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7章:蜀隋秦三国分唐(终)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巅峰召唤第2517章:蜀隋秦三国分唐(终)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2517章:蜀隋秦三国分唐(终) 刘裕给李嗣源开出的价码究竟有多高? 首先,获得了王位和独立自主权,李嗣源将从一介将领,一跃成为一方军阀,在地位方面视线阶级方面的跨越,并且名正言顺的发展势力。 其次,李嗣源若是直接自己单干,哪怕宣布独立称王的话,以他的威望和权势,肯定没有多少人搭理他。 但成为南汉的附属国,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顶着南汉的招牌,受南汉庇护,也不用怕会受到其他势力的针对,对于李嗣源来说是一大保护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李嗣源将得到了一个绝佳机会,一个吸收李唐残部发展壮大的机会。 如今蜀隋秦三国共同出兵,李唐这艘破船是注定要沉了,可破船上也依旧有着不少遗产。 蜀国忘恩负义,背弃盟约,大多数唐众将都对此愤恨不已,所以相较于蜀国,大多数唐将更愿意投靠其他势力。 这也是为何明明蜀国先攻入了汉中,却为何有那么多城池挂起了秦旗的缘故。 大多数唐将心中还是心向李唐的,可唐国灭亡基本已经注定,而这时若是出现一个李唐的延续势力,类似于李唐延续了西凉军,并且能在各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去,对于那些不愿降蜀的唐将来说也是一個新的选择。 以上三点中无论哪一个,对于李嗣源都有极大的好处,可刘裕却一次性都给了李嗣源,这样的价码显然比阳平关要重得多了。 刘裕之所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给予李嗣源如此优待,除了为了得到阳平关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争取联合抗秦的盟友。 既然李唐注定倒台了,那就将李唐的残余势力,整编成一个反秦的新势力,哪怕不彻底归属于蜀国,也依旧是属于反秦同盟的力量,这对于刘裕而言利大于弊。 更何况,只要李嗣源接受蜀国的分封,并将阳平关交给蜀国的话,那他的降秦之路也就彻底断了,今后只能在反秦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底了。 李嗣源虽被张松降了智,却依旧猜到了刘裕的用意,毕竟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还是这么大的馅饼。 李嗣源若是没有野心的话,刘裕的条件就是在丰后十倍,对他来说也依旧是不值一提。 可李嗣源本就隐藏着极大的野心,如今还被勾出来了,彻底一发不可收拾,自然难以忍受这等条件的诱惑。 “阳平关只有一万守军,且无强将,若是没有援军的话,肯定是挡不住李存孝的大军的。 不如趁此机会,将阳平关交出去,不但保存了实力,还能争取大量的利益,并让秦蜀两国拼个两败俱伤,可谓一举三得。” 一念至此,李嗣源心中已经有了决断,睁开眼正色道:“张松先生,你回去后还请转告成都王,只要他遵守承诺,今后李嗣源定为其马首是瞻。” 张松闻言,顿时露出笑容,他知道李嗣源接受了他们的条件,阳平关保住了,他的小命也保住了。 就在张松游说李嗣源的同时,李存孝的五万大军也已集结完毕,正式向阳平关的方向进发。 于此同时,陇西三郡的战争也正式打响,毕竟秦军早早就集结好了军队,所以这三支大军的动作要迅速很多。 李唐如今全国不过十万大军,其中五万在汉中,三万在陇西,最后两万在羌地。 陇西总兵力不过三万,面对三路而来的六万秦军的攻势,哪怕陇西都督季(姬)昌早有准备,却还是被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连战连败。 秦军兵分三路而来,姬昌首尾不得相顾,除了大肆征召新兵之外,只能将大半兵力都调来陇西郡,先死保一郡,企图先击败轩辕,而后在去支援两军。 姬昌已经做好在治所狄道,和公孙轩辕决战的准备,却不想中了轩辕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轩辕假意率军直奔狄道而去,可半路却兵锋一转,直指陇西郡坚城河关。 守将没想到轩辕会来,猝不及防之下,仅仅坚守了半日,被公孙轩辕亲自率军攻破。 与此同时,汉阳郡阿阳城被龙且攻破,武都郡谷道、河池二城,也被吴起和孙灵明分别贡献。 开战后,仅仅第一日,就算四城沦陷,陇西唐军士气瞬间跌入谷底。 之后的情况也没有丝毫好转。 龙且攻陷阿阳城后,又先后攻取了成纪、略阳两城,兵锋直至汉阳治所陇县。 攻入武都郡的吴起和孙灵明,在又攻取了上禄城后,却并没有并未武都治所下辨城,而是北上攻入汉阳郡地界,并连下西县、望垣、上郭三城,兵锋直逼陇关。 陇关是陇西的东大门,汉初设关,因处陇山,故名陇关,又名大震关。 陇关本就易守难攻,不但五千唐军把守,守将还是李唐宗室将领,李凯。 龙且早早的派去了劝降使者,可此人却直接斩使,以表明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 李凯此举,直接改变了秦军的攻略计划,令吴起不得不向北上配合龙且,两军合力先啃下陇关这块硬骨头再说。 