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孙策是个传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雇佣军第三十七章 孙策是个传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三十七章孙策是个传说? 庐江有百姓四万多户,约二十万人,每月所需盐不过百万斤之数。 虽说汉室朝廷势微,已经收不到各州的赋税,但庐江郡毕竟是袁术私产,如果真做得过分,那刘勋恐怕也会被袁术一脚踢出庐江去。 侵吞庐江官盐三分之一的份额,是刘勋的底限,也是袁术的底线。 两个月贩一次私盐,已经使得庐江郡的私盐市场接近饱和。 所以,纵然是有再多的本钱,严家也无法扩大走私规模。虽然周边郡县商贩也从严家转买私盐,但凡事有个度,一旦触及了周边郡县官府的利益,事情反而不美。 这也是严正答应刘勋两月贩一次盐的底限。 可走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同时嗅着味道的民间资金开始向严家蜂涌而来。 闻听严家再次贩盐,商贩们开始向皖城聚集。 皖城四门每天都是车水马龙,而车上运送的皆是钱财,浩浩荡荡的运钱车队形成一道不可多见的奇观。 但这也让严家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收不收? 收了,本钱太多,饼还是这么一个饼,利自然就薄了。 不收,损及严家的名声,而严正也不想这么做,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宏伟”的计划,那就是成立华夏第一家股份制商号。 独霸一方、囊括天下的商号。 但这时商贸不兴、运输缓慢,一个郡内没有什么可以买卖的空间,要想发展商贸,只能跨州,南北、东西互贸。 如北方的马、羊、皮,南方的丝绸、布匹,西边的蜀锦、玉石,东边的茶叶、丹砂。 这一些只要商路畅通,那么利润就是数倍甚至十数倍。 可严正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实力不足以撑起如此大的规模,这些是需要强大的实力,不单是经济实力,更需要的是军事实力。 需要与各个诸侯商谈利益的分配,而这一切,在这个战乱纷纷的时代,似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严正此时脑袋里的想法是杂乱的,对于未来,他甚至理不出一个头绪,更不用说是目标、计划。 可以说,现在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一时兴起。 救高顺、揽陈宫,说到底还是为了能对付孙策、周瑜。 但有时人生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严正有了高顺、陈宫之后,高、陈二人又岂会满足于主公只是个商人? 当踏上一条逆水而行的船,除了拼命往上划,还能做些什么? 严正想安稳的过日子,可他却忘记了,他从父亲身上继承的血液里,有着那一份无法安稳的血性。 一切开始向着严正的预料之外悄悄地演变着,只是严正尚未来得及察觉。 况且,就算是有所察觉,严正也无法去阻止,那种没有信仰、无家无国、为钱和生存而战的思想,对于严正来说是已经骨髓。 严正只是初到这个时代,一切都在慢慢熟悉、融入,可骨子里那份破坏欲,已经在慢慢显现。 而陈宫、高顺无疑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 这一次的贩运,是严家贩盐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总共三十六条货船,上千人参与其中,让皖城百姓茶余饭后,为之津津乐道。 但没有人知道,这三十六条船上,单护送的士兵就是七百二十人。 更没有人知道,半个月之后,太守刘勋已经在皖城周边集结了两万大军。 当然也没人知道,这场哄动庐江的贩盐主角严正,早已悄悄带着二百部曲踏上了去会稽之路。 严正一行,数十辆车乔装成一支商队,南渡长江、钱塘江,来到会稽。 这一路上,严正从百姓的嘴中,零碎地听说了孙策的传奇,慢慢地拼凑出孙策的形象来。 孙坚死时,孙策才十八岁。 以一个十八岁少年能将父亲棺柩运回江南,葬在曲阿,而且把母亲与三个弟弟拜托给江都张纮,单就从这点来说,严正心中已经非常佩服孙策了。 而孙策并非只有这一点让严正佩服。 孙策为人豪爽,以义气闻名江东。尤以“总角之好”的周瑜和“水**融”的鲁肃为最。 孙策很挑朋友,更会交朋友。 他选择朋友有一个前提,需要意气相投的,同样有志气、有抱负的人,最好是与他不相伯仲的,如同周瑜一样的人物。 只要符合这一条件,孙策就会倾心相交,依为兄弟,甚至比亲兄弟还亲。 孙策离开袁术时,只带了一千多人,可他从寿春出发,到数百里外的历阳时,人数已经膨胀到近六千人。 这些多出来的人,并非是凑热闹的,而是被孙策的英雄气概吸引来的。他们愿意跟随他,帮他成就一番事业。 由此可见,孙策的人格魅力。 之后,孙策以历阳为根基,败刘繇、驱笮融,连下湖熟、江乘、海陵等地,直至扬州全境。 孙策初到江南之时,由于年轻、帅气,而且喜欢说笑,和蔼可亲,军队的纪律又好,因此受到百姓的欢迎,百姓们不叫他孙将军,而叫他“孙郎”。 但孙策并非是个完人,他的脾气也让他的朋友圈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毕竟,这天下能与孙策、周瑜、鲁肃相提并论的不多。 孙策还有一个本事,他能将他父亲的部下变成他的部下,能将父亲的朋友变成他的朋友。像程普、黄盖那样的老将,不是喜欢低头侍候十八九岁的长官的人,孙策却颇有办法,叫这些老前辈心甘情愿、服服帖帖。 对于这一点,孙策令严正已经不是佩服,而是崇拜。 孙策下命令,凡是刘繇、笮融的旧部,只要肯来投降,就官复原职,既往不咎。凡是来他麾下当兵的,不管是否曾经在刘、笮二人那里当过兵,一慨终身免税。结果,不到几天工夫,便有了数万壮丁,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孙策的军营。 之后,孙策自领会稽郡太守,授母舅吴景作丹阳郡太守,堂兄孙贲为豫章郡太守,堂弟孙辅为庐陵郡太守(由于豫章郡太大,庐陵是孙策从豫章分出来新设的郡),朱治为吴郡太守。至此,孙策已经掌握了江东的大部分地区,“吴侯”名副其实了。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雇佣军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雇佣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雇佣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雇佣军》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