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殿前争斗 传国玉玺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兵动三国第161章:殿前争斗 传国玉玺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161章:殿前争斗传国玉玺 周琛听贾诩如此为他谋划。也是不禁深思起来,贾诩如今深得天子和公卿依赖,麾下两万大军,全部充当天子羽林和禁卫。正是凭着他过人的智谋,为天子和众公卿在诸侯间周旋,才得了这样的信任和倚重。 方才贾诩所说也都句句在理。洛阳如今虽然属诸侯联军控制,但是司徒王允、左将军皇甫嵩、太中大夫杨彪、黄琬、河南尹朱俊等朝廷老臣,深得天子信赖和公卿支持,又有左将军皇甫嵩的三万精锐大军,以及贾诩这两万大军。纵然诸侯们心中不甘,却因为各自掣肘,谁也不肯可能再像董卓那样把持帝都。 更何况,董卓早已派人联络各地太守,去个诸侯后方搞乱。诸侯们大军在外,粮草不济,后方不稳,最终必然只能与老臣们达成妥协,率大军撤退出洛阳,将帝都、京畿地方,还给天子和这些效忠汉室的老臣。 但是纵然有这些老臣支持,大汉朝廷威望早已尽丧。诸侯割据地方,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便如东周那样,只能在众诸侯国大战中逐渐衰落下去。 周琛也知道这已经成为如今的天下大势,挟持天子和公卿,占据帝都,早成鸡肋之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却是在地方!至于贾诩是否真心投靠他,周琛如今却是根本没有必要去考虑。 洛阳形势复杂,贾诩也不过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想找一个强藩依靠。而他撤出洛阳后,也正需要在洛阳有一个实权派人物,为他发声、说话,那么接受贾诩的投诚,便正好符合二人的利益,却是再划算不来! 周琛一念及此,再不犹豫,当下站起来,来到贾诩面前,右手举起,指天立誓,盯着贾诩郑重道:“皇天后土明证,今,我周琛指天立地起誓,若贾诩真心投我。我周琛此生决不负贾诩。信之、用之、倚重之!倘贾诩首鼠两端,方才对我周琛之言,亦对他人说过,他日我周琛率领大军,北上洛阳,必第一个诛除贾诩!” “主公!贾诩若敢有二心,天地不容!” 贾诩听周琛指天立地起誓,完全信任他,并将洛阳之事交给他处理,非但没有因周琛誓言而生气,反而当下激动对周琛就是一拜! 周琛此刻根本就未曾信任贾诩,形势所迫,他也只能如此,当然贾诩若真心投靠他自然最好,当下忙扶起贾诩道:“文和,洛阳之事,周琛便交给你了!今夜,周琛便联络朝中老臣,配合你与张济,掣肘、胁迫其他诸侯撤军。文和立下如此功劳,天子和公卿必更加信任依赖之。日后执掌朝堂大权,亦未可知!” “贾诩唯主公马首是瞻!一切必为主公而谋划。”贾诩忙答道。 周琛送走贾诩,又趁夜晚,速速联络皇甫嵩、杨彪、王允等朝中老臣,与众人商量第二日殿前封赏时,便逼迫各诸侯率军退出洛阳,还帝都于天子。 ……………… 天清气朗,阳光明媚,正是初夏繁忙时节,枝头已经可以听到知了鸣叫之声。新燕已经孵化,燕子们也正忙着飞来飞去,四处寻找食物抚育雏鸟。 洛阳北宫温德殿前,周琛抬头望一眼,在天空急急飞过的燕子,心下也有种紧张忙碌的感觉,此番从洛阳撤军后,他便可以真正在地方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周琛大步跨入殿中,便见殿中早已挤满文武重臣。这还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朝。以前在洛阳任职羽林中郎将时,因为职务原因,他需要统管羽林郎守卫天子,都是站在殿中的大柱后。