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安顿流民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农门长嫂当家纪事第一百六十二章安顿流民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一句话落,门内的众人顿时脸色一变。

谁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出了事。

祁佑与知行不能再耽搁,春归扫了门口那一群人,脚下也是湿哒哒的,想来跑来时十分迫切了,她立刻道:“阿荣阿仁再去拿几双长靴来,叫这些官爷也一道换上。”

又转头朝祁佑道:“我去给你们拿那两件大氅,你们两个披上,祁佑去将鞋子换了。”

“也不知前头是个什么境况,总要做最坏的预算,若是有什么难事儿,你们俩托个人过来要叫我知晓,我虽帮不上什么,多少能在家中想些笨办法。”

柳仁跑了几步,已将一箩筐的长靴拿了来。

蔡氏忙拍了几下自家男人:“你还愣着做什么!快去拿几把伞过来!”

李志存连忙反应过来,点着头便跑进杂货间。

大氅,伞,长靴,一应物件都备了齐全。

春归思来想去,又将厨房里剩的半锅煎饺盛了起来,用两个大木碗一道扣着放进篮子里。

再急匆匆地跑来交到祁佑手上,又顺手拍了拍知行身后几处沾上的灰尘。

“这些饺子虽少,多少给那些乡民们填一填肚子。这样大冷的天,寒气入了体就麻烦了。”

“知行中途觉得热了也别跟个孩子似的脱衣裳,祁佑看好他。”

这番的忙上忙下,见她还要做些什么,祁佑连忙一把将她拦住,轻声安抚道:“春姐别急,别急,还不知是个什么情况,你只安心在家,若真有什么,我也不瞒你。”

春归这才顿在原地,眨了眨眼,一瞬平复了下来。

她压下喉头的酸涩,尽力弯了弯嘴角:“好,你们快去吧,一切小心。”

祁佑用力握了握她的手,不敢再停留,同知行两个拿起耿荣早替他俩撑好的伞往门口走去,门口那一众人也早换上了长靴,留下一堆浸湿的布鞋。

春归也道:“鞋子便放这儿,待忙完了再回来拿吧。”

一众官差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也多少知道春归这往后的身份,留下一句:“谢县令夫人”便大步跟了上去。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走着,这样的大雪天,步子也难有稳当,幸而互相扶持着。

春归直看着他们走出街口,才神色不安地叫耿荣关了门。

蔡氏也是一脸愁色:“照着前头窑洞招收的工人计算,流民少说也有十几户,可千万别出事才好!”

春归绷着脸色摇了摇头:“刚刚那官差说的是快撑不住了,想来还没有伤亡问题。”

只盼着这一路的时间也能顺遂些。

若还未上任便出了人命,祁佑跟知行怕是难交代。

她沉默片刻,突然道:“蔡姐姐,家里可还有红糖?”

蔡氏一愣,连忙点头:“有有!我那老娘隔段时间便送来,前些时候铺子里做番薯糖水用去了一些,如今还有好一半呢!”

春归立刻起身,转头朝耿荣柳仁认真道:“阿荣阿仁,春姐要劳烦你俩一桩事。”

耿荣柳仁对望了一眼,耿荣直接道:“春姐说的什么话!有什么就叫我俩去做好了,说什么劳不劳烦的!”

春归扯了扯嘴角,也不再耽搁:“我需你俩现在到郭家,借些人手回来。”

“祁佑跟知行满打满算只带了十来人,若真有什么事儿,十来人是忙不过来的,你们将这事儿同郭老爷明说了,他定会答应!”

“另外我煮上一锅生姜红糖,也需劳烦这些人带去。这样的天气,在外冻上一刻都得受寒,更遑论那些冻了许久的流民。”

耿荣柳仁皆是满口应下:“春姐放心,我俩这就去!”

春归连忙将人喊住:“千万不可过于急切!路上小心再小心,你俩也不可出事!”

耿荣与柳仁心里一暖:“春姐放心,我们都知道!”

看着两人互相搀扶着出了门,春归又回头拍了拍蔡氏:“蔡姐姐别忧心,你是有身子的人,在家好好休息就是,几个孩子做完了功课就劳姐姐看着了。”

蔡氏也不敢多说免得春归更加烦心,只点了头:“红糖都在厨房老地方放着。”又朝李志存道:“你快帮春归烧火去。”

煮糖水本就快,雪地里来回地走上一趟却要花上好些功夫。

春归这边足足煮了两大锅的糖水,用柴火慢慢地温着,看着屋子外头雪越来越大,她面色也愈加沉重。

原先两个县令已经升调,祁佑跟知行虽未上任,但这两县乡民的生计已落到了两人头上,若在这个时候闹出人命,不管是一条两条,还是天灾人祸,传到朝里,两人前头立下的一番志向不免为人诟病,打击,也是活生生打了皇帝的脸。

大事还未做成,倒先闹出了人命,那忠义之家的匾额挂在上头也显讽刺。

安稳日子过了许久,每日商量亲事,说话打趣,倒失了谨慎。

早先祁佑两人头一趟去了镇郊,祁佑被落下来的木板钉子划了一道时她就该有所察觉那房子定是成了问题,若那会儿没察觉,这场雪初初下时就该有所感知,不然也不会到了今日雪下得如此大时没了分寸。

