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南北调度 大军将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兵动三国第166章:南北调度 大军将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166章:南北调度大军将行 “主公,左军师之谋固然可行。然如今袁术在兖州穷兵黩武。拥兵十五万。又凭着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人望,麾下投诚极多。与其兄长袁绍,一南一北呼应。 主公若大军北上,攻打袁术,兖州的刘岱、曹操等未必不会乘机与二袁联盟,以图自保,共抗主公。一旦大军困在中原,刘表击败孙坚,或孙坚击败刘表,我荆南也势必遭受大军威胁。 以忠之见,主公需通盘做完备准备,方可用兵。大军出战,未胜而先屡败。 我征南大将军府经过半个多月准备,从五郡征募新兵八万,三万训练为骑兵,三万训练为步卒,两万训练为水军,至少半年后才能形成战力。 如此将军府可用之兵,便只有十万大军。三万骑兵,四万步卒。三万水军。这其中主公昔日的六万精锐大军损失两万,只剩下四万,其余补充进来的都是郡兵,虽是老兵,但与其他四万精锐士卒战力却是相差十分悬殊! 大军战力和数量有限,此是其一! 其二,南阳、汝南等五郡,设五郡都尉,每任都尉各征募一万郡兵,有五万地方军,我征南大将军府,就共计有兵马二十三万! 南阳、汝南、巴郡、南郡、颍川五郡虽都是人口大郡,有人口六百八十四万。但将军大军要求太高,士卒装备、武器、粮草供应等,全要求最高标准。 一个士卒装备、武器等花费,相当于其他诸侯两三个士卒的花费。如此将军供养一个士卒的人口,就比其他诸侯要多两到三倍。这就相当于主公五郡之地,养了四五十万大军。百姓负担起来,必十分沉重。 主公既然走精兵路线,那么士卒未形成战力前,便当稳守等待战力形成。不然匆忙出战,折损士卒,就是消耗战力和地方实力,对日后发展十分不利!” “先生老成持重,所虑两点已经是我军如今最大弊端所在。确实需要慎重应对!” 周琛听阎忠如此一说,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如今他控制的五个郡,都是天下有名的大郡。五个郡比之天下荆州、益州、冀州这些大州,也是不遑多让。 经过黄巾之乱和讨董驱胡之战,如今整个天下人口大约在四千三百多万左右。 周琛在洛阳抢到的全国户籍和赋税等账册中,看到去年,也就是中平元年,天下共有人口四千五百多万。 汉和帝时人口有五千四百多万,到恒帝、灵帝时,天下盗贼四起,,人口数量减少到五千一百多万。但是加上流窜各地,并没有录入户籍的大量流民,实际人口应该还是大概有五千三百多万。 最近一次人口数量大量减少,就是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组成*人员,有许多流窜在各地,并未录入户口的流民,动辄以百万计。等剿灭黄巾,人口一下就锐减到了四千五百多万,即便算上流窜各地的几百万流民,也远远不足五千万。 周琛所辖境内六百八十多万人口,是实实在在的在籍人口,流民基本没有。如果有流民进入。也会立刻被郡县接收,录入户籍,给以相对妥善的安置。 这几年周琛在汝南和南阳的治理,使得南阳和汝南人口大量增加,都在二百万以上。所以只五个郡,才会有将近七百万的人口。 但如果他想要再征兵扩军,那在整个辖地内,除非施行全军事化管理,像其他诸侯那样穷兵黩武,竭泽而渔,不顾日后发展。 这一点正是周琛最不愿以做的。如今周琛已经实行战时军政方略管理地方。若再施行全军事化管理,那地方内的人民生活压力大增。 非但不能吸引其他各地的流民,以及人口迁入。反而会引起境内百姓的逃亡,使他图谋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夭折泡汤。 如今是战乱时期,荆州、益州、扬州这些偏离中原的地方,之所以如今人口这么多,还再不断增加,就是许多有先见之明的人,预料到中原战乱在即,才携带家族,来到荆州、益州、益州这些相对地方偏僻的地方,避免战祸。 人口是最宝贵的战争资源之一,冷兵器时代尤其如此。 如果没有大量的人口,那不但会丧失直接的兵员补充,还会影响到整个辖地内的粮食收获,赋税收成,战争补充资源。 周琛本身就对士卒的装备、武器、粮草供应要求高,当然不能像其他诸侯那样,再大规模征兵扩军。以便保持领地内。有个相对安全和宽松的生活条件。使人口增长呈能自然增长,同时,宽松安全的环境,还可以吸引其他各州郡的人口。 人口多了,地方开发更完全,综合实力越强,那自然综合战力就越强。军队自然可以随之相应扩充。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利于在日后数年、十数年的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如果将辖地内搞得像史上诸侯征伐大战,曹操诗中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那样的情景,周琛岂不是白白拥有更多的见识。 周琛心思如电闪动,微微沉吟片刻,这变看着阎忠、荀攸、毛玠、赵云等人道:“诸位放心,此次本将打算北上剿灭袁术,决不会率大军北上。只率征南大将军府先前的四万精兵马既可。 新征募的兵员,在未成战力之前,本将决不会让他们上战场去征战!