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欢迎你,蒸汽!(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日月永在第四百五十二章:欢迎你,蒸汽!(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朱福和郭万三都在看着眼前这个中年人。 没见过,不认识。 上身壮实,穿着朴素,袖口和领口都泛了白,看得出来这件衣服穿了很久。 “你是?” 朱福皱着眉头想了许久,也没有想起眼前这位是何方神圣,但偏生其一口流利的南京官话。 “莫成,工部蒸汽研发司司丞。” 中年人报了家门,到让朱福和郭万三都吃了一惊。 后者吃惊完全是因为司丞这个官职的品衔,工部总共才只有几个司,每个司丞都是正儿八经的正四品大员。 而朱福的吃惊完全在于前缀。 你要说是虞衡司、营缮司、都水司这些机构那不叫什么,走马观灯在南京,这种官员朱福见得太多了。 唯独这工部第一司,蒸汽研发司那是实打实的神秘部门。 据传说,所有蒸汽司研发过程中所需要到的,国朝上下都要为其让路。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而眼前这位,竟然就是蒸汽司的司丞? “失敬失敬。” 这下,便是朱福也不敢拿捏自己的身份了,规矩见礼,他虽是辽王府管事,到底没有官身,而眼前这位可是全大明最神秘的一位官员。 人总对陌生的一切产生恐惧感。 而一旁的郭万三一看连朱福都问礼,自己也吓得不清,赶紧躬身问候。 这场面弄得莫成有些手足无措,便有样学样的也冲两人回了一礼,把二人吓得够呛再次回礼。 三人就这么拜起了天地。 要不是曾文济看热闹的凑过来打断三人,三人不知道拜到何年何月呢。 而一看到曾文济,郭万三都紧张的好悬坐在地上。 这可是一省藩台啊! “三位这是怎么了?” 曾文济有些没闹明白,他倒是认识莫成,因为早前莫成随着南直隶的学习组抵达广州之日,广东布政使司作为东道主免不了一番接待。 莫成就把刚才的一番情景转述了一遍,引得曾文济摇头苦笑,面向朱福二人:“这位莫司丞可是一个纯粹的大师傅,呆在匠坊里一呆都是几个月,你们这套礼尚往来的规矩太繁琐了,大可不必如此。” 介绍完莫成之后,曾文济也对莫成方才说辞来了兴致:“莫司丞说可以用机器做到,怎么做?” 因为曾文济身份的原因,莫成三人原本所在的偏僻区域已经成了这堂大会的核心圈,所有人几乎都看向莫成,虽然他们更多精力其实都放在曾文济的身上。 “方才两位研究如何给矿井抽水,而使用人力水泵的话,很难推动,所以我就想到了用蒸汽来推动。” 莫成变戏法般的拿出了一大堆手稿,原本还算壮实的上肢陡然间便变的消瘦了不少。 随身携带,这可都是宝贝啊。 当初离京之前,除了拓印了一份之外,莫成可是知道皇帝派了整整两个百户的锦衣卫和西厂番子跟着他南下的。 数量比保护朱文奎离京时还多好几倍。 “这是我们几百人后面变成上千人研究所谓的最初‘蒸汽’,整了十几年才总结下来的流程图。” 莫成摊开第一份,详细的介绍着:“而实际上只一味的研究蒸汽是错误的,我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践行的结果证明,使得蒸汽具有动力的原因,需要一个精密的储藏空间,我给它取名叫做气缸。 我们要先将热能转化为动能,用我们现在的专业词就是气压和热力之间的关系要搞明白才能继续延展下去,而经过我们的实验...” 一大堆专业的代祠和技术用语听得所有人云里雾里,还好曾文济开口打断掉:“莫司丞,您这太专业我们大家伙也听不懂,您就直接说怎么操作就可以了。” 莫成尴尬一笑,他在蒸汽司教学生教习惯了,一说起来就不自觉开启了授课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大容量的精密容器,绝对不能出现漏气的问题,这一点上,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早已熟练的具备手工打造精密气缸的能力。 下一步就是需要一个活塞口,我们选取了合金钢片和墨盘两种物件来做塞口,前者相对更容易制造些,而后者又用了我们五年多的时间,这还是当年工部为了制炮到处实验新奇矿物,才让我们发现了这个材质,我给他取名叫鱼鳞墨。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完善的,轴承、曲柄、活塞杆、联动装置都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曾经尝试过用活塞杆吊起两石重的粮食,只是效率很慢,我想,这应该跟气缸与锅炉的大小比例影响到了动力的来源。 