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庞然大物般的明联(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日月永在第四百四十一章:庞然大物般的明联(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无声无息之间,天地就这般大变了。 朱允炆在国家主体之上设置一个更高层次的国家联合体,最先被震惊的就是内阁,不过杨士奇等人并没有因此而去找朱允炆发表什么个人意见。 国家大事,尤其在政治、外交两大方面,内阁包括整个大明国内,没人敢向朱允炆提意见,向来都是由着朱允炆乾纲独断。 皇帝对这两件事的绝对控制也向来不喜被人质疑。 内阁朝局虽然震动,但对他们工作的影响基本不大,大家还是整天该忙啥忙啥,唯一受到影响的,只不过是南京城内的地图商人罢了。 自历朝历代始,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皇帝为中心,天子即国家嘛。 他们不懂什么叫做国际联合体,不懂什么是普遍帝国制度,只知道,这个新成立的皇明天朝联合体制的皇帝依然是他们十几年来爱戴的建文帝朱允炆,这就足够。 一幅崭新的大明堪舆图诞生了。 包括印度地区,凡是在这个联合体制度内的国家都被渲染成了代表大明的赤红色。 名字依旧是明,不过后面加了一个联字。 明联! 一个巨大无比的国家诞生了。 整个东亚、南亚、印度次大陆被囊括在了一起,朱允炆一手缔造的明联,让自内阁及下到每一个国民都看的目眩神迷。 “汉唐绑在一起,也没有这般伟业啊。” 在文华殿,杨士奇开怀大笑的说道:“吾与诸位也可以沾陛下的圣恩,留名青史了。” 最大头的功劳自然是朱允炆的,但朱允炆自登基以来的历任内阁成员,怎么着都可以混一个千古贤相的名头。 这里面最开心的自然是解缙,他负责编史,这《明实录--建文实录》的工作可是他的。 不过解缙现在操心的可不是编史的工作,毕竟哪怕不用春秋笔法,照实记录,建文朝的功绩那也配的上一句功盖千古。 人解缙现在都开始操心朱允炆驾崩之后的问题了。 皇帝一下子立了那么多的功勋,将来这谥号可不好选。 文有《建文大典》、《建文皇帝语选》、《建文皇帝思想合集》等治国启民的佳作,谥个文皇帝绰绰有余。 武功就更别提了,武皇帝也配得上。 爱民如子,宽徭薄赋,仁皇帝也没问题。 开明谦礼,不居功贪功,昭皇帝也可。 布纲治纪曰平、辟土兼国曰桓、执心决断曰肃、屡征杀伐曰庄。 好家伙,这都快成十全圣君了。 当然,虽然解缙自己脑子乱糟糟的,但他倒是没敢问其他人的意见。 皇帝春秋鼎盛,你现在操心给皇帝上谥号? 你出洪武门,看看老百姓会不会活活打死你。 文华殿里一众群臣惦记着身后百世流芳的美名,而朱允炆自己,却早已把所谓的明联给扔进了角落的垃圾堆里。 正经人谁拿这种所谓的国际命运共同体当回事啊。 明联的主要领导国和倡导国是大明,在明联的体系中,一旦大明对于明联势力区的辐射影响力和军权层面的绝对控制力下降,所谓的明联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一如好大哥苏联。 明联能不能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国际组织,能不能成为未来主导这个世界几百年之久的超级霸主体系,靠的不是将来多补充进来多少盟国,更不是靠什么先进的制度、协作体系。 核心永远只有一条: 大明有多么强大,明联就有多么强大! 建文十三年,新历皇明三十四年中秋前夕,朱允炆在华盖殿为萨娜举行了一场不算多么隆重,但政治规格却极高的加冕仪式,还逗留在南京没有回国的明联各与盟国国王都出席了这次仪式。 看着跪伏在朱允炆靴子下的萨娜,戴上了一顶璀璨耀眼的宝冠。 神权君授。 朱允炆以明联皇帝的身份,加封萨娜为印度教第一任教皇,称谓“提维迪一世”。 而在加冕仪式结束后,萨娜的丈夫陈春生便匆匆戎装上阵。 “此去暹罗,臣定不辱皇命。” 大明的军队系统已经被废止,着手改制的事已经提上日程,而陈春生则是改制之后第一个挂帅的主将。 