这次以朝廷二品将军,手握雄兵,一方诸侯的镇南将军武职上朝,身份天差地别,当然是站在丹墀之下面君。 “周镇南好。” “周镇南到了。” 殿中一些早到的朝臣,见周琛进来,忙上前与周琛打招呼。 周琛向众人点头行礼后,这才走到武将前列的皇甫嵩身后站列好。与皇甫嵩低声交谈起来,不多时其他诸侯也全部到齐了。 起初会盟时,袁绍要表奏自己为骠骑将军,其他诸侯也都各表职位,升官加职。但是却被周琛以“讨董驱胡”未成,反先升官加职,必让天下嘲讽阻挠。众诸侯都只好以代什么什么,暂任其职。 唯独袁术为了压周琛一头,在代陈国相的基础上,又给自己加了后将军之衔。后将军职衔是袁术父亲袁逢被董卓杀死时候的官职。袁术厚颜无耻继承下职位,众人虽然都不承认,但因为袁逢遭董卓残害的原因,也都没有反对。 袁绍等诸侯由于都是地方太守职位,不能上朝列班,如今要封赏各路诸侯讨董驱胡的功劳,自然是不能将众人等在朝堂之外,众人入殿之后,一时为如何站位,差点又争闹起来。最后还是王允上前劝导出主意,让众人依照官爵另外在中间站两列,这才算平息了下来。 不多时,十岁的大汉天子刘协在内侍搀扶下,入殿登上龙椅。众人立刻朝拜天子。 拜完天子,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司空种拂三公联名启奏,请天子刘协封赏各路诸侯讨逆平乱大功,刘协点头同意,当下命尚书令贾诩宣读封赏诏书。周琛也忙出列与袁绍等人拜在殿前,静听封赏。 “董贼谋逆,祸国乱政,天子受难,公卿遭困……,兹有镇南将军周琛、渤海太守袁绍等忠义臣属,不忘国恩。举义兵讨逆平乱,澄清大汉,有大功于社稷。今天子会同三公众卿,议定功劳。 特封镇南将军周琛为征南大将军,位同三公,金印紫绶,另增食邑四千户,为宛城侯;特封渤海太守、祁乡侯袁绍为右将军,增食邑四千户,为南皮侯……,曹操为昌邑太守,都亭侯;孙坚长沙太守加破虏将军,乌程候;刘备为平原国相,都亭侯……” 二十八路诸侯,各有封赏,率军诛除董卓的二十四路诸侯,有七八人封侯,但除了周琛、袁绍、孙坚等立大功的人,其他则只封为食邑三百户的都亭侯。 等贾诩宣读完诏书,众诸侯齐齐拜受领旨,退回班列,周琛却是站在原地,忙奏旨道:“启奏陛下,臣受先帝之恩,封巴郡太守、镇南将军,治理、镇守地方。,自董贼去年九月乱政,臣如今离郡已近半年,离郡日久,郡中政务无人料理。为臣请奏陛下,容为臣率军返回地方,为朝廷治理、镇守地方。” 周琛昨夜已经于贾诩、皇甫嵩等人商议好,他今日朝会时,突发制人,逼迫众诸侯和他一起从洛阳撤军。 这话刚刚说完,除了周琛早已联络好的诸侯和朝臣,其他朝臣震惊不已。袁绍、袁术等诸侯尤为震惊。 他们还想着如何逼迫周琛离开洛阳,没想到周琛竟然这要主动退出了,心下却是不禁暗喜。唯有曹操、刘备、孙坚几人目光闪烁,思量着周琛突然此举的深意。 “陛下,还请准征南大将军之请。征南大将军此举,正是忠心国事之举,还请勿要推辞,负了征南大将军之心。”光禄勋荀爽忙出列奏道。 随后,司徒王允、太中大夫杨彪、黄琬、河南尹朱俊等朝廷老臣也都一一出列复议。 刘协不过十岁,并不懂事,但也每日担心周琛等诸侯学董卓害刘辨那样对他,如今听周琛主动要撤军退回地方,又见众老臣也都复议,忙道:“周爱卿,各位爱卿请起,朕准了就是。” “谢陛下。”周琛起身谢恩之后,这才退到了班列中。 周琛这一表明态度,殿上群臣立刻便将注意力转到了其他关东诸侯身上,等其他诸侯表态。 “臣刘备也愿率军返回郡国,为天子治理地方。” 刘备见此也毫不犹豫,自诸侯末尾出列奏道。如今刘备已经封为平原国平原相,也是一方大员。 本来周琛表态后,是其他他早已联络好的诸侯出来表态,再逼迫袁绍等人。如今刘备抢先表态,孔融、陶谦、公孙瓒、程昱、周忠、周尚、刘度、赵范等诸侯,也都忙上前纷纷表态,愿率军退回地方。 一时之间二十四路诸侯,不算因为董卓袭取并州,已经率军回救上党的上党太守张扬,大殿中已经有一半诸侯愿主动撤出洛阳。 