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儒家大宗师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六朝时空神仙传第三十七章 儒家大宗师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感谢反哺的乌鸦书友的打赏……) 刘胜之现在手下人才缺口极大。就算是得了关中,荆州和蜀地的世家和各路人才。 但是对于人才的缺口还是大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刘胜之所准备重建的是大汉那般,一直深入到乡里之中的强势政权。 而非是明清之后那种皇权不下乡的模式…… 为什么到了明清之后,生产力国力人口规模等等方面要远超汉唐时代。 但是战争动员能力却是越来越弱? 秦汉时代,动员数十万大军,进行远征的战役比比皆是。 而到了明清时代,前期还能马马虎虎的凑举行这样的战役,到了后期,动员一二十万大军,就要拖垮整个朝廷…… 究其原因,就还是在于国家对于基层的控制。 秦汉能够把税收征发到每一个百姓头上,而到了明清时候,那县令只能够管到县城之中。除了县城,却就完全两眼一抹黑,完全靠着乡绅自治了…… 这般所需要官吏的数量自然是极多,而在这个时代,知识和文化的普及说出来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悲剧。 凉州此地这么多的读书人,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长治久安的政权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再者,还有就是那儒道的力量…… 要知道,这凉州之地可和后世不一样,这般时代,是汉家人口绝对占优势的地方。单单西汉平帝时,河西四郡共有71270户,28万多人。 到拓跋焘的时候,犹自能够迁徙三万家百姓。单单如此。就能够看出,此地汉民之多了。 在整个汉代,这凉州经济文化都是十分发达。凉州世家以儒学见称。 到五胡乱华之后,整个中原地区战火弥漫。干戈不息,而河西地区则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百余年间纷争扰攘固所不免,但较之河北、山东屡经大乱者,略胜一筹。 自汉以来。河西地区特别是敦煌,已是文化极盛之地,文人学士早已大量涌现。而西晋王室内乱,中州云扰,从最早的张轨出牧凉州,保境安民,兴办文教,选拔人才,就为凉州本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永嘉之乱时,京城士大夫就认识到。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建兴之乱后,晋王司马保败亡。其众散亡凉州者万余人。 大量中原庶士避居凉州,就使河西文人学士大为增加,更最终在这偏僻一方,连接西域之地,保存下来了东汉以来文化和儒家道统最为完整的传承。 这打天下需在马上,但是治理天下,却远远不够。 尽管江左也保存着相对完整的文化礼仪,但是玄学大盛,儒家道统却是几乎不存了。 而这个时代不论是关中。还是山东,虽然不敢说是文化荒漠。但是顶多也就是少数一些世家成为文化孤岛而已…… 重建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若是没有文化上的软实力在其中支撑。那却又如何可能? 更加重要的是,刘胜之需要儒学传承的支持。 反正汉儒是最接近于宗教的儒学!绝对不会像是,明清时代一样对于佛道格格不入。 就这么想着的时候,已经看到一个四十多岁,面色红润的儒生缓步而来。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凛然庄重的气势,就已经扑面而来。 “好厉害!”刘胜之微微惊叹一声,已经认出这正是儒家所谓的威仪。 但是刘胜之来到这个时空这么久,真正能够见到如此的儒家威仪还是第一次。这当真是一位儒家宗师级的人物! 一瞬间不用多说,刘胜之就已经知道此人是谁了,快步走前两步,当先行礼:“后学末进刘胜之,见过玄处先生!” 如果刘胜之认得不错,此人应该就是刘玄处了。也正是这一代的凉州儒学宗师,和其领袖人物。 刘玄处急忙闪过,不敢受刘胜之这般大礼,道:“陛下何必如此多礼,臣不敢当!” 刘胜之听了,心中就放了下来,事情成了! 如果,这个刘玄处没有意思合作的话,如何肯称臣? 却笑道:“玄处先生为儒家大宗师,后学晚辈倾慕已久!” 这就是说,我虽然是汉家天子,道教首领,但是同样也是儒家中人的。 那刘玄处的眼神之中,就透出光彩来。仔细看着刘胜之,年岁并不大。但是自有一直从容自若的风采。 心中一时间不由感叹起来,这位汉家天子表现的如此从容温和,谁又知道骨子里却是相当的骄傲呢? 刘胜之明明知道,只要传一封信来,李暠就会率领大军配合汉军的一切行动。 但是,刘胜之却偏偏并没有这般做,而是用了自家的力量,轻而易举的打下金城郡,逼降了沮渠蒙逊。 这不仅是在他们面前展示了汉军的力量,同样也足可见刘胜之骨子里的骄傲…… 不过,接着刘玄处就笑了起来。混一天下,一扫**的雄图霸业之主,若是连这点霸气也都没有,又如何能够让人信服追随呢? 自永嘉南渡,天下丧乱已经一百多年了。 这么漫长的时间之中,让人怀疑这天下永远不会再次太平。却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年轻的汉家天子,再举赤帜,又要再造炎天了! 只是那位大神土德而王的计划,却再失败了! 哼,事不过三!刘玄处心中冷笑着,这位大神已经失败了可不止是两次了。 天下神道人道尽数遭劫,气运反噬之间,冥府崩溃,这位大神本身也都陷入了沉睡之中。 既然没有能力,那就只好换人了! 天下再这般动荡下去,却是整个东土神州也都危险了!而儒道道统,更是有着断绝之危! 想到此处,刘玄处不由低头道:“臣为汉家臣子,陛下想要用臣,只是一句诏令罢了!” 刘胜之哈哈大笑:“多谢玄处先生了,既然如此,我便任玄处先生为太师,军师将军,跟随在朕身边。为我出谋献策,时时督导于朕!”(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六朝时空神仙传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六朝时空神仙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六朝时空神仙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六朝时空神仙传》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