渊虚与委蛇一事。 根据当时的情况,最有机会夺取天下的唯有李唐,李渊不仅得到了关陇门阀的支持,且占有河东、关中、太原等富饶之地,兵多将广,家世显贵。 李轨无力夺天下,自然要背靠大树好乘凉,李渊显然就是当初最适合选择的歪脖子树了;所以李唐和薛举交锋时,李轨也派兵袭扰薛举的后方,这也算是尽到了盟友的义务。 可三个月过后,天下大势却与当初不同了,不仅仅是因为如今最有可能统一中原的势力变成了苏游的云中军,更因为刘武周悍然南下,对太原郡形成了威胁。 李唐的形势,真是岌岌可危! 李轨在凉王这个位置坐了许久之后,渐渐也产生了反叛的念头,再加上安修仁等人投其所好,以巫师神女献之,说这是上天对他的警示,务必听从。 在安修仁的引见之下,李轨与突厥使臣暗中相会,双方也达成了一些秘密协议,这才迫使李轨下定决心改弦更张撕毁先前和李唐签订的盟约,拒绝承认李渊的皇帝地位。 对李轨这种不知死活的做法,梁硕自然是义无反顾地反对的;他苦口婆心地劝谏李轨,说是安修仁等胡人包藏祸心,应将其逐出朝堂。 仲琰与安修仁等人与梁硕的关系并不好,此时便借机诬陷他为李唐的奸细,不日将引领李唐大军前来灭凉。 李轨一时不擦儿子和安修仁的邪恶,遂持毒于梁硕家,亲眼看着他吞毒而死。 梁硕一死,李轨和李唐的决裂也就在所避免了。 李轨毒死梁硕,西凉国内顿时出现了隐患,早先投降李轨的门阀富绅心中出现了惊惧,已是和李轨离心离德了。 李轨的反复更是让李渊愤怒异常,心中也有了派兵攻打西凉的心思。 等到武将们聚齐之后,李渊首先通报了李轨命邓晓递来的国书,后又把太原目前的局势说了出来,而后群臣献计,各有说法。 一直到了掌灯时分,最终的方案才确定下来,却是让李世民带领一万玄甲军及三万精锐讨伐西凉,而原本属于李世民的近半士卒及刚刚招降的西秦俘虏共八万人尽皆暂时归到李建成帐下。 李建成带领这八万人以及从河东抽取的两万精锐,共计十万人去救援太原。 得到将令之后,李建成先带领两万人出发,而后刘文静、殷开山等人则带领从李世民处分离出来的八万士卒前往汇合。 此外,河东的镇守交友李氏宗族的李道玄掌管,并命当日出使东都的人员再次出使,以求与东都达成互不侵犯协议。 这一系列的变动下来,李世民心中有些不好受,毕竟是他的军权一下就被分去了许多,但能够带兵讨伐李轨又是他应当欣喜的。 救援太原可谓是迫在眉睫,正要让李世民调兵请将赶到太原的话,怎么着也得半个月以后了,但从河东出兵的话,这个时间却可以缩短五到八天 时间就是生命,李世民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如果因此能救下李秀宁和李玄霸的话,李世民再多做出一些牺牲也是可以忍受的。 李世民一点都不在乎李元吉,但对李秀宁和李玄霸却是倍加关怀的。 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意味着李唐再次面临着几线作战的局势,但目前的局势显然比当初面对薛举时候要好一些。 李轨像是跳梁小丑,而刘武周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的。 毕竟李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苏游的秘密武器在防守中有过什么作用,所以对刘武周有苏游的援军这事也就自动忽略了 倒是这个军事会议结束后不久,李世民还在集结大军准备分兵河东、攻击李轨之时,李渊终于接到了一个久违的好消息。 ——“出兵巴蜀的李孝恭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拿下了巴蜀最大的两个城池‘巴郡’和‘蜀郡’,统一整个巴蜀,指日可待!” 而这个消息,早在几天前便已传到了三山。 对于出兵巴蜀,苏游是早有计划的,古语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但要统一天下,巴蜀之地是不能忽略的一环。 想要让自己建立的敌国成为真正的强国,则不仅仅是要得到巴蜀,而且要征服西域! 只有征服了西域的朝代,才能说是真正的强盛,这也是后世的人一直对“汉”“唐”念念不忘的缘故。 苏游有实现自己心中政治理想的野心,同样也知道“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渴望,他现在既然要与李唐争夺天下,又怎么会忘记李世民那个“天可汗”的称呼? 想要取“李唐”而代之,就要做得比李唐更好! 尽管苏游早在天下大乱之时便有能力夺取巴蜀,而且先夺巴蜀、进而夺天下是当初的一个设想,可巴蜀当初远离战乱,苏游并不想亲自给他们带去战乱。 也就是说,抢夺巴蜀是苏游的必然手段,但他却不会以侵略者的面目出现;最好的姿态,显然是救世主,就像当年他们在临邛所做的一样。 得到巴蜀的消息后,苏游也开始召集文武,商量起对策来。 云中国的文武大臣虽然不知苏游当日与李密、王伯当、爨子恒、张龙等人在建国大业之初的会议中对巴蜀之地是如何定义的,但他们中的多半人显然也能看出巴蜀之地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夺取巴蜀的是李唐的势力。 巴蜀之地是李唐征服江南的跳板,只要他们征服了巴蜀,就可开始造船,进而争夺江南。 杨素当年对南陈的战役,便是如此。 云中军想要征服南方的势力,手段则可以简单得多,毕竟苏游现在掌握着目前这个乱世中最强大的海军,也是唯一的一支海军。——如果不算上海外张鼎一方势力的话。 目前江南江北的势力,从年前的十余支变成了现在的六七支,大的更为壮大,小的则退出历史舞台,整个呈现出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的态势。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道是平均主义,人道却是“适者生存”。 如当初房玄龄所料,南方的势力中萧铣果然后来居上,称帝之后便紧紧压缩着林士弘、杜伏威以及朱粲,目前他所统治的地盘已与李唐不相上下。 杜伏威、朱粲、林士弘自保不足,李子通、沈法兴同样龟缩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始恢复生产。 非要说南方的势力中有进取之心的人,除了萧铣之外,便只有冯盎了。 开皇时,冯盎以祖辈功勋而受任宋康县令。 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岭南地区各族首领多起兵响应他,于是王仲宣率军包围番禺。冯盎的祖母冼夫人派冯盎之兄冯暄率军救援,冯暄一向与叛军将领陈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进。 冼夫人得知后十分愤怒,就派人到军中逮捕冯暄,关押在州城监狱;另派冯盎率军讨伐陈佛智,冯盎击败叛军,将陈佛智斩首。冯盎率军进至南海,与隋朝大将军鹿愿的部队会合,然后与广州守将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队溃败,因此广州得以保全。 隋文帝因冯盎平叛有功,任命他为高州刺史。 仁寿元年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冯盎快马飞驰到京师,奏请朝廷出兵讨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杨素和冯盎讨论僚人反叛的情形势态,杨素对冯盎感到惊奇,没想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 随即隋文帝下诏命令冯盎征集江南、岭南的军队进攻僚人;叛乱平息后,隋文帝任命冯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大业七年,冯盎随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冯盎的功勋,多半来源于平乱,但杨广被弑之后,他却迫不得已成了乱军首领。 仅仅半年的时间,冯昂在南海的势力已有七八万人,领地包括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地。 由于冯盎治理有方,南海局势稳定,社会安宁。 苏游号称“南海横波”,岂能对南海的局势听之任之?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朝大老板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朝大老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朝大老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朝大老板》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