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三 血泣不绝滔滔辩,少年冷暖谁铸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剑流影一百三三 血泣不绝滔滔辩,少年冷暖谁铸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李枫举起手掌,掌中的伤患当即亮于李璟面前,伤口虽几经处理,可仍然血肉模糊,偌大的血窟直让李璟不忍相看。 先前在帐外,他就洞悉李枫与上官于桑对峙。 顿了片刻,李枫道:“先祖父与定国侯曾有恩怨未清,定国侯立誓要报先祖父杀其子之仇,当时李枫尚未出世,不明情由,直到带伤来到这建州遇着王涵历王侍郎,才知晓其中缘由。” 见李璟疑惑,李枫将当中恩怨细述出来: 唐末时,上官于桑为滑州刺史,适逢朱温挟天子筹谋篡国,大诛异己,当时连带宰相在内,约三十余人丧生,上官于桑力有不敌,归于朱温帐下。 不久后,朱温诛杀李唐皇族而称帝,后梁立国。 此时,李克用父子不甘大唐亡国,占据潞州与朱温对抗,上官于桑授朱温之命讨伐李克用,兵围潞州。 一次不慎,上官于桑长子上官飞亭攻城,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斩于阵前。 再说这上官于桑,本有三子,可独喜长子,所以当上官飞亭死讯传来,他哀嚎过渡,性情大变,伤痛化作怨气,撒在其他二子身上,按他的话说,你等自私自利,飞亭作战,你们该拼死抵抗李存勖,如今安然无恙归来,可飞亭却没了。 上官飞虹本是庶出,其母出身卑微,不为上官家所接受,上官飞虹自小与母相依为命,长于市井,落魄二十余年,才为上官于桑所接纳。 自上官飞亭死后,上官飞虹不容于上官家,被迫令觅他处,多年后,直到父子二人同朝为官,才冰释前嫌。 可上官飞虹想不到李枫会出现,更料不得父亲如此记仇,这般残害李枫,那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公子。 少年无辜,惊世之才,死了便更可惜。 李枫道:“若然此事当真,李枫纵是万死,也愿承担祖父之过。” 李璟早已气急,侧首大喝:“上官于桑!” 上官于桑惊吓道:“老臣在!”急忙迈出两步。 李璟抓起李枫手臂,望了望他的伤口,厉叱上官于桑道:“这就是你为朕选贤才?你是为己谋私,还是欺朕身边无人?” 上官于桑连忙道:“老臣知罪,老臣知罪!”撩衣跪倒,不等李璟发话,他又道:“老臣并非有意为之,只是——只是想起我儿飞亭之死,难耐悲痛,才做出此事,还望陛下恕臣之过。”跪地叩首,已惶恐不已。 他恼恨上官飞虹,上官飞虹立在一角,也猜到这样,心中悲酸,唯一可做之事,便是随父一同求情。 李璟充耳不闻,尤其想到上官于桑私藏袖剑,隐瞒实情,便愈发生气,念他有功朝廷,本欲恕其死罪,偏又追问下来,得知上官于桑在此之前有贪功之癖。 此事牵出前御前都统傅文灯,那傅文灯与上官于桑曾是一对同门,两人同朝为官,关系极好,亲如兄弟。 一次意外出征,二人各率一队人马引敌入阵,孰料上官于桑中了埋伏,逃命间,跳入一条腐臭过久的河里,虽躲过一劫,却因浸泡过久,河水四周有毒烟迷障,上岸后,失去了武功,而那傅文灯反而一路顺顺利利,立下大功。 消息传回京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傅文灯叛变投敌,而上官于桑因追击傅文灯不慎,中了敌人奸计,藏身沼河,功力尽失。 李璟之父念其因功失去功力,授定国侯之职,教他安享晚年。 直到今日,李璟才知内情,勃然怒道:“岂有此理,你竟如此贪功好利,嫉妒他人,抢人功劳,瞒骗朕这么久,置国事于何地?哼!此等行径阴险狠毒,朕决不轻饶。” 李枫见李璟冲帐外喊话,欲杀上官于桑,念及上官飞虹搭救之情,便拦了下来,他心中恼恨上官于桑毒害自己一事,却听了傅文灯经历后,反而仇恨变轻。 也许这无法理解,可李枫却平静已极,淡然处之。 也许一个人的惨痛,不在于孤独,不管怎么说,自己还幸运地活着,而那傅文灯却已命丧,岂不比自己更可怜? 一个人痛恨时,恨不得杀他泄愤。 可两个人同时痛恨,便不再孤独,很微妙,然后仇恨自然而然减轻。 如今事情已被揭发,上官于桑的卑劣行为,已朝臣皆知,所谓君王弃,同僚唾,上官于桑死与不死,又有何分别呢?死了便一了百了,活着岂不是更受折磨? 李枫将离开定国侯府以后的事细表了一遍,以拜会王涵历开始,再到阵前见驾的种种,全道了出来。 