春归心里思来想去地不安,也不知过了多久,门口才响起耿荣的喊声。

她猛地一惊,连忙叫李志存去开了门,自个儿拿了木桶,将两大锅的糖水倒了进去。

从厨房里出来一看,郭老爷分派的人手竟站满了院子,足有二十来人,好一些还挑着几担子东西,外边都用防水的厚布条裹着。

见春归一脸疑惑,耿荣道:“春姐,郭老爷听了这事儿,叫了二十五人过来,个个都有好身手,身子骨又健壮,抗冻。”

他又指了指那几担子:“还有这些是郭老爷仓库里备着的应急衣物,说若是屋子不甚塌了,这些衣物可给乡民们防冻。”

郭家走南闯北,常备的便是应急的一干东西,倒是解了今日之急了。

“郭老爷还说了,要是真麻烦了,郭家预备下了一应米粮,让春姐不必担忧。”

春归这颗吊起来的心这才稍稍放下了些。

郭老爷有了那道忠义之家的匾额,京都的生意又因圣上的嘉奖一日比一日热闹,郭家一整家都对春归满怀感激,更别说是今日这危急时刻。

春归将两大桶糖水拎出来,又将家中的多余的瓷碗全数拿出来摆放整齐,交给了那打头的几人。又特特盛了二十来碗。

“托各位小兄弟了,这寒天冻地先吃上一碗糖水驱寒再走。”

那几人多少也是吃过这道糖水的,也知晓春归这远近闻名的好脾性,也不扭捏,爽快地喝了。

“越娘子放心,这多大的雪地咱们都走过,保证稳妥地给您送到!”

说着果然走得十分稳当,连挑着东西,拎着木桶也无碍。

春归远远瞧着他们走,心里总算平复了些,她该做的都做了,只看镇郊如何了。

-

再说回镇郊,祁佑一行紧赶慢赶,春归心中所担忧的,祁佑知行更是清楚,也只盼着不闹出人命。

一旁的官差将今早的事儿同他俩细细说明。

“昨儿晚上雪忽的下大的,亏得一个起夜的汉子机警,恍惚间听着自家房顶嘎吱作响,本就是板房,虽有大人您上回差人加固,可风雪实在太大。那汉子立刻叫醒家人,又将周边几处茅屋里的流民叫醒。”

祁佑:“都叫出来了?”

官差点头:“我们也觉得庆幸,幸亏那汉子说话好使,二十来号人竟然也都信他。”

祁佑细细一想也明白了,这些人都是一道经历过逃难的,彼此之间都有深厚的信任。

也亏得了这份信任。

知行连忙问:“那他们如今安顿在哪儿?别是在雪天里冻着?”

官差立刻摇头:“回大人,正好咱们那窑洞离得近,这群人便收拾了被褥细碎就近迁到了窑洞附近。昨儿晚上房子榻倒时无人伤亡,只窑洞到底还未成型,挡不住风,寒天里冻到了现在,几个年纪稍大些的老人家和几个孩子身子骨受不住,染了风寒。”

这话说完,知行祁佑面色一顿,不由得对望一眼。

本为了在三月初空出一段时间才早早地行此事,没想到阴差阳错,竟成了这一趟天灾的避难地。

哪怕祁佑这般行事前多有谋算的人,此刻也不得不庆幸这样的巧合。

“离镇郊近的那些人家听闻昨夜的事儿,有自发地送些被褥,但实在是雪地难行,家中又没有多少防水的东西,衣物送到了也是干一半湿一半的。”

最要紧的是那窑洞到底不是最踏实的地方,挡住了雪却挡不住风,还有那些生了病,总不好一直在那儿待着。

此刻祁佑与知行也反应过来,他们俩来得有些急,后续的一干事项到底没能顾虑周全。

一行人脚下步子未停,知行祁佑心中不停地思虑。

窑洞……

迁到别处难免路上颠簸又受冻,可镇郊还有什么地儿可安顿……

忽的,祁佑一瞬抬眼:“知行,镇郊是否还有一个私窑?”

他偏过头继续道:“当初郭小姐请了春姐教授褚家兄弟那手绘瓷器的手艺,是否在镇郊一私窑处?”

他这一说,知行也一瞬间想到了,只他还未点头,一旁的官差立刻应声,面上一喜。

“对对对!大人说得是!镇郊有私窑!那是一个地主老爷办的!那老爷子跟郭老爷十分要好,前几年还往县衙里送过节礼!”

祁佑心下一转,即刻有了章程。

对那开口的官差道:“你既然知晓那老爷,就托你过去说一声,就说官府征用那私窑,临时做流民的避难所,待此事一过,另有嘉奖!”

又转头拨了两人:“前头就是傅青大夫的药铺,你俩以我的名头去要一些治风寒的药材,叫傅大夫登记在册,届时我自会去销账。”

三人得了命令,也不敢多耽搁,连忙齐齐应了。

剩下一行继续往镇郊走去。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农门长嫂当家纪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农门长嫂当家纪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农门长嫂当家纪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门长嫂当家纪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