对此本将也是早有打算,自我大军南撤,张辽便一直留在鲁阳大营,从以前的老兵中,挑出可以训练成骑兵的士卒,用羌胡的十万战马。培养骑兵。 本将这次任职这么多人,没有动他,一是要靠他练兵,二却是准备在我率军北上的同时,让他率领新练的三万骑兵南下襄阳,在襄阳南面的当阳设行军大营。让他在长坂坡负责训练骑兵,让高顺去负责训练步卒。 有张辽三万老兵转化成的骑兵,守在襄阳之南,本将完全可以放心。另外新征募的三万骑兵,也不用北上到鲁阳,正好全交给张辽一起在长坂训练。 时不待我。在今年年底前,将兖州、荆州收于征南大将军府。保证这次军政会议的内容,在荆州和豫州完全实施,至少保持整个荆州境内远离战火,成为吸引中原士人和百姓的避风港,这一点十分重要。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那日后发展就会得心应手,主动积极的都不。不然一步受制,步步受制。天下大事也没有等的道理。只要思虑周全完备,一切不利条件,都会得到化解,诸位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么?” 周琛说完,目光自众人脸上扫过,果然就见众人比之方才要信心高涨了许多。 阎忠听周琛信心坚决,也知道周琛所说很有道理,当下忙点头道:“只要主公能虑及不利,思虑周备。那自然是越早消灭袁术、刘表等人,使得荆州和豫州完全掌控在将军手中,早日谋夺四邻之地,更为妥当。” “我等也无异议。”当下荀攸、毛玠等人也是忙齐齐上前启奏。 “既然如此,那今日幕府会议便到此。你等都下去动员士卒,等两日后就起程北上。” 周琛吩咐几句,众人离开之后,周琛又签署几份任令和调军令。让张辽自鲁阳大营率三万骑兵南下,同时又任蒯越为当阳大营军师;任命蒯良为水军大营军师。在南面一线,为张辽和周泰出谋划策。 最后又签署一份命令,任周瑜为江陵水军大营监军,携密信赶往水军大营,给水军都督命周泰、水军副都督蒋钦全权作战命令,让二人凭借征南大将军府强大的水军,将长江、汉江、湘江等荆南主要河流全部封锁,凡事刘表、黄祖、孙坚等水军全部给与摧毁,绝不让他们发展水军。 “多谢大兄信任!”周瑜接过周琛的任令,一时满面高兴,心中高兴不已! 水军大营监军,虽然不能指挥军队,但却可以监督水军大营众将。也可以提出战略战术,这可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了。 “四弟。如今是在军中,非是家里。一切都不能再任意妄为,不然大兄我也无法为你说情!” 周琛揉了揉眉心,感觉身心好是疲惫。周瑜才十五岁,为人温恢大度,开朗健谈,更年难得是还有少年人没有的细心和谨慎,周琛本来还想多带周瑜在身边,但是想到如今的战事,他能依赖和放手去用的帅才也就几个,若不给周瑜机会,对方怕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成长起来,索性先给个监军的任务试探一下。 “大兄请放心。瑜儿必不负大兄期望。” 周瑜看见周琛的举动,一时心中感慨,自周琛回到南阳,这半个多月他多半跟在身边,周琛每日忙碌多在十个时辰左右。军政会议召开前的几日,更是三日没有睡觉,写出了许多军政条例。 这次会议上讨论的内容,还不及那几天写的百分之一。顾及以后肯定还会继续讨论研究,在地方实施。 周瑜看在眼中,心中也是希望能为周琛多分担一些。如今天下大势明了,整个庐江周氏都依靠周琛,也寄希望于周琛,叔伯辈都能任事了,他再过四年才能到落冠之年,如何能不心急。 “好吧。为兄也希望你能早日助为兄一臂之力了。”周琛说到此处,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般,道:“听说你与孙策义结金兰,拜为异姓兄弟了。” 周瑜听周琛突然问起此事,忙道:“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大兄放心,瑜儿绝不会受此影响,对孙坚报信。” “嗯,你去吧。”周琛听周瑜如此说,又忙嘱咐道:“以四弟的眼光,孙策其人应该不错。但是如今两军对敌,私下结义之情,却是要暂时抛开,莫要放松了对别人的警惕。” “瑜儿记住了。”周瑜听周琛此话,忙认真的点点头道。 周琛见此也出了议政厅,往家中而去,自去年六月到现在,近一年,他几乎没怎么沾过家门。儿子周恪都虚岁四个相了,他总共抱过的次数,怕都能数清,难怪人都说累死帝王,这还距离帝王十万八千里了,都如此累了。 还好这个奋斗的过程,充满漏*点、刺激和满足感,让他并不感到乏味,不然他怎么都坚持不下去。不过以后荆州、豫州安定下来,却是要再次大大搜罗人才了,现在人才明显不够用了。 周琛这么想着,就已经进到了镇南大将军府内院,刚走近去,便见一个精灵古怪,粉雕玉琢般的三四岁男孩,扔掉手中的木剑,口中喊着“爹爹,爹爹”朝他奔跑了过来。 PS:多六百字,诚意求月票。特感谢。“黑夜彷徨的人”的月票,以“爱抽烟D猪”的打赏。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兵动三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兵动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兵动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兵动三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