我们可以尝试建造一个大号的精密气缸,加上一个巨大的锅炉,燃烧更多的煤炭,这样就能产生更多的动力了,因为还没有实践来佐证,所以我刚才才会说,这只是理论上可以实现机器排水的工作。” 朱福看向曾文济,然后又转头看向郭万三。 俩人也是一头雾水的转头看向四周一大圈围观的人,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家伙都没有听懂。 你这巴拉巴拉一大堆,谁知道啥意思。 又是气压又是动力的。 还说什么指数转化关系,我但凡能听懂一个字,也不至于能当上这个左布政使。 好在对此莫成早有准备,他摊开一副图纸,唤过了众人,指点道。 “这上面我标了号,甲1就是锅炉,甲2就是气缸,而乙1则是活塞口,由活塞杆连接。 锅炉将热力在气缸内转化,达到一定压强后,推动活塞上升,继而是活塞杆连接的另一端处的丙1压锤下降挤压开乙2活塞口下降,而等到气缸内的蒸汽回冷凝成真空,气压带动乙1回落,而乙1回落会带动活塞杆提动丙1的压锤上升。在这个环节咱们联通手摇水泵的原理,就可以使机械力替代人力,实现不间断的抽水过程。” 各位有了解物理史的看到这一定知道莫成口中的蒸汽机是哪一款了。 就是十八世纪初的纽科门蒸汽机,这种蒸汽机原始、简单但是有一点,就是耗煤。 直到大家耳熟能详的瓦特在四十年后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时代才算全面到来。 但这确实是历史上第一代正式引用到人民工作中的蒸汽设备。 这种道具需要攻克的难关并不多,主要在于两点。 没有数控机床和电脑的时代,匠人要用纯手工的方式打造精密的气缸,还有就是没有橡胶的年代做活塞口。 后世活塞多是铝合金或者更高级的盘根(膨胀石墨线经编制而成)。 至于搞懂气压与热力之间的函数关系等理论知识,还是那句话,这是一点点实践出来的。 今天烧三斤煤发现热力不够,那就烧十斤。 密封不够好,热点不高,换更精密的熔炉。 汉代九锻钢都能打到三、四百度的高温,宋代木炭炼钢能达到一千度。 这点难度对中国的匠户来说,几次试验就解决了。 真正难得,是精密的气缸和塞口。 纯手工打造一个精密气缸和配套的模具,工部用了很多年,而制造一个活塞口,在这个没有橡胶树的年代,好悬没憋死工部蒸汽司上下几千号人。 动物的肠衣、鱼胶、树胶还有钢铁那是挨个尝试。 早几年工部为了造大炮,天南海北找稀有矿实验,从漠庭挖出过黑不溜秋的的形似鱼鳞的物件,取名鱼鳞墨。 其实就是鳞片石墨。 至于将鳞片石墨转化为膨胀石墨中所需的硫酸、硝酸、双氧水等一系列的化学处理手段中所需物质,除了双氧水的提取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之外,其他两样早在唐代方士给皇帝炼丹的过程中就发现了。 包括双氧水也不叫双氧水,准确来说,它已经被莫成命名为蓝巩。 取自色泛微蓝。 包括硫酸、硝酸也不叫现代这种学名,这里用上是为了方便认知,不然全部用自命名,可能会有种跳脱感。 这一大段内在的专业内容,任由莫成唾沫横飞,大家伙还是一头雾水,只有参与粤商大楼建造的一群给排水匠人师傅听得双眼明亮。 “好!” 这难以自持的盛赞声在寂静的会场响起,把大家伙都吓了一跳。 人群被挤开,几名广东当地的工匠围拢到莫成身边,看着图纸两眼放光起来:“一旦这种办法可行,别说实现地底排水,地底也能供水也能实现啊,我们只需要在一个引水渠的附近造一个类似的水泵,装上抽水和供水双向连接器,完全可以实现阀门一开,水自然涌出喷水头。” 有了知音,莫成就更加开心了,当场就拿着图纸跟几人畅谈起合作的可行性来,倒是把包括曾文济在内的一群人全部冷落了一遍。 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想不到这一天有多么重要。 一项完全陌生稚嫩的,但拥有无尽伟力的神奇技术即将问世,它会改变大明,更会改变整个世界。 无数人因它而受益,也会有无数人因它而死亡。 不管怎么说。 欢迎你,蒸汽!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日月永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月永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月永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日月永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