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劳永逸?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六朝时空神仙传第五章 一劳永逸?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readx();若是单单决口倒也问题不大,顶多淹没数县之地。 但是若是改道,那麻烦却就大了…… “各位当真没有办法么?”刘胜之问道。 诸多工部官员面有惭色,都不说话。这般时代,黄河水患不重。 若是到了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之时,那黄河水患已经是朝廷眼中最为重视的头等大事之一了……专门的治河衙门都有…… 而现在,刚刚立国的大汉,居然连一个精通水利,知道如何治国的官员也都没有。 在一片沉默之中,刘胜之忽然开口,说道:“既然你们不开口,那朕倒是有个办法……” 他说着,冷冷一笑,在地图上狠狠地画了一笔,口中的语气却十分平淡:“给朕在这里把大堤给掘开……” “啊!”诸人一听,都是大惊。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本大家都是在拼死拼活的准备加固河堤,而刘胜之居然要挖开河堤,这是任何人也想不到的。 只有步鹏鹏眼睛眨都没有眨一下,只有他大略明白刘胜之的意思,这是要一劳永逸,彻底的摆平河患了! 此刻见着满座大惊,步鹏鹏反而镇定下来,道:“陛下说的办法,我也曾经想过……” “上古之时,黄河有几条河道入海,以至于典籍之中有着九河之称,其时也河无大患…… 但是到了战国时分,沿河各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 从周定王五年,洪水从宿胥口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入海。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改道水灾以来…… 两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 可以说,黄河水灾之所以这么频繁厉害,有着大半是人为原因。 总之,这一时期的黄河下游因堤防未筑,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或时出现多股河道并存的局面。 黄河没有固定河道的,起码有着三条以上的河道入海,因此那时候水流顺畅,没有什么大的灾害。 但是到了战国中期,各个国家以邻为壑,都想要享受水利趋避水害,开始在自己国内修建大堤…… 黄河边的齐国和对面的赵、魏国两国竞相加高黄河大堤。不过在当时,两岸堤距宽达五十汉里,相当于现在四十多里…… 那个时候,河道如此之宽,黄河当然不会泛滥了。这么宽的河道足够其随意流淌了。 但是以后生齿日繁,在大堤内河槽两旁淤出的大片滩地上进行了垦殖,修筑民埝以自卫,远者距水数里,近者仅数百步。 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险情迭出。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 这就开始拉开了黄河两千年水患的序幕! 西汉一代河患严重,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就有十次较大规模的决溢改道。 一直到东汉明帝时代,王景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通过疏浚壅塞,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和水门等措施,开辟了一条新道。 这条新的黄河河道线路顺直,有利于泥沙的冲刷,积淤缓慢。而且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起着分洪、排沙的作用,故河道稳定…… 以至于东汉末年一直到唐朝末年,这**百年间,黄河再没有出现过大的水患。 当然了,这是在另外一个时空轨迹之中。而眼见着,就在这个时空轨迹,马上就要有了大规模的水灾。 此时,刘胜之在地图上随手画了一笔,这意思就是要人为使黄河再次决口改道…… 因此,所有人见了,这才如此惊动! “陛下,其实王景治河,已经相当不错了,如今已经经历三四百年,而河无大患……似乎用不着在此地开辟新的河道。” 步鹏鹏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提醒刘胜之,其实王景治河,本已经就是最好的方案,以至于一直管到唐末时分。 只是那黄河所带的泥沙太多,经过近千年的堆积,至唐末开始黄河下游河口段已渐淤高,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州市县境内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成为陆上悬河。最后方才淤积堵塞的…… 一个工程,能够管上千年的时间已经很不错了。刘胜之现在再怎么改动,恐怕也不会有着更好的方案! 哪里知道,刘胜之听了,却是淡淡一笑:“我哪里说是要另开河道,我是要在这里造出一片大湖来!” “啊!”诸人闻听,都是一惊,刘胜之刚才在地图上所画之地正是在濮阳一带。 “那附近不就有着雷泽么?” 和后世不同,在这般时代,那片地方可谓是水源充沛之极。号称是四泽八水! 有着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等大湖,而有名的河流是济水、濮水、沮水、雍水、菏水和汴水、黄枝水、弥水。单单雷泽就有一百多里的面积,大野泽三百多里……这些湖泊河流,纵横交错成为大片的沼泽和湿地…… 这些湖泊和支流水系可以如同毛细血管一样,帮助黄河蓄洪泄洪等等…… 这也是,王景治河能够管到千年的很重要原因! 刘胜之却是冷然一笑:“没错,我要在黄河东面,再造出一个千里大湖来……” 诸人都是震动,那步鹏鹏却露出了思索的表情来,半天方才说道:“如此也可行……只要这湖泊存在,就可以帮助黄河分流蓄水,那水患就更加减少了……” 如果换一个时代,刘胜之说出这般惊世骇俗的话,恐怕早就被手下臣子们当成失心疯了! 要知道,刘胜之一刀划去的是什么地方? 这是东郡之地,国之膏腴之地,户口繁多,人杰地灵…… 不开玩笑的说,在南宋之前,这地方绝对是中土最为精华的地方。 而刘胜之居然想要在这里开辟一个大湖,却要淹没掉多少农田村庄?要有多少百姓背井离乡?(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六朝时空神仙传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六朝时空神仙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六朝时空神仙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六朝时空神仙传》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