他之所以能到建州见王涵历,亏了上官飞虹那封信函。 王涵历为侍郎,李枫初到建州,能升至建州特使,无非得王涵历引荐,而那王涵历乃上官飞虹的旧时同窗,早在南唐发兵闽境的时候,王涵历便以侍郎之职,潜伏在王延政身边,与上官飞虹暗通消息。 上官飞虹见李璟亲征建州,便书信一封,托李枫带去同窗那里,若然李枫能在阵前立功,封功行赏时,便是李枫见驾之日。 此事揭开,上官飞虹成了有功之臣,李璟反倒难以决定上官于桑之事,本以为李枫会嫉恨,可李枫却一味说好话。 事实上也的确是因上官飞虹,李枫才有今日,子之功抵父之过,结果上官于桑被免一死,受押回京,罢去官职,定国侯一职,自此由上官飞虹接替。 上官于桑很快便被卸去官袍,押了出去,走之前还愤恨地瞪视李枫。 李枫不屑看他,面沉如水,好像那事与自己不相干。 一时间,帐内异常安静,众臣都不轻易发言。 李枫望望上官于桑离去的方向,对李璟道:“此前皇上围攻建州,李枫献计于建州阻截陛下,实是逼不得已,如今虽见得陛下,却触犯天子威严,李枫甘愿领罪。” 李璟知他指的是自己于建州城外被箭所伤,叹了口气道:“诚如你所言,全败上官于桑所赐,他若胸怀天下,放弃私仇,也不会有今日之祸。” 一声长叹,李璟隐忧道:“吴越已经出兵,大军在福州附近与朕的兵马起了冲突,有意与我们相争,如果朕停留时间过久,恐怕……” 李枫走出两步,道:“李枫正是看准此等形势,才冒险前来,因为福州大乱,倘若吴越出兵争夺,陛下兵马必要折损。最有利的当是福州,他们可以趁机杀出重围,援救王延政。李枫此来,就是想告诉陛下,拟一封议和书约王延政外出商讨,王延政自会权衡利弊,倘若同意,必出建州。” 李枫颇有信心道:“只要王延政出城,建州城的人马必要流失大半,那王延政警惕心极重,肯定惧怕陛下中途暗算,所以到时建州剩下的人马已不多,陛下可在此时乘势攻城。近几日,陈诲也会出城叫阵,陛下需要留意敌方有人混在阵中逃出。如今建州被围,倘若无法引得王延政出来,两个月内没有增援,王延政必在孤立无援下归降。” 半刻后,营帐中除了李璟,只剩下李枫与上官飞虹,三人一番长谈,李枫带着李璟书信,回到建州城内。 李璟约王延政于建阳溪畔和议,信上是要王延政去帝号,臣服南唐,不然兵围建州,直至城内粮草枯竭为止。 王延政寄希望于福州,断然拒绝。 数日后,李璟伤愈,再次攻城,建州守将陈诲在李枫诱使下出城迎战,不料查文徽诈败,引其追击,待到陈诲发觉,回城之路已被封死。 几天后,陈诲首级被送于建州,王延政恐慌,踌躇难下。 又过了一个月,福州失陷于吴越国,李璟受挫,王延政听说福州来援无望,李璟也吃了亏,主动提出双方于建阳溪畔细谈。 寒风吹起帐帘,宋齐丘望了望深冬里的天色,正在想和议之事,猛然有人在身后叫了他一声,回身来看,正是陈觉及魏岑在另一处营帐前招手,二人神色焦急,举止诡异。 宋齐丘心下好奇,随他们一同进帐,进去后,面前已坐了两个人,是冯延巳、冯延鲁两兄弟,加上随后而来的自己,金陵五鬼齐聚。 宋齐丘微有吃惊,已估摸出大家邀他的用意,果然两句话不到,陈觉已将话题引到李枫身上,说道:“关于李枫提出建阳溪畔和议,说沿途设下埋伏生擒王延政,宋大人对此有何看法?李枫的意思是让我们此时攻城,他会设法为我们打开城门。” 宋齐丘还未回话,魏岑啐了一口唾沫,道:“呸!无能小儿,只会逞口舌之辩,老子看他一点也不可信。” 冯延鲁笑了笑道:“可是皇上如今对他深信不疑,自从当日那小儿于营帐内将我们一番奚落后,受宠得势,小儿目中无人,诸位都见识过了?陛下现在信那小儿,多过我们呀!” 陈觉冷哼道:“目中无人,迟早我要让他知道妄自尊大的下场,一山还有一山高。” 宋齐丘闻言咳了两声,打个哈欠道:“各位慢聊,老夫还要去帐外巡视,就不便久坐,先走一步。”径往出走,头也不回。 陈觉忙叫住他道:“诶,宋大人,这次攻建州,你也有份,你……”还未说完,宋齐丘已出了营帐。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天剑流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剑流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剑流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剑流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