等吴起大军抵达陇关时,龙且已攻下汉阳治所陇县,以及秦亭和街亭两处要地,再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后才兵发陇关。 吴起大军在南,龙且大军在北,两军南北夹击,猛攻了陇关三天。 三天的猛攻,使得陇关守军伤亡近半,可李凯却依旧不愿投降。 关内守军为了活命,最终副将李越,偷袭斩杀李凯,而后开关向龙且投降。 自此,陇西的东北两大雄关,陇关和河关,全都落入了大秦之手。 大秦得到了陇关和河关,在陇西已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稳赢局面,已经不需要再速战速决了,完全可以稳扎稳打。 所以,轩辕、龙且两军都放缓了进攻节奏,而吴起也率军返回,继续攻略武都。 连战连败之下,陇西唐军士气持续滑落,开始出现大量的投降迹象。 陇西郡:鄣县、襄武; 汉阳郡:阿阳、平襄; 武都郡:羌道; 总共五城之地,近万守军,都先后选择了开城投降。 对此,姬昌一点办法都没有,单单一个公孙轩辕他都解决不了,就更别说阻止各城守将投降了。 “可恶啊。”姬昌咬牙道。 “都督,陇西三郡,总共不过三十城之地,而今开战不过十天,已有近半之地沦陷,在打下去也是螳臂当车,白白牺牲,不如……” 郡丞季轩话还没说完,就被姬昌一剑枭首。 姬昌甩掉剑上血渍后扫视众人,冷冷道:“再敢言投降者,杀无赦。” 在场众人见此,全都噤若寒蝉,都不敢再提投降了。 季轩可是季家的人,是季昌的本家堂弟,季昌都二话不说就杀了,他们这些外人敢提,肯定没有一点活路。 对于季昌如此反对降秦,在场众臣心中也都明白原因,无非几个儿子全都战死与和秦军的交战中。 就在两日前,季昌次子季发从关中逃回,并带来长子季考在逃亡的半途中,已被黑冰台剑客所杀的消息。 自此,季昌所生的二十几个儿子中,除了早早归秦的姬旦,被迫降秦的雷震子,以及逃回来姬发之外,其余所有人都在关中战役中被秦军所杀。 连着死了二十多个儿子,姬昌白发人送黑发人,和大秦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又怎么可能还会投降大秦呢? “启禀都督,秦使求见。”有士兵前来汇报道。 姬昌闻言,直接道:“不见,直接杀了吧。” 散宜生这时站了出来,说道:“额,这位使者可不能杀,都督您还是见上一见吧。” 姬昌一怔,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头答应了下来。 直到见到使者之后,姬昌才明白为何这个使者不能杀,因为来人正是他的最小儿子,雷震子,季雷。 “吾儿,你可算是回来了,为父生怕你和你兄长们一样,回不来了呢。” 姬昌见到雷震子后,直接冲上去,抱着儿子就大哭了起来,哭的那叫一个伤心欲绝。 雷震子还没记事就被送上了昆仑,被师傅云中子抚养长大,在家跟姬昌相处的时间,总共都还没有一个月,所以他对姬昌的感情其实很淡薄。 可感情再怎么淡薄,姬昌也是他的生父,这层血缘关系是他怎么割舍不了的。 “父亲,雷震子此次是以秦使的身份,来劝父亲你放弃抵抗投降大秦的。”雷震子淡漠道。 姬昌顿时身体一僵,眼泪瞬间止住,指着雷震子‘你’了半天,愣是气的说不出话来,最终只是回了句‘休想’。 雷震子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他当初投降也不过是不得以而为之,哪怕众师兄以及姬旦轮番劝说,他也依旧没有放下过仇恨,所以自然不希望父亲降秦。 这次担任秦使,出使陇西的劝降任务,本来应该是由姬旦担任。 雷震子知道这个四哥口才了得,真让他见到父亲的话,说不定真能劝其放下仇恨,于是就以父亲都更喜欢小儿子为由,从姬旦手中抢来了这个任务。 “你二十二个哥哥都被暴秦所杀,此仇此恨不共戴天,为父绝不可能投降暴秦。” 姬昌沉声道,他并没有职责雷震子投降,也没有职责姬旦投靠大秦。 毕竟雷震子不投降就必死无疑,而姬旦投秦时双方也还未结仇,而且姬家人也都同意了。 有姬旦在,起码能保证姬家不会被灭族。 “父亲,陇关河关已失,陇西三郡是注定守不住的。父亲既不愿降,何不趁着手中尚有兵力,趁早放弃陇西,退入羌地。”雷震子说道。 姬发听到此言,也说道:“没错父帅,父亲放弃陇西,一可避开秦军的兵锋,二可收拢羌地兵权。 如今羌地尚未被隋国完全占据,父亲您去了羌地,咱们父子起码还有一片栖身之地,留待以后再卷土重来。” 两个儿子的话,让姬昌整个人都愣住了,放弃陇西三郡,退入羌地,这个想法他倒是从没想过。 “可杨广能容得下咱们父子吗?”姬昌有些犹豫的说道。 “秦隋之间必有一战,而且就在不久之后,只要咱们愿意归顺,并听从其调令,杨广肯定会接受的。”姬发正色道。 姬昌点了点头,而后看向雷震子,道:“儿啊,你是诈降的吧?” “没错,杀师之仇,不共戴天,哪怕师门已经倒向大秦,我雷震子也决不放弃。” 雷震子深知他坚持报仇,也就意味将被逐出师门,可就算如此他也不后悔,恩师云中子的血仇他必须报。 “既然如此,咱们父子三人就一起,为你的师父兄长报仇,跟暴秦抗争到底。” 说着,姬昌牵起了姬发和雷震子的手。 父子三人六目对视,眼中尽是坚定之色。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巅峰召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巅峰召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巅峰召唤》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