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8章:李牧杨戬降秦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巅峰召唤第2498章:李牧杨戬降秦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2498章:李牧杨戬降秦 吱…… 通体由精钢打造,重达千斤的大铁门,在数十名士兵的合力下,被缓缓推开。 大门不过才开一个缝,就有灿黄色、明亮色等多种的光芒,从库府内照射出来,晃的不少人都睁不开眼。 很快,大门全部大开,而映入眼帘的则是大量的金砖、银砖,并且堆成小山一般高。 银砖山足足有十座之多,金砖山要少一些,只有两座。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纯金纯银所打造的金龙、金佛、银马等塑像,而古董、玉石、珊瑚、玛瑙、字画等物品,竟有足足有近百车之多。 至于铜钱,则被放在了其他库房安置,并且足足装了好几个仓库,粗略估计都有数十亿之多。 “嘶……” 众人见此一幕后,纷纷倒吸一口,不少人的眼中更是露出一抹贪婪,但却不敢有丝毫异动。 大秦法律严明,战争所有缴获的财物,除了部分可充足军需之外,其余的必须上缴国库。 此乃是铁律,胆敢违背之人,罪同叛国。 “我滴个乖乖呀,这到底是多少钱啊,我大秦的国库,恐怕也没有这么多财富吧?”贾复忍不住自语道。 班超点了点了头,武将们并不知道大秦国库中的财富,而身为文官的他还是略知一二的。 大秦国库确实没有这么多钱,大秦每年所赚的钱虽多,但国内的各大工程,以及养军和官员俸禄,花出去的钱也多。 这已出一进嘛,能留在大秦国库里的钱,对于各国来说虽依旧是个天文数字,但却也没有关东关西世家百年所积累的财富多。 当然,对于大秦而言,财富最大的价值,并非是留在国库里,而是花出去。 班超也不知道财富的具体价值,毕竟连李世民都未将这比财富清点完毕。 想要知道这比财富价值几何,没个四五天的时间,是不可能清点完毕的。 “李世民屠光了长安世家,道也算是做了件好事,这么大的一比财富,白白的便宜了我大秦。”班超笑着说道。 王翦也点头表示赞同,毕竟这比横富的数额实在是太大,仅次于之前所得天公宝藏中的财富额度。 有这笔钱财在,大秦接下来征战中原,连军费都可以省了呀。 这次的功劳太大了。 简单的看了下金库后,王翦就又下令封住了库府,以等待朝廷的人来接收,随后又派公孙轩辕、贾复率铁骑出城,追杀逃出了长安的唐军残余。 上一批追兵已经回来了,可是除了李傕之外,其余人等都无功而方,只有李傕生擒殷开山而归。 只抓会一个殷开山自然不够,所以王翦才会派出第二批搜部队,足足上万大军,呈地毯状搜捕,势要将逃走的李唐残余全部消灭。 看着浑身伤痕累累的殷开山,班超迎了上去,淡笑道:“殷将军,又见面了。” 他被关进天牢的时候,就是殷开山负责的押运,而如今他还获得好好的,可对方却成了阶下之囚。 殷开山则很硬气的说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何必呢,你也应该明白,李唐之所以能存在,全系李世民一身,而如今连李世民都已经死了,李唐亡国只在旦夕之间,你难道还想为李唐殉国吗?”班超说道。 “什么?主公死了?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殷开山满脸的难以置信,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班超耸了耸肩,若不是李世民的尸体,已经被送去了霸陵,用以劝降霸陵守军的话,他倒是可以让殷开山见一下李世民的尸体。 见殷开山一副死活都不信的样子,班超也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于是挥手下令示意将其押下去,严加看管起来。 “报……启禀大人,杨府出了意外。” 听到此言,班超连忙问道:“什么意外?” “杨彪老太尉他上吊自尽了。” “什么?” 班超大惊,连忙奔赴杨府,而到时却发现王翦和李存孝,都已经先他一步到了。 班超挤入围观的众人之中,只见杨彪的尸体悬于房梁之上,而一个稚子跪在杨彪的尸体前,双目通红,却强忍着没有哭泣。 “这个孩子是?”班超问道。 “杨家唯二的幸存者,一个是杨戬的妹妹杨婵,另一个就是他,杨戬的外甥,杨沉香。 说起来,这孩子也真是可怜,本是名门望族出身,可一夜之间,全家满门遭劫,他亲眼目睹生父惨死,母亲重伤垂死,现在也唯一的爷爷也自尽了。 若是常人遭此劫难,恐怕早就崩溃了,可这孩子却没有,倒也难得。”王翦轻叹道。 班超听到此言,心中莫名有些心虚。 虽说这次杨家惨遭灭族是李斯策划的,跟他并没有多大关系,而现在李斯也已经被死了,按理来说这件事应该到此了解,可他毕竟是仅剩的几个知道真相的人。 “杨戬在前线浴血奋战,却反被自己人给了灭门了,真不是杨戬知道这个消息后,会作何感想。”李存孝冷笑道。 本来他还因李世民临死前的敢作敢为,对李世民产生了一些的改观,可得知杨家反被李唐所灭之后,他只觉得自己太傻了,竟然会同情李世民这个疯子。 当初他就不该停手,给李世民自尽的机会,就应该毫不留情的杀了他。李存孝心中懊恼的想道。 看着已被从房梁上取下的杨彪的尸体,班超轻叹道:“老太尉,你这又是何必呢?” 杨彪会想不开自尽的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是他力张帮助李唐,而非是隋杨,才最终造成了杨家反被李唐灭门,这让他已经没有脸面活下去了。 