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矿产主意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矿产主意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倭国人口不多,而且还以为大多数都是山林导致田地也很少。 倭国新王登基大典之后,称心成为国师接下了整个倭国的权柄。 如今倭国用着的还是竹简,甚至有些事情会写在一些布匹上。 称心直接住在了倭国王宫的宫殿之中,这些日子以来除了处理倭国的各项事宜,不停翻阅着倭国从记载以来的各地矿产记录。 在倭国人面前,称心尽心尽力办好倭国的各种问题。 以至于倭国的大臣根本看不出称心是不是别有用心。 而是非常积极处理各种朝政。 甚至还能指点倭国的将领在高句丽出奇招制胜和高句丽的兵马打得有来有回。 有了倭国新王的首肯,以及大权在握,称心叫来了倭国朝中所有的大臣。 十多个掌握着倭国财权和土地,还有粮食的大臣整齐坐在殿中。 在称心背后坐着的是现在倭国的新王苏我信。 站在众人面前,称心说道:“大家都知道我们没有多少粮食储存,况且我们倭国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事不会这么轻易结束,按照现在的粮食储备我们与倭国的战事之间打到今年年底就没有粮食了,撑不到来年的秋收。” 一群大臣听了也是沉默。 这确实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事实。 倭国北面遭遇了地震和海啸,南方又是大风海水倒灌,粮食几乎全被淹了,就算是有北方的粮食,光是救灾也是不够的。 甚至不用坚持到年底,甚至不出三个月别说打仗了,很多人都要饿肚子。 称心低声说道:“眼下也不是没有办法,在下与大唐的长安令交情不错,我们可以向长安令买粮食,甚至可以买兵器。” 听到这话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说道:“只要我们和高句丽休战,想必应该就可以没事了。” 称心冷笑道:“休战? 你觉得高句丽会和我们善罢甘休吗?”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称心说道:“高句丽接壤中原,高句丽想要中原的支持比我们简单的多,高句丽难道不会趁机南下攻打我们高句丽吗?” 苏我信听着称心的话语,这些话确实说的没错。 称心接着说道:“难道诸位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有人说道:“但我们府库也没有太多的银钱向中原购买粮食。” 倭国很穷,确实很穷。 府库的银钱也很少。 称心坐下来说道:“在下翻阅了倭国往年的典籍,在倭国还有五处银矿是不是?” 一个大臣站起身说道:“确实有五处银矿,但先王有命那都是家底,不能轻易拿出来用。” 看着这个大臣对方也是倭国颇有名望的人,称心很清楚这个家伙看到国师之位旁落,他心里一直不服气。 对倭国和高句丽的战事也是颇有意见。 称心说道:“那你有何高见。” 对方开口说道:“派出使者向高句丽谈和并且撤军,然后向大唐承认错误。” 称心再看众人,朝政这场游戏要是在大唐就没有这么简单。 但在倭国朝堂上就这么一两个领头人只要铲除了他们,一切就简单多了。 称心长叹一口气说道:“那就先试试吧。” 倭国很快指派使者渡海前往倭国。 这段时间称心一直在研究倭国的朝政派系之间的关系。 并且开始在倭国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 表面还是和以往一样处理各项朝政并且安排救灾的事情。 闲暇之余还陪着苏我信喝酒谈话,不断争取苏我信的信任。 之所有听从那个大臣的话语,是因为称心很清楚高句丽和倭国的战事早就不是两国自己可以说了算。 在高句丽的王武同样也很清楚。 与其在倭国咄咄逼人,不如自己退后一步。 中原有句话叫做将计就计。 也有请君入瓮的故事。 对付这些没什么头脑的倭国人,称心觉得自己可以玩死他们。 过了一个月之后,从高句丽传来的消息倭国派去高句丽的使者被杀了。 而且因为撤军的事情,高句丽开始收复失地,并且还一路追杀已经后撤的倭国兵马,因为撤军的关系失去阵地数千倭国将士被杀。 秋收之前好不容易拿下来的优势眼看就要消失殆尽。 甚至高句丽还放下话,要南下拿下整个倭国。 听到这些消息苏我信怒火中烧,“当初就该听国师。” 称心连忙说道:“陛下息怒,大臣们不知道人心险恶被人算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苏我信站起身说道:“不用给他们说好话了。” 一群大臣跪在地上面对着眼前的结果也是无话可说。 称心拦住提刀而起的苏我信说道:“若是杀了他们只会让高句丽开心,谁都有犯错的事情,倭国还需要大家一起来治理,切勿内讧,还请三思。” 再次拦住苏我信,众人看着称心也是心头一热,没想到这个外人会帮着自己说话。 苏我信扔了手中的刀,“一切听凭国师处置。” 称心笑着点头。 有了前车之鉴,称心看着众人说道:“眼下正是倭国生死存亡之秋,我等一定要齐心。” 一群大臣躬身齐声说道:“听凭国师处置。” 称心衣袖一挥说道:“首先我会向长安的长安去信,告诉长安令准备粮食,其次我们开始挖掘金矿,虽说这是留下来的家底,但若是高句丽人打来,这些家底反而给了他人,再者招收兵力,南方居民北迁,整顿兵马继续攻打高句丽。” 众人躬身称是。 称心接着说道:“这一仗若是不打亡的就是我们倭国,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还有一线生机!” 苏我信也亲自下令挖掘银矿。 事情变得很顺利,称心再次写了一份封封让人渡海送往中原,等长安令收到信,三个月后应该就可以在中原的东海沿岸收到粮食了。 信送到了倭国的海边,借着东南季风杨帆启航被送往了中原。 两个月后的泾阳。 李正一脸悲伤地看着地里的西瓜苗,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西瓜苗又死了。 看来在西瓜自由这条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想要再培育也只能等到明年的秋天。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