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觐见张角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之谋第十八章 觐见张角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树欲静而风不止! 杨小明所部极其高调的入城,更是引起各方渠帅的窥探,尤其是大良贤师张角曾多次在公众场合大力赞赏于他。本来杨小明是想低调来着,但现在再低调也低调不起来了! 黄巾军各部云集冀州,聚于钜鹿!各方渠帅本为一方霸主,嚣张跋扈,除大良贤师张角外,谁也不服!见到名不见经传的杨小明所部居然受到三公将军亲自出城迎接,火就腾的一样就冒了上来,事事想找杨小明所部麻烦,想要压其一头,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黄巾军中也是要讲资历的。但杨小明所部只是紧闭营门,没日没夜的操练着士兵,每天营帐内的呼喝声、口号声,整齐而划一,士卒对战声、厮杀声,爆喝声、兵器对抗声等不一而足,这声音对外面虎视眈眈的各方渠帅来说,既是一种挑衅、又是一种威慑……只气得各方渠帅牙痒痒,想找麻烦却又不敢…… 夜! 很沉! 风! 微动! 万籁俱寂! 白日的喧嚣已渐渐远去,皎洁的月光透过云层悄悄的窥视着这片营地,偶尔远处还会传来一阵阵轻微的马蹄声和蟋蟀声,使整个夜晚更加空灵、虚幻而又那么的令人舒心! 但杨小明却伫立在营盘中,仰望明白,长嘘短叹! “唉!”一声长叹,外面汉朝精锐大兵压境、各路英豪虎视眈眈。而黄巾军……黄巾军内部各方渠帅却只知争权夺利、只知意气相争,既没有大局观,更不知团结才能求存。 “真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竖子不足与谋!” “前途堪忧啊!” 杨小明连叹三声,以至于有些心灰意冷…… 但是大良贤师张角的行为却让杨小明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因为当时杨小明等轮回者所部率队进城之时,大贤良师并没有收编他麾下士卒的想法,甚至还调拨了一批人给他,更是调集了大量的军资与他,隐隐已经有将他提拔为黄巾军一方渠帅的意思,甚至还不是一般的渠帅。据杨小明观察,有那么一丝丝要让他成为众渠帅之首的意思。但杨小明既不是张角弟子,更不是黄巾嫡系,而且他只是一名地方豪强而已(地方豪强也有待考证,毕竟黄巾军也有军事情报系统),张角种种行为更让杨小明有些匪夷所思,甚至有些不好的想法…… 其实轮回者们也在讨论过这个问题,一致的答案是,黄巾军里面能用的大将实在是太少了,而杨小明从其一路的战绩来看,可以勉强算得上是一方主帅了,只是勉强!但别忘了这是黄巾军阵营,他们大部分本身就是泥腿之出身,实在无人可用,只能矬子里拔大个吧? 张角麾下并不缺士兵,但是却缺少能够统兵的大将,他现在于钜鹿、广宗两地已经汇聚了百万余众,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将领去训练这些士兵。哪怕是时至今日今时,那黄巾军的本阵之中能有十万人正规士兵就已经是顶天了。甚至很可能连这个数目都没有,绝大部分都只不过是拉起来凑数的黄巾众罢了。而且军纪极为松散,各方渠帅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手下到底有多少人。 这样的军队弱点很明显,从刘关张三人能够轻松地从万军之中救出来董卓便足以窥视一二。 但反观杨小明所部,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了,当然不能看战斗力,只看外表、只看军威…… “可能进城时太高调了吧,张角求才若渴吧?……” 杨小明自我琢磨道,但隐隐感觉事情不只这么简单。 此时夜已深,忽闻传令兵入营,着杨小明即刻觐见大良贤师张角。 杨小明三言两语把传令兵打发走后,立刻召轮回者商议。为了以防万一,杨小明带自己本部亲兵队前往,并要求屈小军亲率两千精锐沿途接应,并立刻动员所部精锐士兵,由耿爱林统管,李飞、薛明明协助,身着兵甲、严阵以待。 毕竟,杨小明等轮回者属于无根之萍,细究的话,他们来历不明,轮回者们只相信自己以及自己他手底下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士卒们。 杨小明束好兵甲,明面上只协带一把长刀,暗地里却把两把短刀暗藏于双腿,这才去中军主帐觐见大良贤师张角。 一出营地,杨小明便感觉到了一阵窥视的目光,这不是第一个,在达到钜鹿之后他就发现四周冒出来了数道窥视的目光,不过这些人目光最终都被他全部挡了回去,杨小明挺起胸膛、扶好长刀,抬头、挺胸,昂首阔步、气势高涨地率亲兵走向中军大帐。 当杨小明步入张角的中军主帐之前,很意外的是,并没有被要求解除兵器,甚至帐前守军就如没有看到他一般,任他来去自由!甚至等他步入营帐之时,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人伏于案前,一手提油灯、一手轻抚一张地图,手指一点一点的移动着,并细细地看着,听到杨小明的脚步声,但没有起身,更没有抬头,整个营帐很沉静、沉闷,没有一丝声音,只有灯火发出轻轻的“滋滋”声,但沉静、沉闷中似乎又酝酿着什么…… “形势不妙啊……”杨小明心中默默地叹息! 其实杨小明步入营帐一瞬间,帐内之人的手就轻微地抖了一下,但没有逃过杨小明高度紧张的双眼。紧接着杨小明的视线便被中央的那个身影所吸引,他约莫中年,身穿黄色宽袖葛衣、须发飘飘、面容儒雅、仙风道骨,却又透着一丝刚毅、执着,眼窝深陷,目光如鹰,一下子让他原本儒雅、缥缈的面貌多出了一股凌厉的威势。根本不用多想,赵浮屠便知道了此人便是传说中的大贤良师张角,那在冀州地区拥有无上威望之人! 