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日月永在第二百九十章: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内阁拟定的新四部官员名单就放在朱允炆的御案之上,而后者连看都没看就批了红。 这名单上林林总总下来近百名提拔、调任的官员,他怎么可能全数了解这些官员的能力和秉性。 内阁四名辅臣和吏部尚书朱高炽、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景清既然全数署了名,那就说明这些官员是经历过一次‘层层遴选’和慎重考虑的,他这个皇帝根本不需要费心费力的去斟酌。 难不成还让御前司一个接一个的审察? 那他这个皇帝当的未免也过于小气了些。 “干啥啥不行,内斗第一名。” 朱允炆真正留心的,无非是四部的新任尚书罢了,而这四个人的情况他是心里有数的。 各党身份出身的都有一个,倒是平衡的紧,而这个发现便让朱允炆不屑一笑。 内阁这些人的格局总是那么狭隘,能拢到碗里的都恨不得把自己活活撑死。 “他们想选谁朕就让他们选谁,五年计划完不成,他们一样吃挂落。” 现在争权夺利,将来被牵连落马的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眼下的内阁选材还是优先看党派,等到以后的内阁选材之前就该优先考虑能力了。 当然前提就是后继任的皇帝还能拥有眼下朱允炆的权力。 而在朱允炆的默认下,大规模的朝堂改制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起来,在南京城里,新的部堂署衙纷纷挂牌成立,大量的官员履新、调动并开始履行新的工作职责。 即使在帝制的高效率机制下,等到各部纷纷熟悉新的工作岗位时,年关,也已悄然而至。 “今年,能过一个好年了。” 将银装素裹的南京城尽收眼底,伸手接过自苍穹中飘然落下的白色鹅羽,感受着掌心中化水时的冰凉,朱允炆笑道。 “听说夏元吉那家伙都笑了好几天?” “大丰收啊。” 双喜也跟着嘿嘿直乐。 建文五年没有宗亲年俸,没有免税田,而且勘合之上多了数百万顷新田,今年的大明税收,达到了一个令人心神振奋的数字。 自腊月初三开始户部就着手进行汇总统计,忙了将近半个月才做完,而夏元吉也笑了半个月。 但无论谁问,后者都闭口不说,只说等转罢年的正月大朝会时,自然会揭开庐山真面目。 “走吧,到谨慎殿等着他们。” 自宫楼上迈步而下,朱允炆也觉得自己脚步轻盈了许多,早两年国库年年赤字,今年收成一到,明年就算想要出赤字都不现实了。 也没有让朱允炆这个皇帝等多久,内阁、十部尚书连着总参、五军府,乌泱泱十几号人便齐聚了谨身殿,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他们从午门集合进宫的这段路上,夏元吉已经被所有人逼迫的报了实数。 一下子成了暴发户,哪怕夏元吉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选择大肆炫耀起来。 “看你们乐的,既然是好事也应该给朕说说。” 守着一个小号火炉暖手,看着炉盘中劈啪作响的木炭,朱允炆侧首一笑:“坐吧,喝杯暖茶热热身子。” 还是皇帝沉得住气。 户部汇总的数字,内阁可是到现在都没有进宫找朱允炆汇报过,皇帝也从来没有派人去户部问过,可是看皇帝这架势,仿佛丝毫不以为意一般。 “今年岁末,截止于建文五年腊月....” “直接报整数吧。” 朱允炆扬手,打断了夏元吉的侃侃而谈:“什么粮食啊、布匹丝帛的按照市价折成银子,给朕报个总数就成。” “六千一百四十万两!” 夏元吉的语气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激动:“另外,今年还有东南沿海诸国、西南六国的贡银六百余万两,铜金三十万斤。” 从年初薛恪就和朱孟炯一道带着闽浙水师开启他们的东南亚‘安抚’之行,百余艘福船之上,除了大明的茶叶、瓷器、丝绸之外,便是近千门船炮和十几万的水师! 大明乃天朝上国,走到哪当然都是带着和平和真理去的。 这支闽浙水师的数量可比原时空郑和下西洋时那支,纵横海波万里灭十余国的船队大了好几倍,整个东南亚都在炮火连天中瑟瑟发抖。 能和平解决的事就和平解决,不能通过谈判解决的,那就炮决! “把铜金折成银子,岂不是也值个千八百万两?” 朱允炆挑了一下眉头:“破八千万之数了吗?” “达到了!” 夏元吉攥着奏本,语气笃定的说道:“哪怕是前几年最欠缺的现银,今年也足有四千余万两的收入,粮税收入高达四千两百万石,这还是江西一省免税,其余各省改二十税一为三十税一之后的收入。” 朱允炆添柴的手便顿了一下,现银的收入实际上他看得不算太重,都觉得现银重要,但他实际上更在乎粮食的收入。 有粮,才有人口大爆炸的先决基础。 以往是二十税一,南直隶、浙江等地是十五税一,如今朝廷宽了粮税,但入库粮的总量比起前两年也不过才略有降低而已。 国家的总体收入比例之中,实物税的比重从当初的近八成到眼下的五五开,还能做到足以充满中央几大粮仓,不得了哇。 “嗯,确实非常的喜人。” 朱允炆颔首:“民力渐复,民力渐复啊,老百姓今年也能过个好年了,朕很欣慰。” 话音落下,朱允炆接下来的话就让夏元吉脸上的微笑一扫而空。 “收入的事说完了,该说说花钱的事了。” 夏元吉几乎下意识的看向朱棣。 大明的军费,年年可都是大头! 朱棣还没来得及开口讲预算,就听到朱允炆的声音。 “不过明年的预算等下再计算,士奇啊,你先把内阁的五年计划拿出来说一下吧。” 不谈预算,先谈计划。 等敲定好了计划,再根据计划书来说预算,这样才合理。 别动不动狮子大开口张嘴就来,以后这个钱可不是好拿的了,拿钱就得把事办好。 十个部门有相应的计划,而总参和五军府朱允炆同样为他们准备好了计划。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日月永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月永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月永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日月永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