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陆逊与张昭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第一百六十五章陆逊与张昭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刘基的想想,其实,也真的就是想想而已。 在这个讲究贫贱夫妻不可欺,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年代。 如果你是家道中落,不想拖累对方而去退亲还好说,但如果你是因为升官发财,然后嫌弃对方,而退亲话。 呵呵, 用脚趾头想,也可以知道,你要承受多少舆论压力。 口诛笔伐,不要怀疑,这真的是一个用嘴也能杀人的时代! 所以,刘基很快便摆正了自己的姿态,满脸笑容的道:“伯言所言正是,这也是正式基一直再考虑的问题。 我已经与父亲商议过,十日后,会为我举行冠礼,冠礼之后便可娶亲了。”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 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理论上,刘基应该是在接任刺史之位前进行冠礼的,因为未进行冠礼,便表示他还是一个小孩子。 是不具备几人刺史的资格的。 但事急从权,刘繇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好数项工作同时进行。 包括冠礼,包括继位大典,包括刘基的婚事。 而这里面。刺史之位接任大典,准备的最快,便第一个施行了。 刘基的回答令陆逊很是满意,一旦刘陆两家联姻,陆家就算是吴郡真正的外戚了,甚至可以算是未来整个江东的外戚。 这对于正在休养生息的陆家而言,是个很满意的结局。 当然,刘基接下来的话,会令他更加满意。 “伯言啊,你虽然年少。但却少年老成,在加上陆家变故,是以早早便担任了陆家家主之位。怎么样,你对未来有什么想法吗?”刘基淡淡的说道。 对于陆逊,刘基从始至终就是关注的,就连当初答应与陆家联姻,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看在陆逊的面子上。 毕竟,这是一个在能力上堪比诸葛亮的人才。没有任何人能够忽视这种人才。 陆逊眼中微微闪过一道亮光,刘基的招揽之意他自然听的明白。 心中也是不由一喜,事实上,这也正是他进来准备与刘基说的事。如果刘基还不招揽,他就恐怕就要厚着脸庞前来投靠了。 作为江东四大家族之一,陆家经历过庐江之战后,族中嫡系子弟死伤惨重。不得不进入了休养生息的局面。 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就要退出江东的官场。 世家是什么? 千万不要把世家等同与地主,地主可以不管其他。只是守着自己的几百亩地,坐地收租即可。 但世家却不行,世家必须在官场上有人。 或者军界、活着政界。 因为只有在官场上有人的世家,才能保证自己的财富,甚至更进一步,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发展。 一个在官场上没人的世家,会飞快的虚弱。 不要说什么世家扎根地方,没人敢惹。 自古以来,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不管你在地方上有再大的势力,面对官府都是不堪一击的! 那时被地方官员们顾忌,不敢轻举妄动的世家,都是在朝中有人的。 朝中没人的,看看哪个敢随便嚣张! 陆家在庐江之战中最大的损失,就是死去了大批的成年子弟。 这些子弟活着已经进入仕途,活着正在准备进入仕途,他们是今后陆家仗义发展的依靠。 但在孙策的兵锋下,全都变成了泡影。 以至于,只能让年仅十二岁的陆逊支撑门户。 陆逊其实早就在谋划怎么才能进入江东的官场。 但江东的局势对陆家而言真的很不利,因为按照当时的局势,最有可能成为江东之主的是孙策! 孙策与陆家血海深仇,陆逊视若父亲的陆绩又是被孙策亲手斩杀,他怎能去投靠孙策? 事实上,按照历史进程,陆逊是再到几年后,孙策死去,而陆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才不得不投靠孙家的。 所以,但凡有一线生机,他都不会投靠孙策的。 不过,老天对陆家总算是不错,一番挣扎,孙策身死,刘基成为未来江东之主的形势明显。 而最重要的是,刘陆联姻,陆逊之后就是刘基的小舅子了,看来陆家从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不是梦。 所以,在这个时候,陆逊的下一步目标,自然是要把这些优势,转化成真正的利益。 而转化利益的最好办法,就是进入仕途! “刘陆两家联姻,大人可就是逊的姐夫了,逊年幼,哪有什么想法,一切单凭姐夫做主!”陆逊道。 刘基淡淡瞥了他一眼,对他的心思自然了如指掌,轻笑道:“既然如此,你便先为秘书阁侍从吧。” 秘书阁,刘基刚刚组建的一个机构,甚至这个机构在陆逊到来之前,还是空无一人的。 这算是刘基灵机一动,想起的一个东西。 秘书阁的作用,说简单也简单,但说不简单也不简单。 说他简单,是因为他基本上就相当于刘基专用的一个办公室,里面得人可以将刘基做出的决定传递出去,仅此而已。 但说他不简单,则是因为,这里面会处理刘基所需要处理的所有军政事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秘书阁,基本相当于后世内阁的雏形,随着刘基掌控范围日多,尤其是在继任刺史之位之后。 需要他处理的军政事务会飞速增多,刘基再想一个人处理,显然是忙不过来了。就算有诸葛瑾帮他也是一样。 毕竟,政务中,有很多是非常繁琐的,重复的事务,如果让诸葛瑾处理这些。不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当然,组建秘书阁,在刘基的心中还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 这里,日后会成为刘基势力高级官员的培训及考核基地! 