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去长安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盛唐小炒第四百三十六章 去长安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公孙先生正要去厨房清洗茶壶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陶阳。陶阳并没有直接进屋子,而是在外面对着老人行了一礼。 “你是说,” “你阿爷阿娘,打算带着你去长安?” 听见从少年口中蹦出的这个地名,公孙先生往杯中倒茶的手一滞。 “是的老师,” “可是此时,我心中尚有疑虑。自己排解不清,想来想去,便只有老师能帮助我了。” 公孙先生缓慢地将手中的茶壶放下,叹了口气。 “老朽冒昧问一句,” “你爷娘,是作何想要去长安呢?” 老人的问话陶阳听见了,可是少年并没有回答,反而是沉默不言。公孙先生又是叹了口气, “这样,” “老朽大概也猜到了。” “令尊虽不是热衷名利之人,但因此有些事情对令尊这样的人来说,反而比加官进爵,来的要重要的多。” “会选择这个时候进长安,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老师,您相信吗?” 漆黑深邃的眸子盯着面前的老人,里面装着的是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凝。 “相信什么?” “您知道的,就是您方才说的,” “我阿爷一定要去长安,见的那件事情。” 公孙先生满是皱纹的手掌停留在自己面前的茶杯上。因为家中的银钱除了必须的奈雪儿,其他他都拿来照顾来他家中读书的那些孩子,所以老人用来喝茶的器具,也就是最普通和廉价的那种粗陶。 听见少年的问题,老人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自嘲和无奈的苦笑,他本想端起茶杯饮一口再回答的,可是手停留摩挲半天,却还是没能抬的起那茶杯来。 “若是去年,不,若是两月前,你叫我说信,” “就是打断了我这把老骨头,抽掉我的筋,” “我也是绝对不信的。” “但是此时,我就是心底再不愿信,” “有些事情,却逼着我,再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年二月,庐陵王仅登基三个月便被废。庐陵王个性虽柔庸,但好歹也是李唐血脉,却是被天后一言,便能够恣意废除。如今虽豫王登基,但豫王个性无争,还政天后,” “想靠豫王正统,” “就连我等老臣,也是锥心泣血地说不出口之事。” “这么些年,自天后入宫以来,处处培育党羽,罗织羽翼,到如今田地,那朝堂之中可还有十之三四人听命圣人的,都有待考究。” “天后已成万乘之势,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拦得住呢?” “不日我等皆入黄泉之下,” “早已没了脸面,见我等先主啦——” 老人的手在说话间不住地颤抖,他几次想拿起茶杯,都差点将其中的茶水泼洒出来。陶阳见状立马将茶杯接过,怕其中滚烫的茶水洒出,落在老人的手上。 看着自己师父这般激动的模样,陶阳也不知如何开口是好,想了半天,少年才低低地说道: “想必先帝和太宗皇帝泉下有知,也不会怪罪老师的,” “老师等几位先生,已是尽自己全力了。” 公孙先生花了不断的时间来平息自己的心情。人年纪大了,情绪一旦陷入激动境况,反而要比年轻人更难平和下来。等到他完全冷静的时候,陶阳看着他抓着茶杯,将其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三郎说的没错,” 老人再开口,声音已经沙哑, “先帝,老臣,老臣这辈子,” “确也问心无愧了。” “只能怪老臣无能,便是尽了全力,也阻止不了,那个预兆,” “三代之后,女主武王......” “三郎,” 忽然,公孙先生抬起了头,原本浑浊的眼睛,此时竟然看着是前所未有的清明。 “你当去长安。” “老师?” 陶阳被公孙先生盯的有些不安,他看着老人,眼神中流露出疑惑。 他不明白。 明明听着老人刚才说的话,对未来是一片绝望的——他以为公孙先生会劝自己不要去长安,可是不知为什么,他确给了自己一个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答案。 “为什么?” “因为长安,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像你这样的人。” 公孙先生沙哑的说话声音,此时听着无比的铿锵有力。 “愈是前方看不到出路,看不到的光的时候,” “愈是需要做光的人。” “当年我唐基业未定,便也是靠着诸如魏相国公,这样的人物助我大唐千秋万代,邦宁本固。” “如今,又到了这样的时候,” “更是比以往时候,更需要像你们这样的有志之士,护我大唐。” “三郎,” “你应当去长安。” 陶阳听着公孙先生和自己说的一番话,心中撼动。 这还是公孙先生第一次和他说这样的话。 往日里老人虽对读书一事一丝不苟,但从未对前来上学的学生,有过一字一句关于将来之事的引导。陶阳只当他是当年被朝事伤了心,所以从不出言提及,打算就这样简单的过完后生。 可如今老人字句掷地有声, 每个字掰开了揉碎了,从里面流淌出的都是丹心碧血。原来他不说,却从未忘却, 那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堂, 和这朝堂所象征的, 巍巍天下。 “老师......” 陶阳忽然觉得,若是此时问出自己想要问的问题, 未免显得儿戏了些。 他看着老人眼中迸发出的灼目的光沉默了。良久良久之后,他才下定了心念的,缓缓对着公孙先生点头。 “我明白了,” “老师。” “只是学生愚笨,不知未来,是否会辜负老师希望。” “傻孩子,” 听见陶阳的话,老人的目光逐渐柔和下来。 “为黎民百姓做事,何来什么辜负不辜负的呢?” “只要其心正,其行端,做的一切事情,便没有辜负自己。” “大丈夫立于世,若是一点本心都不保持,那么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 “纵然前路万险,” “吾心不变。” ...... 陶阳从公孙先生家告辞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 恭恭敬敬地对着公孙先生行了礼,陶阳道了别,这才迈步准备离开。 “等等三郎,” 谁成想正要走时,老人又忽然出言叫住了他。 “你可知有些事情,其实并非互相矛盾的?” “嗯?老师此话,是指什么?” 公孙先生的脸上带着淡淡的慈祥的笑容。 “你来我这儿,不就是想问这个么?” 陶阳的脸红了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盛唐小炒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盛唐小炒》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盛唐小炒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盛唐小炒》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