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玉玺到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第一百六十一章 玉玺到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混账!黄口小儿,也敢谋夺玉玺,实在不知天高地厚!来人,给我攻牛渚大营,攻下牛渚,看我怎么羞辱这小儿!” 营帐中,袁术勃然大怒,拔出腰间宝剑,将身前案几劈成两半,厉声吼道。¤, 对于阎象答应的赔偿金,袁术并没有什么反应,这些钱虽然多,但在身家豪富的袁术眼中却也不算什么。 但对于刘基索要传国玉玺的事,他却是大动肝火。 传国玉玺是什么? 这是他日后称帝的依仗啊,岂能让于他人! 袁术眼中闪烁着狂怒的神色,没错,从他得到传国玉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立下了要称帝的野心。 这传国玉玺几经波折,没有落在董卓手中,没有落在袁绍手中,却最终落到了他手中。 这是什么? 这是天命所归! 这代表着上天选择了他作为天下的真主! 若是将这玉玺让出去,岂不是等于是将未来的帝王之位拱手让人? 这让已经认为自己是天命真主的袁术如何能够容忍。 “主公三思,刘基实力不弱,营中王猛更是仙阶术士,又是以逸待劳,我军冒然进攻,恐无胜算啊!” 面对袁术的暴怒,阎象却是不慌不忙,慢悠悠的说。 “仙阶术士又如何?不过是个王猛罢了,本将军也是仙阶术士!本将麾下还有上万精兵,难道还怕他刘基不成!”袁术厉声说道。 阎象依旧是慢吞吞的道:“可是,最多一日,身后秣陵的守军就能赶上来了。到时我军将受到前后夹击,恐怕难以应对啊。” “前后夹击?”袁术咬咬牙,勉强镇定道:“不怕,你不是说过,刘基需要本将军回到淮南去帮他挡住曹操、刘备等人。以便为他腾出一统江东的时间吗?既然刘基有这个想法,那就算不给他传国玉玺,刘基也必然会放本将军过河,本将军何惧之有。” 阎象摇摇头,道:“主公有所不知,虽然对于刘基来说,让主公回到淮南去,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绝不代表着,放弃这个选择就不行,对于刘基而言。即便主公没有回到淮南,也无所谓。 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刘基将主公尽歼于此,那淮南之地变成了无主之地,曹刘吕三家必然出兵争夺。 虽然刘基迫于实力,无力角逐淮南,但只要巧妙施为,必然可以让这三家在淮南打成一团。 这样,他同样能够得到他想要的时间!” “刘基还有这种选择?” 袁术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说起来,袁术虽然天资不错,但跟在谋略上,跟这些顶级谋士们。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 之前还是多亏了阎象解释,才会知道为何刘基只是堵住退路,而不进攻。 虽然刘基竟然敢利用他的想法,令他很生气。但却也让他送给口气,毕竟,总算不用死在这里了。 对于袁术这种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却不想,此时阎象上下嘴皮一碰,竟然又说出这么一番话,顿时一颗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刘基不会真的选择这种方法吧。 看到袁术提心吊胆的表情,阎象心中暗暗一叹,贪生怕死,色厉内茬,如此性格怎能成就大事! 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自己投靠这种主公,此生只怕是没什么希望了。 不过,即为袁术家臣,哪怕对袁术失望透顶,却也必须进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当然,这种方法远比放主公回去要麻烦,而且不可控制的变数也很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刘基是不会选择这个方法的。”阎象淡淡的道。 阎象的解释,让袁术松了一口气,不过后面的话,却又让他眉头皱了起来。 “万不得已?什么时候是万不得已的时候。” “自然是他必得之物得不到的时候!” 阎象抬起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道。 袁术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明白阎象的意思,刘基的必得之物,自然就是指的传国玉玺了。 “难道就一定要给传国玉玺?要不,把赔偿金再提高一些怎么样,一倍?要不两倍!这下刘基总该满意了吧。” 半响过后,袁术依然不死心的道。 要知道,袁术答应的赔偿金可是两万金,两百亿钱,提高一倍,就是四万金,四百亿钱,两倍就是八万金,八百亿钱! 这个数目,就是袁术拿出来,只怕也要把国库掏空了。 阎象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袁术为了传国玉玺,还真是不顾一切啊。 不过,这更坚定了,他一定要把这传国玉玺送出去的念头。 没错,就是要把传国玉玺送出去。 这就是阎象内心的想法。 而且并不仅仅是现在,早在袁术得到玉玺不久,他便有了这个想法,只是一直藏在心底,没有显露出来而已。 似乎很奇怪,作为袁术的谋主,就算对袁术很是失望,但也应该跟袁术站在一个阵营才对,他又怎会想着将传国玉玺送出去呢。 但其实并不奇怪。 