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何去何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热血残汉第六十四章 何去何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韩遂倒是真的对董卓的提议动了心,毕竟进军关中乃至中原是他毕生的梦想。 但是他的实力在之前的内斗里损失太大,虽然目前有所恢复,但还是无法大规模出兵。 所以他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先等一等看看风向再说。 而李归接到董卓的邀请,感觉十分诧异,历史上董卓可没有这么干过啊? 其实历史上董卓还真就干过这事,只是当韩遂、马腾下定决心率部前来的时候他已经挂掉了,李归李思学的不是太好所以对这段历史不知道。 在李归原本的计划里,就一直准备进军关中的,但那是打算在董卓死以后去趁火打劫的。 现在董卓还活蹦乱跳的,自己带兵前去能讨得了好吗? 这次与张修的大战虽然短暂,但是却给李归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原来真正大规模的两军交锋是这样的残酷而激烈,自己驾驭起来颇有些力不从心。 本来面对着董卓的十余万虎狼之师,说实话李归的心底就一直是十分畏惧的,现在则是更加犹豫。 自己还真是穿越者之耻啊,李归无奈的自嘲到。 李归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决定将心腹们招来一起商议,连远在武都的毕舒等人也不例外。 几天后待到人来齐,李归将董卓的书信交于众人传阅,自己却没有任何表示。 传阅完毕后,大厅里一时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脑海里紧张的思量着这里面的成败得失。 还是段宁率先打破了沉默,说道:“这董卓也真是的,也没写清楚究竟想要我们做什么,需要多少兵力,事后的回报是什么,叫人怎么答复他?” 李武连忙答道:“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打算去关中,要是去了究竟敌人是谁?” 他两人当然没有这样的纯真,这一问一答不过是为了打破压抑的气氛,使得众人可以畅所欲言。 杜畿率先说道:“我不赞成现在就进兵关中,现在汉中、武都虽然十分兴旺,毕竟时间还短,能提供的财力、物力都十分有限。” “一旦劳师远征,要是不能得到物资上的足够回报,整个民生就会出现大问题。” “何况主公身为汉臣,就算不能起兵讨伐叛逆,也不应该和董卓同流合污。” “现在汉室衰败,不可能再复兴起来,然而天命终究还未断绝,谁率先起兵谁就是众矢之的。” “董卓专权无道,不反迟早是个死,反了的话天下共击之,最终也还是个死。既然如此,我们何必赶着去听他的指挥呢?” “主公如此年轻,只要耐心等待,自然会等到更合适的机会进入关中的。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还应该是深固根本,积蓄力量。” 阎圃接口道:“伯候之言在理,更何况现在关中残破,又四面受敌,并不是一个能够静下心来发展的好地方。” “但是汉中毕竟地域狭小,潜力有限,再发展也难以支撑大军的出击。” “益州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又有盐铁之利,户口百万,正是上天赐予主公成就霸业的好地方。” “现在刘焉内失民心,外无强援,士卒疲弱,我大军南下可以一鼓而下。” “我觉得应该立即进攻益州,然后顺流而下平定荆州,然后集两州之力北上,何愁大事不成?” 李冰也赞同道:“现在主公雷霆一击,巴蜀之人尽皆丧胆,我愿意率部以为前驱,招降巴人各部,必定能顺利的平定益州。” 这时毕舒坐不住了,他大声道:“先北后南,这是早已定下来的策略,怎能随意更改?军中士卒都是北地豪杰,贸然南下一旦水土不服,到时进退两难。如何是好?” 李翔也难得的开口道:“我多次派人打探益州形势,发现益州豪强势力极其强大,各拥强兵,桀骜难制,对我教极为敌视。” “而且益州虽然土地辽阔,但是地形破碎,民族众多,要想彻底安定下来只怕没有个三年五载不能成功。” “再加上益州现在道路失修,水利设施也尽皆荒废,得之不知是祸是福。“ 胡伤也站在了毕舒一边,道:“我军之前作战皆是以强击弱,再辅以计谋,所以才能如汤沃雪,无往不利。” “但益州刘焉、荆州刘表,都是带甲数万、地域辽阔的大诸侯,而且内部并无明显的不稳迹象,要想一举而下绝无可能。” “更何况益州孤悬于外,将来无论是想要东出荆州还是北出关中,都是劳师远征,难以持久。” “我认为目前的上策还是应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再逐步连接凉州各方势力,徐图关中。” 墨回立刻表示赞同道:“主公还记得当年高筑墙、多积粮、缓称王的方针吗?现在并没有出现足以改变力量对比的变化。” “正所谓兵不轻动,现在主公才刚得到武都郡不久,民心还未完全归附,而汉中士卒长期征战已经疲惫,还是应该先休养生息方为上策。” 李敢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他的观点:“关中新遭大旱,水利不修,今年几乎没有收成。而关中人口数倍于汉中,不下数十万户。” “就算是我们能顺利的占据长安,也难以负担起这样巨大的负担。” “更何况董卓等人麾下还有十余万将士,他们要是誓死抵抗,谁能我军一定能战而胜之?” “就算退一步讲,我们运气好他们真的不堪一击,他们一旦决定瓦解归降则是沉重无比的负担。” 冯北地也同意李敢的观点,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那就是汉中再也难以筹措到新的粮食了。 听完他们的发言,李归心底已经有了决定,但就在这时,一个人突然出列,大声道:“诸公之言大谬,此乃是天赐于主公的良机,失之必定悔之无及。” 众人一看,却是新从武都调来的白文。 按说以白文的地位,在这样的会议上本来是没有发言权的,虽然在座的人里面他的年龄仅次于贾诩。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热血残汉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热血残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热血残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热血残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