刘基从来不认为人才是天定的,或许有些人天生资质较高,但没有后天的历练,没有具体事物的锻炼,也难成大器。 三国有很多名垂千古的人才,如诸葛亮。如陆逊,如周瑜,如庞统,但在他们还没有入仕的时候。真的就能有多强的能力吗? 刘基早就过了盲目崇拜名人的时期,在他看来,名人也好,草民也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是正理! 以后,只要是青年人才,尤其是陆逊这种名气不错。日后可堪大用的人物,一律扔进秘书阁。 这里站得高,看得远,真正得人才,在这里必定能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到时才不会有诸葛亮失街亭之憾! 不过,想到秘书阁,刘基心中却又不由一动,或许是时候,组建军校、政务堂及各类专科学校了。 这是刘基心中一直在筹措的一件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如果想让华夏这片土地永远的立在世界巅峰。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提高百姓的知识层次。 办教育,开民智,只是提高一个民族实力的根本之路。 不过,兴办这些,显然是一件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以及极大的财力的事,非短时间内所能见效。 恩,放到以后再说吧。 打法走陆逊,刘基继续向前,去找张昭。 张昭坐在正殿一角独自饮酒。 他在这里的身份颇为尴尬,因为之前支持孙策的缘故,这个殿中的人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毕竟,刘基虽然邀请了他前来,但到底会怎么样,还没有定论,殿中这些人都是人精,怎会不知道规避风险。 这也就造成了堂堂江东四大世家之首,张家的家主,竟然要沦落到独自饮酒的地步。 不过张昭就是张昭,旁人的冷落,并没有让他有丝毫的不安,身为仙阶高手,身为江东四大世家之首,张家的家主,他有足够的资本无惧一切。 当然,要说真正的无惧一切,倒也不尽然,毕竟,如果不是顾忌刘基对张家出手,他也不会来到这里。 只能说,除了刘基外,他不畏惧这个殿中的任何人! “子布先生,近来可好?”刘基端着酒,笑吟吟的走过去。 张昭端着酒杯站起来,道:“见过刺史大人,昭一切皆好,多承大人挂念。” “哈哈,子布还是如此客气,基对先生可是挂念已久,说来,早在先生尚未入孙策军中之时,基对先生便仰慕已久,恨不能朝夕伴先生左右,以承教导。”刘基道。 张昭大惊,连忙道:“昭一老朽,安敢劳大人如此挂念,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应该的,应该的,基请父亲向朝廷上表,表先生为丹阳太守,不知先生以为如何?”刘基道。 “丹阳太守?”张昭眉毛轻轻一挑,沉默不语。 丹阳郡此时并不在刘基手中,理论上,刘基并没有拿它来做价码的资格。 但张昭的犹豫并不是因为这个。 不论是他,还是刘基都很清楚,丹阳已经算是刘基的囊中之物。 孙策身死,连带着上万的丹阳兵被俘,丹阳郡面对刘基已经毫无抵抗之力。刘基随时后可以取过来。 但让张昭犹豫的是,丹阳郡并不是他想去的地方。 江东四大世家,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陆家是吴郡,张家是庐江郡,虞家在会稽,周家在丹阳! 四大世家之所以被称为四大世家,是因为,他们在整个江东都享有盛名,但同时,他们对自己根本之地的控制,更是达到了一种近乎极致的效果。 在这四郡,他们各自的势力,已经参透了每一个角落,几乎到了插脚不下的地步。 对于张昭而言,其实他最想要的职务是庐江太守,因为这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张家的利益。 这也正是他来这里的目的,当然目前刘基连丹阳都没有攻下,说什么庐江貌似有点远。 但在张昭看来,这是早晚的事,袁术经此一战,锐气尽失,如何能抵抗奋发图强的刘基? 张家掌控庐江,自然不能允许庐江太守落于他人之手。 所以,必须早做打算。 张昭想了想,还是决定拒绝,丹阳是周家势力盘踞之地,除了周家人,旁人便是去了,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这一定,就跟刘基若是派一个不是张家人的官员去庐江一样,几百年的世家,绝非泛泛。 况且,看目前的情况,刘基也正在准备招募周瑜,到时让周瑜担任丹阳太守,岂不是正合适? “大人,丹阳情况错综复杂,老夫恐怕有心无力,所以……”张昭说道。 刘基摆了摆手,不等张昭说完便打断道:“子布先生先不要急,可否听基一言。” 张昭一愣,连忙说道:“这是自然,大人有话尽管说。” “先生刚过三十,又是仙阶术士,何来老朽之说?先生不愿去丹阳,不是因为老朽,只怕是因为丹阳周家吧。”刘基淡淡道。 “这……” 张昭顿时脸涨的通红,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便行了,哪有说出来的! 刘基却没有理会张昭的脸色,继续道:“我本有心招揽周瑜,可惜,周瑜执着于孙策,却是迟迟不肯投靠于我,恐怕是对我心存怨念。 如此的话,只怕周家也不够可靠,既然如此,我怎能让他们在继续把持丹阳郡?此时必须有一人帮我去丹阳郡消除周家影响力,不知先生可愿意帮我!” 天下人才,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这几乎是一条法则。 虽然刘基并不认同这个法则,但却不妨他用这个理由来说服张昭。 而且,这**裸的理由,**裸的态度,让张昭忽然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接受这项任命,只怕张家的命运就是下一个周家了。(未完待续。。)u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