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核心团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第九百九十九章 核心团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是的,庄建业不说把韩国大宇集团完全捏死吧,最起码也要毁掉该集团旗下的航空制造部门,最好能把大宇集团的航空制造业务连人带设备全都吞下才好。 好赖不计,那也是生产过美国F—16的企业,应用的设备不说是最先进了,但对腾飞集团来说还是能解决很多大问题的。 当然除了生产设备,庄建业更看重的是那支被大宇集团花重金从某岛挖过来的IDF战机设计研发团队。 总共348人,不但各个都是欧美顶级名校航空航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其中不少骨干还在洛马、波音、诺格等美国航空巨头内部担任过技术方面的要职。 毫不夸张的说,这批人是亚洲航空技术领域的精华。 若非如此,某岛的IDF也不可能成为全亚洲第一款第三代战斗机,八十年代末便设计定型,相比之下,作为亚洲航空领域底蕴最深厚的国内,十年之后才有歼—10的首飞。 号称亚洲工业最发达,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日本,更是连一架战斗机都造不出来,只能抱着美国爸爸的大腿,搞了个F—16的plus放大版的F—2,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的各种拉胯。 正因为如此,别看IDF战斗机槽点多的数不清,但一个亚洲第一便确立了人家的江湖地位。 同时也证明了这个团队的实力与价值。 奈何某岛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财力有限,支撑不了特烧钱的航空业,于是当IDF战斗机完成研发后,整个研发团队便被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就束之高阁吧,如果某岛当局能善待这些人也行,毕竟躺着数钱的日子谁不想过? 然而某岛当局再次发挥他们夜壶理论的传统艺能。 自己来劲了,拿来夜壶各种爽;完事之后一脚就踢出去,翻脸便不认人。 348人的团队又不是啥阿猫阿狗,给点猫粮狗粮就完事大吉了,人家可是人,而且还是个顶个的人中龙凤,既然是人中龙凤总要有追求的,最起码买个学区房,实现财务自由总是要有的。 结果某岛当局只给他们退休人员的廉价待遇,谁干? 至于什么理想、主义、坚持,我呸~~~都快21世纪了,还谈这个,out不out!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宇集团瞧准时机,很砸数亿美元,如老鼠搬家一样,一点点的把348人的IDF战斗机研发设计团队,连同家属一同搬到了韩国。 以此为基础,组建了韩国KAI航宇集团,开始了野心勃勃的新一代教练机T—50“金雕”的研发计划。 本来大宇集团染指教练机就让庄建业很不爽了,这等于是要抢自家歼—7MAX教练机的饭碗。 如此也就罢了,大不了在国际市场上真刀真枪的干一把? 关键是大宇集团既然把庄建业看上的团队给一锅端了。 这就让庄建业坐不住了。 要知道,腾飞集团的歼—7MAX教练机之所以进展缓慢? 最关键的原因便是缺乏核心的研发团队。 没办法,腾飞集团起家就不是搞战斗机的,而是从无人机开始逐渐在轻型飞机? 轻型运输机一步步成长到生产中型运输机和支线客机。 整个科技树根本没有作战飞机的影子。 若非如此,腾飞集团歼—7MAX教练机最初定型版本也不会把三角翼、边条翼全都用上? 弄得跟四不像似的。 不是腾飞集团不想搞好? 而是手里没那金刚钻,拦下的瓷器活自然就干不好,无奈之下只能沿用当年永宏厂的舰载机的设计,做小幅度的改动而已。 当然,如果是在八十年代中期? 永宏厂内还有石军等技术骨干在? 庄建业也不会愁? 问题是九十年代初兼并永宏厂时? 技术骨干完全走光了,没有人? 光有图纸和资料也没用。 之后虽然引入了前苏联专家,帮着把歼—7MAX教练机做了进一步完善。 然而被庄建业挖过来的前苏联专家并不是整体的团队,而是零散的个人组成了临时组合。 解决一两个关键问题还成? 整体的方案优化同样是大眼瞪小眼,一脑门子汗。 至于国内的人才,庄建业到是想了,问题是西南所的十号工程以及后续的新一代战机的研制计划;东北所的苏—27国产化以及依托苏—27的一系列深度改进型。 光这两个大型项目就几乎把全国的作战飞机研制人员吸走不说,反而还觉得不够用。 为此京城航空航天大学、金陵航空航天大学、西北航空大学这三所顶级航空院校的飞行器专业的学生刚一入学就被这两个研究所给预定了。 腾飞集团别说招人了,就是边角料都捞不到。 这还不算,国家为了十号工程和仿制苏—27,祭出举国体制这个大杀器,不但把理念优秀毕业生送到两大研究所,而且还要从其他研究所,航空生产厂抽调骨干,支援两个研究所的工作。 腾飞集团自然也在抽调之列,好在当时腾飞集团运—17正处在关键时刻,总部斟酌良久,没有动腾飞集团,不然腾飞集团可能连运—17都得趴窝。 航空产业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没有人才,再好的思路实现不了,那也是白搭。 运—17是保住了,但歼—7MAX却彻底成了拖油瓶。 前前后后投资超过16亿人民币,若是放弃了,经济损失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对腾飞集团的产品线,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都会产生及其不利的负面影响。 然而国内已经无人可用,怎么办? 庄建业想都不想就把目光投往海外。 然后便相中了IDF战斗机研发团队。 除了该团队人员素质高外,最关键的是团队成员都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再加上文化上得同源性,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 至于应用外籍人士研发有可能应用于军用的先进航空器会不会出问题。 庄建业却没有太多担心,一来腾飞集团研制的是教练机,与正牌战斗机有很大距离;二来便是这支IDF设计研发团队看中的是收益,而不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换句话说,人家要买学区房,要过体面的日子,要实现财富自由,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纷纷抛弃某岛跑到韩国去。 说白了,这些人就跟数十年后的能力强大的软件开发团队一样,只要有人出得起价钱,给得了待遇,那他们就会为甲方爸爸各种拼死拼活的工作。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