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会试 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全球殖民第151章 会试 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稍许,就有兵丁用箩筐抬着锁一个考舍一个考舍地锁门,等那些兵丁把所有的考舍落锁后,瞭望台上的鼓声响起,这会试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接着就是无数的兵丁开始分发考卷和蜡烛,这些兵丁都是不识字的,他们辛苦这几天也有二两银子的犒赏。 明代科举重经义,轻诗赋,只要经义过了,诗赋勉强合格即可,一般情况下不会在诗赋上出没人。 杨廷鉴首相看的就是经义题: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要想写八股文,首相要明白这段话的意思,不明其意,那只能抓瞎,这段话的意思是: “服侍君子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讨君子喜欢却是很难的。 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讨君子喜欢,君子是不会喜欢的。 而到君子要任用人时,总是量才使用的。 心的功能是思考,思考就会有所获得,不思考就不能得到。 (舜)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杨廷鉴是明白了,然后是把几句话从四书五经之中找出来,然后把整篇文章回忆和理解一遍,最后才可能写出一遍不错的八股文。 这也难不倒杨廷鉴。杨廷鉴稍微地搜寻一下记忆,把这几句话的出处给找到了: “这段话它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出自《论语?子路》,对比讲君子和小人。这里截取了说君子的两句。” 会试的题目可是崇祯亲自拟定,杨廷鉴觉得这题凸显了崇祯的傲性啊!……崇祯这是故意的么? “第二部分出自《孟子?告子上》,第一句“心之官则思”,它还是个成语,成语故事是关于华佗的。大家多思考总是没坏处,陛下最讨厌尸位素餐的寄生虫了。” 这又把杨廷鉴给雷到了,可见崇祯是多么痛恨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崇祯求治的迫切心境。 “第三部分出自《中庸》,子曰舜很了不起啊!” 大家记不记得,朱由校挂了之前拉着朱由检的手说的那句。“来,吾弟当为尧舜!”,这是赤果果的醉翁之意啊。作为试题,也是鞭策读书人要谨记尧舜英明。要自我鞭策。不能忘了八荣八耻。 杨廷鉴也是醉了,这考题也难不倒杨廷鉴,杨廷鉴稍微思考一下,就开始打草稿,杨廷鉴可是集合了古代和现代人的思想,至于这样的题,那完全不在话。 第二天中午时分,杨廷鉴就把这次会试的经义题做好了。洋洋洒洒八百字,字字珠玑。一篇锦绣文章就算是完成了。(这八股文可是把落叶难死了,抓耳挠骚半天,实在写不出一句八股文,结果哭晕在厕所。) 杨廷鉴在仔细地检查了自己的文章后,就赶紧把试卷装入牛皮做的试卷袋内,主要是为了防雨水。 就在此时,考舍过道上几个兵丁挑着茶水开始给每个考舍添加茶水。这贡院每天免费提供三次茶水,分别是早中晚,吃食就是考生自备了。 “添茶水啰。” 杨廷鉴连忙从考箱内拿出一个铜茶壶,从门缝隙递出去,这门是木条做的,木条与木条之间的距离大约二十厘米。 和杨廷鉴隔壁的陈于泰也把自己携带的茶壶递了出来,杨廷鉴看到陈于泰伸出的手,忍不住问道: “陈兄可开始做题了?” “还在打草稿呢?冰如做得如何呢?” “经义题已经做完,下午就做诗赋。” “冰如果然是才高八斗,大来不如也。” 这会试考舍之间还是可以说说话的,八股文可是没有办法抄袭的,但是兵丁还是呵斥了杨廷鉴和陈于泰: “赶紧做题,不得交头接耳。” 此时的杨廷鉴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还是被当着普通的举子一样,被这些不识字的大头兵随意呵斥。 …… 九天之后,随着一声啰响,贡院开始收卷,为了了避免混乱,这交卷也是一个考区一个考区去交卷。 温体仁没有争到主考,但是他收卷比谁都积极,杨廷鉴的试卷就是交给温体仁的,温体仁只是用眼睛瞟了几眼杨廷鉴的试卷,就把杨廷鉴的试卷给记住了。 陈于泰到是没有与杨廷鉴挨着去交卷,但是他们这个分区就是温体仁收卷,陈于泰也知道温体仁和周延儒之间的争斗,就算陈于泰不想把试卷交给温体仁都不可能。 陈于泰的试卷交到温体仁的手中后,温体仁面部没有任何的表演,完全是公事公办,但是温体仁的目光只是快速地扫了陈于泰的试卷,陈于泰开篇的那几句啊话就被温体仁记在心里。 这会试肯定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只要主考官有意偏袒某个考生,也是有办法的,当然要故意出没某人,也是有机会的。当然一张试卷是九个考官看,如果可以取就画一个圈,不可以取就画叉。 如果某个考官要想专注整死某个考生,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只有九分之一票,最后录取的时候是数圈圈多少。 温体仁记住了杨廷鉴和陈于泰的考卷,肯定是有自己的打算了,他和周延儒的争斗已经白热化了。 杨廷鉴也从后世的评价中把周延儒和温体仁看得十分透彻,其实两人都是庸才,两人不管谁当政,于大明王朝没有任何一点功绩。 民间歌谣: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王应熊)篾片(吴宗达),总是遭瘟。(周延儒是状元,温体仁探花) 温体仁辅政八年,没有提出过任何经国济世的方略,没有建立过任何利国利民的功业,是一个十足的庸材,但在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上却是一个高手。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亡前夕,御史吴履中上书总结崇祯治国之失时说:“温体仁托严正之义,行媚嫉之私,使朝廷不得任人以治事,酿成祸源,体仁之罪也。” 【铁血的部分即将开始,杨廷鉴杀了八大汉奸,引起巨大的蝴蝶效应,后金入寇大明报复。】 ……(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全球殖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全球殖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全球殖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全球殖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