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高中会元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全球殖民第162章 高中会元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刁不二用四轮马车拉着杨廷鉴快速地往“龙门客栈”赶,就算他们想快,也快不起来,因为马车是在太多了,很多中了进士的举子都在忙着赶回去,有些没有中的举子还在忙着赶回去恭贺那些高中的同年。 没有办法的杨廷鉴只好从四轮马车上卸下一匹挽马,没有马鞍也骑着就走,等杨廷鉴赶回“龙门客栈”的时候,整个“龙门客栈”外已经乐翻天了,十多支舞狮队在大门前舞狮。 大门前围观的人,见了杨廷鉴,连忙跪下道喜: “恭贺杨大人高中……恭喜少爷金榜题名……” 杨廷鉴只好停下脚步,对着那些跪拜的人还揖礼,此时金镶玉也亲自迎出了“龙门客栈”,在杨廷鉴面前行了一个万福: “妾身恭喜相公高中辛未科会元。” 杨廷鉴连忙上前几步,把金镶玉扶起来,说道: “娘子,辛苦了。” 杨廷鉴一句感激的话让金镶玉的心都融化了,这虽然不是情话,虽然不是甜言蜜语,但是金镶玉觉得这是最贴心的话。 就是此时,报喜的敲锣打鼓来了,长长的队列,扛着这种仪仗: “喜报,浙江举子杨老爷讳廷鉴高中辛未科一甲第一名会元,连登黄甲。” (落叶已经把一人考试全家担惊受怕表达清楚,也不知道这种选才模式还有继续几千年——呜呜呜,余下的仪式就不在详细表述了。不让兄弟们花冤枉钱,放心落叶不混字数的。) …… 接下的几天,杨廷鉴就在与大家相互应酬之中度过的。杨廷鉴作为复社的魁首,那应酬就更多了,每次都是大醉而归。这次会试,被录取的复社士子就有二十二名,可见复社在科举中的重大影响力。 复社成员基本上是江南的年轻士子,家境都是不差,他们家族在本地的影响力也非同一般。何况这些青年的士子,都是喷青的年龄,只要觉得不好的。都敢喷,不管你是不是朝廷大佬,有时候,这些士子还要组织“破靴阵”。而官府还拿他们没辙。 这样一支力量。杨廷鉴怎么会放过,控制是必须的,引导他们是一定,给他们洗脑是绝对的,杨廷鉴要把他们变成真诚为国为名做实事的人才。 杨廷鉴天天应酬,时不时给他们说点海外的事情,那满地的黄金白银什么的绝对不能少,人都是有贪%欲的。这些和杨廷鉴打成一片的士子,开始向往那外面的世界了。 紫禁城的崇祯也在关注了杨廷鉴。这不,当会试完毕后,崇祯就立即让王承恩去礼部把会试录取的名单拿了过来。 崇祯第一眼就看到了杨廷鉴的名字,第二眼看到了陈于泰,这下崇祯可是对周延儒的印象好点了。 崇祯当然也知道这陈于泰是首铺周延儒的姻亲,这次周延儒不顾颜面,竭力要担任主考,崇祯就是要看看周延儒会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把陈于泰取为会元。 当崇祯看到杨廷鉴是会元,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是第二名的时候,本来就对周延儒十分不满的崇祯,现在反而觉得周延儒还是比较公允的。 这……这……正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啊!温体仁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这一渣,本来温体仁就快要把周延儒给赶下首铺的位置了,他还竭力把周延儒定的会元抢过来给了杨廷鉴,结果出现崇祯因为这件事情,而对周延儒的看法发生改变。 周延儒也的确没有再贡院斗过温体仁,双手把会元让给了杨廷鉴,可这意料之外的科场失败,却给周延儒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至少暂时保住了他首铺的位置,这比抢下一个会元强多了。 会试之后还要参加殿试,会元可不一定能中状元,连中三元的,终明一朝也就区区三人尔。(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还有万历年间的杨守勤。) 人算不如天算也!!! “大伴,这杨廷鉴还真有大才,已经是连中两元了,殿试的时候,朕就赏他一个状元,也算是朕补足上次欠缺的恩赏。” 崇祯一句话就决定了杨廷鉴今科绝对状元及第,崇祯也知道杨廷鉴为他立了大功,可是崇祯就是没有赏赐给杨廷鉴任何的爵位,就连升职都没有,更别说是封妻荫子了。 崇祯绝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君王,那是建奴对崇祯的诋毁,当不得真,崇祯的才登基之初,性格和脾气都是比较好的,对大臣的话也是言听计从。 可是结果呢!大明的局势是越来越险恶,越来越陷入困境,就算是脾气在好的人,也会发怒的,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崇祯,你面对这样一群尸位素餐、贪污**的大臣,你会怎么做,说不定你早就把他们全部给宰了。(满清编写的明史不可信,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真实的,这个绝对。) 王承恩连忙应和道: “恭喜贺喜陛下,得如此文武全才的良才。” …… 三月十五日,殿试开始,由崇祯亲自出题考试,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时务策一道。 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 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一般情况下不出没人,会试中了就基本能过殿试。 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未完待续。。) ps:下面的章节很重要,关系到本书主线,请兄弟们一定仔细看看,谢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全球殖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全球殖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全球殖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全球殖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