杨小明并没有像黄巾士卒们一样崇拜地仰望着张角,而是略带审视、而又稍微带点警惕,甚至带着一丝的怜悯神色复杂地、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张角,并在脑海中回忆历史上张角的生平。 “张角好像是在黄巾起义初期病死的吧,而不是战死的……那么既然是病死的,现下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吧。”杨小明静静的回忆着,“而且张角死后,是由其弟张宝继续领导黄巾起义……” “对了!”杨小明心中猛地一惊!“既然张角死后是由其弟张宝继任的话,那么!那么……说明张角无子!而且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张角有子,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只是野使传闻张角只有一女名曰张宁!” “张角无子!”这一想法犹如一道闪电,晴空霹雳般闪在杨小明的脑海中,汉代人对儿子看的很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张角竟然无子……竟然无后……”杨小明神色复杂的看着那个伏在案牍上有些消瘦、又有些颓然,而默默奋斗的中午男子,忽然眼角慢慢流出两行清泪,有一种热泪灼伤的感觉,想痛哭一场! 历史关于张角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想要了解一个人,未必要明白他内心深处的想法,直接从他所做的事情就能够看得出来。 东汉末年,天下大灾! 冀州地区更是灾情严重,地方官府不予赈灾,豪强士绅也不愿开仓济民,最终导致地方饿殍无数。在这个时代,卫生条件是极差的,一旦出现死人过多的事情,如果没能够及时处理掉的话,几乎立马就会引发瘟疫蔓延!而大贤良师张角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传播太平道的,并且一下子汇聚了数十万众的教徒! 当时冀州地区瘟疫蔓延,老天不管,朝廷不管,豪族不管,就这样冷眼旁观注视着那些瘟疫地区的灾民们一个接一个的饿死、病死、冻死。 而那些最底层、最下层的百姓只能绝望的等死……绝望! 死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等死的过程! 有意义的等死也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毫无意义、绝望的等死! 黄巾起义口号所喊的第一句,那句‘苍天已死’,也只有那些真正经历过这一场灾难、经历过绝望的人才能够明白,到底是老天无眼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能够让他们喊出来‘苍天已死’这一句话! 没有人去管那些深处灾难之中的可怜人…… 可是张角去了! 在当时的医疗下,更没有人去救治那些感染瘟疫的下层民众…… 可是张角去了。 他建立太平道,传遍黄巾教义,凝聚数十万信众,手下死忠教徒无数,这些都是从他当初亲率子弟前往瘟疫蔓延地区救治伤病苦难,用真心换来的! 这才壮大起来、百姓死心踏地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在起义初期黄巾军宁死不降的根本原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对瘟疫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恐惧,地方官员甚至为了避免瘟疫进一步蔓延,将那些流民们困死在一处,让他们在肆虐的瘟疫中活活等死! 没有人敢去这些瘟疫地区, 没有人愿意去帮助这些感染瘟疫的人, 可是张角去了, 他不但去了, 还发动自己身边的所有人, 先是他的兄弟, 然后是他的弟子, 四处奔走,往来于各地出现疫病的地方, 救助那些可怜的下层民众。 更因为他无子!无后! 无子!无后!就意味着没有直系亲人继承他的事业,那么他的事业肯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真真正正为了那些处于最底层、最绝望的那些老百姓们啊…… 黄巾起义之初,无数人倾家荡产、变卖家资,不远千里投奔,就是对他当时所做了那些他人所不敢为之事,最好的回报! 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 敢为天下先! 历史上无论什么评价,无论张角是否真的会道术,就凭他敢亲自带人奔走于瘟疫地区,救助苦难伤者,他就绝对不是曹操那种宁教我负天下的枭雄人物、也不是孙坚、孙策、孙权哪种英雄人物、更不是刘备那种仁义式人物! 所以,他失败了! 而且败的很悲伤、悲情! 甚至在他死后,他所创办“太平道”的初衷已经完全被颠覆…… 不过,幸好!历史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主神空间介入了…… 轮回者们—— 来了……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之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之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之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之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