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祸起萧墙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之谋第七章 祸起萧墙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呼!呼!呼!……” 剧列的喘息声中,杨小明及那三十名弓弩手快速的奔跑着…… 边跑边感慨:“尼妈!太逆天了!这还是人吗?这么多支箭都射不死他,甚至连根毛都没掉。” 杨小明等一口气跑出了四五里地,直到跑不动了才呼哧呼哧地坐下来休息,再一看周围的弓弩手,他们倒没有累得像杨小明那样气喘吁吁,只是脸点潮红,气息有些轻微的紊乱。 这位赵融“大将”给他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心中惴惴不安,就像面对巨兽一般。 “丢人呐,体力连普通的士卒的不如,更别说精锐士卒了,又别说那位赵融‘大将了’!如果能回到主神空间,一定要强化体力!变强!变强!再变强!” 这一刻,变强的决心在杨小明心中慢慢的生根发芽…… 休息了一会儿。 杨小明等稍稍恢复了一些体力后,便朝前那队跟随他杀出来的百余黄巾军们赶去,一路小跑一跑思量:“这次冒险空间真的是历史上的三国演义吗?该不会自己曾经玩过的三国无双吧?不会还有武将技吧?擦!如果真有的话,那可悲摧了,我这小胳膊小腿的……唉!” “太恐怖了!”越想越肝颤。 那赵融“大将”强到了这种程度,杨小明甚至很难推断轮回者们靠什么才能伤到他们,已经不敢考虑杀死了,“手中的长刀吗?刀是很锋利,可是再锋利,砍不着人那也白搭啊。”自言自语道,心理很没有信心啊…… 不过从这位赵融“大将”的身上,杨小明至少知道了一点此次冒险场景上那些历史名将的实力,恐怕随便一两个,最起码是百人敌,一流武将估计是千人敌,像吕布、赵云、关羽、张飞之流估计是万人敌。 “看来以后碰到他们,有多远,逃多远,实在不行只能拿人命堆了,话又说回来,如果那些武将们真强得如此离谱,黄巾军们人数再多,最终也还是要失败的,不只是历史原因,只是武将的话,黄巾军也没有几个能拿的出手的啊。看样子主神这次发布任务,还是以保命为主,不要再想其他那些外的东西了。” 杨小明本来还想找些支线剧情的,现在立马息了这心思。 天亮时分,杨小明等终于是赶上了那些溃逃的黄巾军们,那百余人的黄巾军们是听从他的安排一直往东边走。他们害怕后面的官兵追上来,一路上也没有停留,等到杨小明和那三十多名弓弩手追上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是微亮了。 等杨小明赶上他们的时候,却发现除了当初跟在自己后面杀出来的那百余黄巾士卒之外,汇聚的队伍里面还有着另外一队溃散的黄巾军。只不过这些黄巾军却不是从他之前所在的营地里面溃逃出来的,而是从另外一个方向败逃过来,最终才于他们汇聚在了一起。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黄巾起义初期,张角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在黄巾起义之后,起义军规模空前的壮大起来,很快便扩张到了十万,乃至百万众!(这一点,从黄巾之乱结束后都能够看得出来一点,因为后面出现了一个比较出名的人物,就是黑山贼张燕,他手下就号称有百万之众)。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黄巾起义,经过了十几年的秘密准备,但起义后仅历经9个月的时间,主力就遭到彻底失败,究其原因: 其一,保密不严。由于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 其二,军事指挥系统不完善。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 其三,汉军纪律严明、将领优秀。东汉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而且士卒精锐、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弱胜强。 其四,黄巾起义虽然开始是农民起义,但是在起义后完全背离了刚开始时的宗旨,比当时的官府更疯狂地残害农民,失去了农民拥护的基础,完全化为一股盗匪,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再加上官府的镇压,最终失败。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大良贤师张角只是一位精神领袖。 最开始,大贤良师凭借极高的声望以及崇高的个人理想,不但在下层平民之中拥有了大量的信众,而且许多的士绅豪族也卖尽家产举族投奔!这在这样一个时代来说,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可以说黄巾之乱开始,许多人都完全是被张角的个人魅力所影响! 可是! 可是绝对没有想到其中更严重的一点! 哪怕是大贤良师张角与其他人都没有想到的一点,那就是在黄巾起义之后,那中原各地响应的情况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中原大地上所有的山贼、土匪、马贼、水寇、乱党,全部头带上一根黄巾之后,就算是加入了黄巾军的阵营之中,然后他们便开始打着黄巾军的名号,打着大贤良师的名义,开始打家劫舍,攻击地方豪族,抢夺民众财物,甚至汇聚成伙直接攻打县城,无论士绅富豪全部都不放过。 这直接就导致了一点,那就是下层民众之中也因此深受苦害,那些最开始被张角个人声望与魅力所吸引,举家投奔的地方豪族们,也反过来明白了黄巾起义的害处。 紧接着,张角所统帅的黄巾军们就开始彻底失去了地方豪族们的支持!甚至在下层民众之中的声望也开始被逐渐削弱! 黄巾军中鱼龙混杂,他们攻下城池后烧杀掳掠,哪怕是各方渠帅也已经没有办法约束了。 大贤良师张角发动了黄巾超义,或许他本因是为了追求开辟太平盛世,可是现在间接因他而死,因他而家破人亡者,不止百万之数! 说到底,大良贤师张角只是一个修道之人,起义爆发后,局势变的一发不可收拾,完全违背了他的初衷……等等诸多因素就完全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那么早早的在黄巾起义初期就病死了。 恐怕,这个时候的大贤良师张角也已经感觉到他已经离死不远了吧? 之所以提到这些,是因为杨小明发现他们现在所遇到的黄巾军,其实就是一些带上了黄巾的山贼,不应该称他们为“黄巾军”,而应该称他们为“黄巾贼”! 而这些溃散之后的黄巾贼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将那些跟随杨小明等轮回者杀出来的黄巾军们包围,逼着他们交出来手中的粮食与刀剑装备!他们也是被官军大败后溃散的,不过人数却要多出不少,这些人原本就是一伙打家劫舍的山贼出身,对于他们而言抢夺其他黄巾军的装备并不算什么而已! 况且,他们也刚刚接到消息,宛城之战南阳太守秦颉已经把他们想要投奔的黄巾渠帅张曼成给杀了! 这些人已经开始觉得黄巾起义快要被汉朝给压制下来。 甚至在溃逃的途中,他们的头目便已经打算着是不是做完一票大的,就重新回到山里面做他的山贼去。 那些黄巾贼人数众多,但军心散慢。而跟随杨小明突围出来黄巾军,虽然人数较少,但刚刚经过一番厮杀,杀意正浓! 双方对峙! 甚至一开始只是互相怒视,接着又互相骂战,但现在开始推推搡搡、动手动脚,更兼之语言粗欲不堪,火气旺盛! 双方都紧握兵器,空气骤然紧张! 形势一触而发!;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之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之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之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之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