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关外之战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乱世权臣第七十二章 关外之战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在天明之前,往回走的使团终于遇到了晋**队——在黄沙关集结北上的三千精骑与两千陌刀军。 领军的人居然是赵其。 赵其交给谢神策一封谢衣的书信。谢神策看过之后,终于确定了心中的那个关于阴谋的猜想。果然是皇帝对不起他们啊。 该死的看似风光的和亲就是一个幌子!整个使团北上就是一个阴谋!当然说阴谋稍微有点过分。 谢神策很气愤。 谢神策心里很堵,感觉自己是被当做棋子了。 皇帝是不想和亲的。但皇帝派了足够庞大的使团北上。谢神策会经历历练,但那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可能。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段部鲜卑不会对使团出手的前提下。 但是段部鲜卑出手了,而且是不计后果的出手了。那谢神策自然就去不了鲜卑王庭,去不了王庭还历练个屁! 皇帝不是在玩过家家,皇帝玩了一票大的! 好吧,这是谢神策心里的腹诽,如果你没听明白,那我给你细讲。 事情是这样的: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拓跋锐来晋都出使,与当今皇帝陛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后惺惺相惜情不自禁......期间发生了许多故事。在许多年后,一个成了鲜卑大单于,一个成了大晋皇帝。在不知什么时候,因为一件什么事,鲜卑大单于请晋帝帮他一个忙,作为回报,大单于可以把女儿嫁给晋帝的儿子,两国修好,有生之年不接刀兵。然后晋帝同意了。 这就是大概的故事。 故事的关键就是晋帝帮忙这一个环节。 晋帝帮什么忙?帮大单于打段部。 为什么呢?因为段部不听话。而大单于却找不到很好地理由对段部出手,所以就与晋帝导演了一场戏。 怎么帮呢?段部与谢家有杀子之仇,那么晋帝派谢家大摇大摆的经过段部的大门口,段部还能不能忍的下来?忍不下来?那就动手吧。然而一旦动手就会挑起两国纷争,到时候追究责任,无论是晋帝还是大单于,都会把矛头指向段部。那么,拓跋锐收拾段部就有理由了。 皇帝陛下果然不是常人,或许文韬武略不如两位兄长,但是阴阳谋略,真的是极为出彩,不愧是最终登顶皇位的。 谢神策暗叹,当真是神来之笔。这一次,就算是爷爷也应该没有看穿这两位的默契吧。 只是晋国能获得什么好处呢? 爷爷所说的晋国给与鲜卑人的好处恐怕就是帮鲜卑人大鲜卑人,那么鲜卑人有付出了什么来补偿晋国呢?皇帝欠大单于宇哥人情,帮了他,大单于也得拿出相应的诚意来啊。 使团和羽林卫已经先行撤回了黄沙关,要在铁门关写奏表文呈奏皇帝,等待皇帝圣旨发落。其中一队羽林骑快马加鞭将草原上的事情报与黄沙关,好做出及时的应对。 而谢神策与谢神威以及贺若缺带着三十铁卫留了下来。他们还有别的任务,那就是殿后。 殿后是文明的说法,直接点就是既然已经跟段部撕破脸了,那就干吧! 于是经过两个时辰的休息,三人恢复了些体力,便开始与赵其等军官部署作战计划。 谢神策看到谢神威的眼中已经闪现出兴奋的光芒。 这次来的是赵其,还带来了谢衣的亲笔信,谢神威自然当仁不让的夺过了指挥权,谢神策出任狗头军师。 在午饭过后,谢神策基本上把作战计划敲定了。 此地名为葫芦嘴,顾名思义,是集道上一处较为狭窄的地区,西边是沙漠,东边是大山,中间又有一座相对较小的山,将整个狭窄的道路分成了两条。 谢神策的作战计划就将从这里展开。根据西北军的游骑兵带回来的情报,段部已经出动了近两万铁骑南下,分作三路,杀气腾腾奔向黄沙关。 此地距离黄沙关仅有两日路程,骑兵奔袭一日便能到达,所以谢神策与谢神威决定在此处打一场伏击。 五千伏击两万,贺若缺要不是知道段部骑兵分做了三路且谢神策的计划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动的话,就要怀疑这两兄弟的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 三千精骑与两千陌刀加起来是不止五千人的,因为距离黄沙关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队伍还带上了足够消耗两天的粮草以及四千匹战马。加上辅兵总共人数达到了六千人。好歹是野战,不然带的东西还会更多。 将人马拉上葫芦腹小山——其实也不能算是小山,方圆近七八十里的小山真的不小了——谢神威率领两千三百精骑,入右葫芦嘴,寻找段部骑兵。 很快,在临近末时,谢神威的两千多西北军终于在距离葫芦腹山十里远的地方,遇到了段部七千骑兵。 黑压压的骑兵如同蚂蚁一般铺满了整个谷底,几乎将整个右葫芦嘴堵塞住。