明联西南战区副总指挥。 “撮尔小国狂妄,悖逆犯上,是整个明联的敌人,必毁其国体,绝其宗祀,震慑不臣。” 转而担任明联总参谋长的朱棣倒是没多交代什么,此番出兵金边,大明的儿郎一个没有动用,陈春生赶到暹罗后,会带暹罗的军队去灭金边。 眼下准确的名称应该是明联西南战区暹罗集团军。 明联眼下暂时分了四个主战区,分别是西南、西北、北部和东南。 而在这四个主战区中规模最大的就是西南战区。 西南战区的总指挥是马大军,副总指挥陈春生。 包含了伊斯绿堡集团军(原云南都司主力边军),负责兴都库什山地区防务和控制开伯尔山口。主将是原七国联军参谋长陈广任指挥使。 印度集团军(原辛格基组织进攻北德里苏丹国大浪淘沙活下来的精锐)。指挥使是马大军的警卫营正马国豪。 暹罗集团军(原暹罗国军队),指挥使是暹罗人。 榜葛剌集团军(原榜葛剌国军队),指挥使是榜葛剌人。 缅南集团军(原阿瓦王朝和勃固王朝统合而成),指挥使是原云南都司麓川卫指挥使,西南山地军出身的邓准。 云贵集团军,指挥使为原贵州都司都指挥使周云帆。 广南集团军,指挥使为朱允熞。 整整七个大集团军加上四川都司组成了西南战区,粗略估计,兵力怕有一百多万,朱棣现在正挠着头想办法瘦身精简呢。 不然这笔军费实在是太庞大了,虽然说各国一起供养,但要是能少花点,那剩下来的银子不就都归大明了。 这种事能叫贪墨吗? 大明也是明联的一份子,明联的钱拿来先发展大明还是先发展其他国家,自然是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的,都要服从明联皇帝的决定。 任命马大军担任西南总指挥的时候还废了些周折,那就是这个混不吝说什么都不愿意。 “你想辞官?” 朱棣当时听这话的时候都懵了。 “你小子才三十出头,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岁数,这个节骨眼你跟孤说想颐养天年?” 气不过的朱棣还踹了马大军两脚,后者嘿嘿笑着生受下来。 “燕王明鉴,末将打了那么多年仗,属实也是不堪重任了,本就是微末之才,赖陛下和燕王的青睐,才以重任相托,何德何能配得上担任西南战区总指挥?” 马大军不想当吗? 他是不敢当! 朱棣知道马大军怕什么。 西南战区太大了,足足上百万的军队,谁敢来带? 几千年来,但凡军权大到这般地步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国公的爵位也拼到了,现在急流勇退,卸下军权,怎么也算得上是君臣相宜了。 等老了,落个体面的下场,死后不敢奢求王爵,混个顶格的谥号入了武庙,也算千秋留名。 何必拿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去赌呢。 “孤不管,孤只负责宣读任命敕令,你要想撂挑子不干,自己找陛下说去。” 朱棣才不吃马大军这一套呢,直接甩手不问,把难题扔回给了马大军。 后者的脸色顿时就苦了起来。 “燕王您这不是难为末将吗,我哪有胆子当面找陛下推辞。” “你没有,我就有了?” 朱棣嘿了一声:“好你个马大军,老子当年救你多少次命,你现在还想赖着老子给你顶锅,老子他娘的是你爹咋的?净一天到晚想这种好事,还就告诉你,你现在要么收拾收拾去西南筹备战区指挥部,要么去乾清门等着面圣,自己选吧。” 这下迫的马大军没了辙,犹豫再三后,还是离开换了匾额的总参谋部,径直往乾清门的方向去。 得找皇帝汇报一下,这个总指挥,说什么都不敢当啊。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日月永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月永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月永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日月永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