正是因为阎象时刻都在为袁术考虑,才会时时想着,怎么把传国玉玺送出去! 因为,玉玺留在袁术这里,不会有丝毫好处。相反,它会很快将袁术送上灭亡的道路! 袁术自以为将自己的心思隐藏的很好。 但阎象是什么人? 这个在历史上名声不显的家伙,可以个真正智力值接近后世刘伯温的家伙。 在这种妖人面前,袁术又岂能隐藏心思? 从袁术看向传国玉玺那火热的目光中,阎象早已洞悉了他的一切念头。 阎象知道,袁术已经彻底被玉玺给冲昏了头脑。 玉玺是什么? 帝王象征? 这话倒也没错,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可以这么说。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当这玉玺放在真正的帝王手中的时候! 从来都是帝王成就玉玺。 没有帝王,那玉玺也无非就是一块比较不错的玉石而已。 而袁术仅仅因为这玉玺到了自己手中。便认为这是上天选择他为真主,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当然,如果袁术仅仅是私底下这么认为倒也无所谓。 但事情坏就坏在,袁术竟然要付诸行动! 他竟然想要称帝! 只是因为一块玉玺就要称帝! 这是何等脑残的思维! 如果得到玉玺者,真的就能成为天下共主的话,那玉玺又怎会从汉室天子手中遗漏出来? 可惜,阎象的这番苦口婆心,袁术是不会理会的。 他已经一心沉浸在,自己一朝称帝,立即天下景从的梦幻之中了。 从那一刻起。阎象就知道了,他必须让传国玉玺离开袁术,不然,袁术会拖着所有人,跟他一起死! “主公,刘基是汉室宗亲,所以,只要有机会,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必须夺取传国玉玺,不然他就会被天下人唾弃!这是一个不能变动的条件,如果主公不肯将玉玺交给刘基,就是再逼刘基对您动手!”阎象沉声道。 “这。这,这……” 袁术面露犹豫。 见袁术已经心智动摇,阎象立即又道:“其实主公大可不必如此忧心,纵然将玉玺交给刘基又如何?难道他真能保住玉玺吗?” “军师的意思是……”袁术连忙问道。 阎象淡淡一笑。道:“扬州本就是荒蛮之地,人烟稀少,看似地域广阔。但事实上,论综合实力,还不如中原繁荣之地的一个郡。 所以,刘基此时看似实力不错,但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的发展了。主公今日将玉玺交予刘基,其实不过是寄存在他那里罢了。 等到主公回到淮南之后,休整部队,增强实力,日后再次渡江,那时不但能重新拿回传国玉玺,便是这江东之地,也是主公囊中之物! 主公又何必争一时之长短呢。” 袁术顿时眼睛一亮,大笑道:“哈哈,军师所言,果然在理,也罢,既然如此,便将这玉玺暂时寄存在刘基之处,待日后本将军再来取!” “主公英明!” 阎象躬身拜倒,只是拜倒前,看向袁术的最后一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怜悯。身为一个诸侯,竟然需要用这种自欺欺人的理由说服自己,难道不值得怜悯吗? …… 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这便是名传千古的传国玉玺。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 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 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 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 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 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 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缪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 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 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 孙坚如获至宝,携玉玺返回江东,却被刘表所阻,最终死于黄祖之手。玉玺便落入了孙策手中。 之后,孙策欲起兵,却苦无兵粮,终于将这玉玺献于袁术,换取兵马粮草。 按照历史记载,几年后,袁术称帝,最终被曹刘孙三家所破,玉玺被将荆州刺史徐璆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玉玺终于回来了,总算是不枉一番辛苦啊。” 看着流光四溢的传国玉玺,刘基不由暗暗叹道。 “恭喜主公得到传国玉玺,此天命所归矣!” 诸葛瑾拱手谢道。 刘基嘴角微微一撇,露出不置可否的一笑,道:“天命所归?呵呵,得到玉玺者就是天命所归的话,那这世上就不会有这么多朝代更迭了。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命的话,那就是民心,人心!得民心者的天下,人心所向,王者无敌!这才是什么时候都成立的真理。 至于传国玉玺,说穿了,也不过是一块高级些的石头罢了,又有什么作用?”(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