面对只有三分之一人数的西北军,数量上的巨大的优势让段部领军的万夫长将军十分兴奋。他是段部万夫长,常年与西北军交战,对西北军恐怖的战斗力深有体会。十个对十个,他自信鲜卑骑兵绝对可以获胜,一百对一百,或许可以打成平手,但一千对一千,胜负就不是个人战斗力可以扭转的了了,鲜卑骑兵很多千人队就是被相同数量的西北军打残的。然而七千对两千,他段卜达若不能拍着胸脯说打赢,那就可以回家放羊了。 谢神威毫不犹豫的往回跑。 段卜达毫不犹豫的追击。 他知道此时还没有追上晋国的使团,那么那群人很可能就已经被边境上那支军队接走了,只不过他没想到那支军队居然分出一部分来殿后了,更没想到居然会在葫芦嘴被自己撞上了。 即便没能宰掉谢屠的侄子,带个两千首级回去,也是大功一件。 这种追逐是没什么悬念的,通常只需要半个时辰,便能追上。 然而这里不是草原,两军辅一相遇谢神威便掉头就走,转过山角后,便拉开了好远一段距离。待段卜达转过山角后,发现西北军已经类摆好了阵型。 段卜达吃了一惊连忙下令停止了前进。 他怀疑前方是不是有埋伏。因为西北军对鲜卑骑兵的基本战术就是以逸待劳,所以当段卜达看到西北军不再继续逃跑的时候,很自然的心生疑惑。 于是在他疑惑的时候,谢神威带领两千三百精骑动了。 段卜达大惊,但没有失色,因为即便他知道自己的七千骑兵刚停下来再不可能突然加速至顶点,只能被动抵抗,处于不利地步,他也不认为凭着两千轻骑就能凿穿七千人的骑兵方阵。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两千重骑兵都不可能!何况是轻骑! 精骑再精也是轻骑。即便是谢屠领军也不可能做到! 所以他准备下令让七千骑兵开始冲锋,即便不能最大程度上的发挥骑兵的优势,也可以抵消一部分西北军战马的惯性,只要西北军一次冲锋不能凿穿阵型,那他就能把陷入己方阵中不能动弹的西北军变成步卒全部杀掉。 就在他要说出口的一瞬间,段卜达愣住了,因为他发现对面的西北军居然又开始逃跑了。 这群懦弱胆小的晋人!还有身为战士的尊严吗? 段卜达很愤怒,他觉得他被这群晋人戏弄了,他觉得刚才晋人的停顿是是为了迷惑他从而得到宝贵的时间休息。他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是被晋军反常的举动吓到了。 于是距离又被拉开了一小段。 在一刻钟后,两军之间的距离已经达到一里多远。这时候,谢神威又率军停下来了。正面面对段部骑兵。 段卜达再次停了下来。 于是谢神威率军发起了冲锋,这次是真正的冲锋。 段卜达面露喜色。他确定余下的两支骑兵已经先他一步经过了葫芦腹山,如果对面的西北军再往南逃的话,很可能会让另外两支骑兵也发现踪迹,从而被合围,全军覆没。 虽然那样他吃下这支军队的损失要小很多,但那就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了,所以他很感谢对面终于下定决心要拼死一搏的西北军军官,送给他一个大大的军功。斩首两千晋军,这是极为难得的大功! 某家要将你的头颅制成酒器,以表彰你的勇敢。 段卜达在心里想到。 于是他也发起了进攻。 七千鲜卑铁骑对两千三百西北军! 实力悬殊的一战。 确实如段卜达所想,就算是两千多重骑兵,也不太可能一举凿穿七千人的厚实阵型,所以他并不担心自己会失败,因为这已经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 谢神威依旧是作为进攻箭头,将队形拉扯成为一个锥子,迎上了段部鲜卑的七千骑兵。 一百米。 五十米。 十米。 “碰!” 两军终于相撞了! 当鲜卑骑兵的第一匹马与谢神威擦肩而过后,马上面的骑士已经倒飞了出去,且砸倒了后面的一名鲜卑骑兵,谢神威大戟一挥,再次挑翻一名骑兵,头也不回的直线向前冲去。一时间身后人仰马翻,断肢飞舞,惨叫声与战刀切断肢体的咯吱声汇成了一篇血腥的乐章。 谢神威这两千多人穿过了七千鲜卑骑兵阵型。 穿过与凿穿是两个概念,前者只是正常的一回合的交锋,后者则是碾压式的杀戮。 所以谢神威所属的西北军此时只剩下一千五百余人。 只一个汇合,便减员三分之一。但是也拼掉了一千多鲜卑骑兵。 于是谢神威率领剩余的人继续前冲,根本没有再战第二回合的打算。因为再战那不是勇气,而是送死了。 段卜达见西北军没有再战的勇气,抹了一把满是鲜血的战刀,大声喝道:“追上去!杀光他们!” 近六千鲜卑骑兵举着马刀嗷嗷怪叫着向右葫芦嘴方向涌了过去。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乱世权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世权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世权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乱世权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