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入垂拱殿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回到北宋当城管第六十一章 入垂拱殿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站起身来的晏殊,听完王浩的问询,他笑而不语,觉得自己要是在这个时候自报家门,说自己名字叫晏殊,承蒙官家厚爱,被委任为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显得很没面子。 待在旁侧的包拯,看到晏殊并未搭话,他赶紧代为回答道:“王司丞,你怎如此问话,好没礼数。你可知方才跟他说话之人,可是晏同叔晏公,被官家任命为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是我大宋当朝宰相,还不赶紧赔个不是。” 待包拯话音一落,王浩先是一愣,觉得自己以前在历史教科书学习宋史时,还真记不起来有“晏同叔”这个历史人物,此人身穿紫色官袍,还拥有坐在殿门外椅子上的特权,站在他周遭的四位身穿紫色或红色官袍的人,包括包拯在内,都是站着,并对他展现出一副恭敬有加的样子,应该是一个大人物才对。 思忖了片刻的功夫后,王浩转念一想,根据包拯方才所说,此人是当朝宰相,他这才想起来,宋仁宗时代晏姓的宰相,只有晏殊一个人。 直到这个时候,王浩终于想起来,晏殊字同叔,古代人跟现代人不一样的人,古代人有名有字,一般都不直呼其名,以姓加字来称呼对方,以示尊重。 不像在现代社会,只有姓名而没有字,见了面之后,基本上都毫无顾忌地直呼其名,作为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王浩,自然是忽略了这一点。 念及至此,王浩赶紧面朝着站在他身前的晏殊,再次拱手作揖,赔礼道歉了一番道:“下官拜见晏相,今日是下官头一次跟晏相相见,此前只是听闻晏相鼎鼎大名,并未见过晏相真人,今日得见,实乃下官三生有幸。方才下官在言语上若有不妥之处,还望晏相肚里能撑船,不要跟下官一般见识。” 此时的晏殊,看到这个街道司的司丞,不仅年纪轻轻,而且还对他恭敬有加,说起话来也口若悬河,便觉得王浩确实是个人才,当王浩把话说完,他便微微点了点头。 轻笑了两声后,晏殊随即用手捋了捋他下巴留着的山羊胡子,摆了摆手,半开玩笑地说道:“哈哈,无妨,无妨,不知者不怪嘛,我晏某可不是小肚鸡肠之人,我肚子里面撑几条小船还是绰绰有余呐!” 看到晏殊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跟他说起了玩笑话,这才让精神高度紧张的王浩,长舒了一口气,紧张不安的情绪,也渐渐平息了下来。 紧接着,在包拯的一一介绍一下,王浩先后向站在晏殊周遭的欧阳修、王拱辰和贾昌朝三人一一问安。 由于王浩在上高中的时候,对于历史书上上面古代各种变法非常感兴趣,当他从夏朝学习到清朝的时候,觉得古代变法者都最后都没有一个好下场,善始却不能善终。 就他对于庆历新政的了解,王浩觉得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主导的这一场变法,之所以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偃旗息鼓,有他们主导变法达成之间矛盾冲突的原因,更多的原因还是一些朝廷大臣集结在一起进行反对和阻挠所致。 在当时的反对派当中,以夏竦为首,包括王拱辰、贾昌朝、章得象、陈执中、刘元瑜、李定、钱明逸、宋痒、宋祁兄弟等人,给了变法派强大的阻力,才最终导致庆历新政的失败。 此时此刻,王浩看到就在他的眼前,此后成为反对派的王拱辰和贾昌朝,他表面上笑脸相迎恭敬有加,心里头别提有多恨他们俩。 反倒是看到其中还有一人是欧阳修时,王浩的脑袋里面,立马就浮现出了他当年上高中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背诵欧阳修所写古文名篇《醉翁亭记》的场景,可谓是历历在目。 让王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今个儿被宋仁宗赵祯进宫觐见,竟然还能够在殿门外遇见当时的两位大文豪晏殊和欧阳修,顿时,他的心情便激动不已,就跟小粉丝见到了大明星似的。 当王浩跟殿门外在场的包拯、晏殊、欧阳修、王拱辰和贾昌朝一一问安后,恰在此时,原本跟他们一样站在殿门外候旨的内侍押班副都知张茂则,在消失了一会儿的功夫,突然在这个时候又冒了出来。 重新站在殿门外的张茂则,随即就扯着嗓门宣告道:“辰时四刻已到,官家有请,诸位官人觐见!” 不等张茂则把话说完,王浩就循声看去,便赫然发现,此人看起来非常面熟,略一思索,便记了起来,在此之前,他跟此人应该打过三次照面。 第一次照面是在夏竦府宅门前,是此人陪同包拯搬来五百名禁军救兵,第二次照面是在东华门东大街,此人陪同赵徽若逛街,第三次则是在昨天晚上,此人陪同宋仁宗赵祯一家四口人夜访街道司衙门。 只是让王浩感到有些好奇的是,此前见到此人三次的时候,他嘴巴上留着胡须呢,怎么今个儿见到了他,就把胡子剃得一根不剩了呢。 事后,王浩从包拯得知,此人名叫张茂则,在皇宫担任内侍押班副都知,主要负责宋仁宗赵祯的饮食起居,算是宋仁宗赵祯的贴身内侍,曹皇后和苗贵妃对他信赖有加。 在殿外等候的王浩他们六人,在张茂则的头前带路之下,从垂拱殿的正门鱼贯而入,不一会的功夫,便走到了殿内正厅,此时,宋仁宗赵祯便端坐于御案前,正埋头批阅奏章。 走在最前头的张茂则,先扭头打了一个“停止”的手势,示意他们在御案前一丈处停下来,随后,他自己个儿迈着轻快的步伐,蹑手蹑脚地走到宋仁宗赵祯的旁侧,耳语了几句话。 当张茂则闪身到了一边后,方才还端坐于御案里面的宋仁宗赵祯,随即就放下手中的毛笔和奏章,猛然间抬起头来,目视前方,扫视了两眼站在御案前一丈开外的王浩等六人。 虽未等宋仁宗赵祯开口说话,包括王浩在内的他们六个人,都以为赵官家日理万机,见到了他们六人以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向他们询问今日早朝谈论的那两份奏章一事。 结果宋仁宗赵祯打开开场白,却让他们六人听得是目瞪口呆,简直是惊掉了下巴,觉得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回到北宋当城管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到北宋当城管》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到北宋当城管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到北宋当城管》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