曹操何等智慧,如今早已看清,周琛这并非突然举动,都是早就做好的谋划,忙拉了拉袁绍,见其还看不清大局,不作响应,当下再不顾袁绍,也忙主动出列道:“臣昌邑太守曹操也愿率军返回地方。” 曹操表明态度后,与曹操交好的济北相鲍信、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广陵太守张超也都齐齐出列表明态度。 最后剩下袁绍、袁术兄弟,袁氏兄弟的叔叔山阳太守袁遗。支持袁氏势力的冀州刺史派来会盟的代表、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豫州刺史孔伷、长沙太守孙坚,共八路诸侯依旧并未表态。 袁绍此刻也看穿周琛是暗中与朝廷老臣合作,逼众诸侯退回地方,却是更不愿退走了! 一旦他也和其他诸侯退走,朝廷必然被亲信周琛的老臣所占据。周琛明面上虽然没有控制朝廷,但却能间接影响朝廷,等同是控制了朝廷! 但是如今的当着天子和满堂朝臣,以及众诸侯的面上,他也不得不表明态度,免得遭受众人攻击,说他有董卓之心。 袁绍想清楚后,也上前奏请道:“陛下,非为臣不愿率军返回地方,实在是不能也!如今董贼拥兵十数万,退居并州,随时都会南下京畿,威胁帝都。帝都不过五万大军,如何能是董卓对手?因此臣愿与其他众人,率军暂留洛阳,护卫帝都,待朝廷诛灭董贼,臣等再退回地方不迟。” “臣等一片忠心,还请陛下明鉴。”袁术、孔伷等人听袁绍如此说,也忙上前呼应。 周琛听袁绍以董卓为借口,却是禁不住心下发笑。 董卓二十万大军,在虎牢关、汜水关、洛阳城战斗中,折损了五万多。撤出洛阳时,城中留下一万阻击,全被联军消灭。又有六万未渡河的大军被联军诛灭四万,收编两万。最后再加上贾诩和张济率领的两万大军投靠朝廷。这一前一后,不算逃兵的话,能剩下六万就算撑死了。袁绍为了能留在洛阳,竟然谎称董卓有十多万大军,这谎话编的也实在低级了! 周琛正要上前挑明袁绍撒谎,逼迫其退兵,这时便见太中大夫杨彪出来,指着袁绍、袁术怒道:“诛除董贼之事,自有三公,各将军为陛下设谋!尔二人乃袁氏后人,袁氏一门忠义朝堂,声名海内共闻。太傅袁逢、后将军袁隗二公,遭董贼残害而死。二位身为人子,不思父辈忠义之心,如今不尊天子之令,反欲效仿董贼事,却让父辈先人在天之灵如何安息!” 杨彪妻子乃是袁术亲妹妹、袁绍同父异母妹妹,杨彪这大义灭亲,这一出来指责,袁绍、袁术顿时腹背受敌,压力倍增。 孙坚站在袁绍等人后,想到周琛回到南阳,说不定会立刻率军前往占领他的长沙郡,当下忙出列道:“臣长沙太守,破虏将军孙坚也愿率军回长沙。” 袁绍、袁术兄弟被杨彪叱喝的面红耳赤,正欲反驳,孙坚此刻竟掉转风头,背弃他们,二人不禁顿时都是大怒。 袁绍当下转身,冷冷道:“孙破虏急急欲要退回长沙,怕是想私藏国玺,图谋不轨吧!” “国玺?” 朝堂上的众人听到此话顿时都是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旋即便吵杂议论起来。 天子有六玺,尤其以传国玉玺为重,大汉传国玉玺在十常侍挟持少帝逃出宫时,便丢失了。一些百姓甚至因此谣言,大汉失传国玉玺这是灭亡之兆! 如今朝廷上的老臣、忠臣听到传国玉玺再度出现,都忙看向袁绍和孙坚,心下着急不已,传国玉玺,这可是事关大汉国运的大事!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兵动三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兵动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兵动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兵动三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