二则是因为他帝党的身份,并且一直与大秦为敌,他若是还活着的话,就算大秦不追究,对于杨戬、杨婵、沉香也绝不是好事。 杨彪本这一把老骨头,本就没几年活头了,为了杨家最后的香火和延续,用他的命去换完全值当。 就在众人因杨彪的死,而议论纷纷之时,小沉香却站了起来,走到王翦的面前说道:“我可以帮大秦劝降我舅舅杨戬。” 听到此言,王翦、班超、李存孝都愣住了。 李存孝摸摸了沉香的头,笑道:“孩子,你还小,大人的事,不是你能参与的。” “没错,你娘已经醒过来了,你还是去多陪陪你娘吧。”班超说道。 “不,我就要去,舅舅他最疼我了,我的话他肯定会信,他若是知道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弃暗投明的。” 看着一脸倔强的沉香,李存孝和班超都摇了摇头,认为这孩子有些伤心过度了。 王翦略作沉思后,却点头道:“好吧,既然你坚持,那本将就成全你,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死在战场上可怨不得别人。” “多谢将军。” 王翦派数十骑护送沉香前往霸陵,并且还在半路追上了护送李世民尸体的李茂贞。 经过整整一日的赶路后,李茂贞带着疲惫不堪的小沉香,顺利抵达霸陵大营,并见到了秦军大都督李靖,以及吴起、孙灵明等将。 此时的霸陵大营已经完全变了样子。 因司州十万大军的到来,现在秦军在霸陵足足有十三万大军,自然也就扎起来更大的,可容纳十几万大军的军营。 在李靖到达之前,吴起一直都在猛攻霸陵,可奈何李牧防御没有丝毫破绽,之秦军折损三大军,一万两千降军,共计将近一万五千大军,也依旧未能攻破霸陵城。 见伤亡实在是太大了,吴起不敢在一味强攻,等着李靖的主力抵达后在做打算。 吴起不知道的是,他的进攻并非没有作用,城内的李牧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他若是在坚持三天必定可能破城,可他主动放弃了,反而让李牧有了一口喘息之机。 对此,吴起自然也心知肚明,可伤亡太大的话,他就是攻下了霸陵也会有过无功,不如交给李靖去解决吧。 自出道以来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吴起,如今在霸陵城首次遭遇的挫折,碰到死守不出的李牧,哪怕是兵家亚圣也无能为力。 李靖率军才到霸陵,就收到李存孝班超已经攻破了长安的消息,并且仅仅只付出了五百铁骑的代价。 李靖是怎么都没想到,这次攻伐关中会如此顺利。 十万主力大军都还未参战呢,只靠六路偏师,就占领了攻下了长安城。 这究竟是秦军太能打了呢?还是他高估了李唐呢? 虽说这次关中大战,李靖从头到尾都没有多少参与感,但整体战略计划都是他所策划,而长安城的间谍也是他提前安排的,所以哪怕他全程掉线,这次大战最大的功劳也依旧是他的。 李靖看向下方的李茂贞和沉香,略作沉思后派一文臣带小沉香入霸陵劝降李牧杨戬,同时让李茂贞带着李世民的尸体,在城外向全城守军展示,并对全城的守军进行劝降。 大秦虽有李世民的尸体在,可江湖上易容的手段众多,根本无法证明这就是真的,但也能让城内的守军产生怀疑,而真正摧毁其军心和展示的办法,还是要靠李茂贞和小沉香。 李茂贞是李唐宗室,他都已经降秦,并且出现在霸陵,那长安那边必定是出事了,更何况一起来的还有杨戬的外甥。 经过两个时辰的劝降后,霸陵城门突然大开,李牧带着杨戬、李左车、武吉、杨任、雷震子等人出城想秦军投降。 且不论霸陵城本就快要坚持不住了。 从沉香口中,得知了长安所发生的事后,霸陵众唐将集体哗然。 任人也想不到主公李世民会疯狂到这种地步,竟然把长安城内的世家大族都给灭了,其中竟然还包括弘农杨家。 之前吴起虽也这么说过,但城内众将根本就不信,认为这是秦军在骗他们,想借此逼他们投降罢了。 可李茂贞和沉香不可能会说慌,既然连他们也都这么说,那这件事既有可能是真的,而且李世民也真的已经死了,长安也被秦军占领了。 沉香带来的信息量太大,对于霸陵诸将二恶言,每一个都是晴天霹雳。 现在长安沦陷,连李世民战死,霸陵已沦为孤城,且砸一连串的大霹雳下,霸陵内部人心已乱,世家出身的将领都对李唐恨之入骨,平民出身的将领也对李唐失望透顶。 霸陵能坚持到现在,靠的就是团结,现在人心乱了,自然不可能在继续守下去,除了投降之外,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经过一夜的沉思后,李牧召集城内众将,投票表决是否投降,结果全票通过,于是也就顺势开城,向李靖投降。 “末将李牧,率霸陵八千守军,向李靖大都督投降。” 李牧大喊着,向李靖献上名册玺印。 他以两万守军,抵达吴起五万大军,足足半月之后,如今也只剩下八千人了。 李靖结果印玺后扶起李牧,宽慰道:“将军弃暗投明,真乃将士之福,百姓之福也。” “杨戬。” 孙灵明看到杨戬后,当即大叫一声,笑着凑了上去,可杨戬哪有心思跟他寒暄,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回长安,去看自己重伤的妹妹杨婵。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巅峰召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巅峰召唤》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