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明联大典(三)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日月永在第五百四十五章:明联大典(三)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进南京,城南的老李已是熟练的打开店门,将各种琳琅满目的水果摆上货架。 别看是冬月,这时节的水果品类也不在少数,加上前两年搞出的什么大棚种植,冬天照样能吃上反季的甜美果实。 而没摆上一份新鲜的水果,老李都会把货架下标注的价格标签给抽掉,然后换上新的。 就如眼下刚刚放上的香蕉,原本的‘六十文一斤’就被改成了‘七十文一斤’。 这已经不是第一天涨价了。 从上个月中旬开始,南京的各大水果店就开始竞相加价,这香蕉已经从三十文涨到了今日的七十文。 已老李多年的买卖经验来说,等到这十一月的中旬,自己店里的水果起码还能有十来天的涨幅空间,涨到一百的难题应该不会太大。 价格翻上三倍,就不怕违反指导价政策,违反市场管理办法吗? 对此,老李倒是不甚担心。 这些水果施行的可是双重价格制。 来买水果的得凭户碟。 只要户碟上的身份是‘明联--大明’打头的,依然还是三十文的原价,但要是说‘明联--暹罗(日本......)’之类的,那不好意思,这价格就得按标签价来卖。 外国人的钱不赚白不赚啊。 这句话不知道是从谁嘴里面说出来的,但老李这种南京地方百姓却对这话很是支持。 明联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开一次的盛典大会,南京城云集了整个明联的国王、贵族、顶级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这可是多么丰厚的商机。 不趁着这个风口捞他一笔,孩子将来成亲的房子怎么买? 想想自己家里那个争气的儿子,老李就感觉自己浑身上下充满干劲,几十斤重的水果箱,抱在怀里简直轻如鸿毛。 一箱接着一箱,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 “等儿子大学毕业,娶个媳妇,这房子得买,条件允许,还得买辆马车,有房没车的,出门工作也不方便不是。” 等都忙活完了,老李就喜欢坐在门口,跟邻门店铺的几个小老板念叨,实际上就是在炫耀他的那个好大儿。 “南京大学的尖子生,年年奖学金都领大几万,嘿,出息。” 每当这种话从自己身边那些小老板嘴里说出来,老李都会笑脸如花的摆手谦虚,但哪一回聊天,都是老李自己有意把话题往孩子身上聊。 家长能有什么炫的,除了比孩子。 “我跟你们说啊,这教孩子,就得棍棒之下出孝子,小孩子知道哪个叫是非对错,他没有分辨能力啊,还不得咱们这些做家大人的盯着看着,不然能走上正道去吗?” 坐在日头下晒太阳,老李又开始传授他的育儿经,几个中年男人围着老李或坐或站,倒是都老实得很,没有插话只是不停附和点头。 但老李的谈兴才刚开始,一群外来客的到来就打断了老李的侃侃而谈。 顾客上门这是买水果来了。 虽然没怎么聊过瘾,但是老李还是慌忙站起迎过去,啥也没有挣钱重要不是。 “老板你好。” 这拗口的汉语说得哟,稀碎。 一听这开腔,老李便心中甚喜,又能赚不少钱了。 其实哪还用听口音,光看装束打扮,老李都能认出来,那么阿拉伯来的呗。 这些年在南京见得海了。 “有椰枣吗?” 这算是阿拉伯人最热衷吃的一种水果了,老李店里倒也有准备,马上引几人过去。 亏得上午摆上货架的时候喷了遍水雾,现在看起来个顶个的鲜红透亮,着实是加了不少的形象分,让几名阿拉伯商人看得很满意。 “很好,请给我们装一点。” “好好好。” 老李熟练的拿起一竹篓,也不管这群人口中的一点到底是多少,埋头就倒,直到几名阿拉伯人连喊了半天够了够了才停下手。 拿起秤杆一掂。 老李的眼神就飘了一下。 “几位财主,六斤八两,一共六百一十二,给您几位抹个零,六百就成。” “六百?” 几名阿拉伯人都直了眼,咿呀的鬼叫起来。 “太贵了老板。” 这天底下有哭穷的阿拉伯人吗? 老李听着都新鲜,能远洋来到大明的,哪个不是阿拉伯顶赫的大商人,连在酒肆喝酒喝欢了,赏小二的时候都撒的成足的金币。 一枚金币,跑银行换下来可就是小一万。 既然嫌贵,便是说明这些阿拉伯人在南京待的年头久了,这心里早都对各种商品的价格门清。 “一斤九十文,童叟无欺,这都是明码标价的卖。” 老李也不含糊,脸不红气不喘的说道:“您几位要是嫌贵,那就成出门再逛逛,看看我这店到底是贵还是贱。” 椰枣这东西在大明早就烂了大街,又没多甜,平日里也就卖个二三十文,今朝这价涨到这般田地,宰的就是阿拉伯大肥羊。 这可是南京水果业内达成的共识。 怎么可能就老李一家子涨,也不可能有人私下来偷卖。 坏了行业规矩,那可就混不下去了。 这也就是城南,老李的字号卖的都算便宜,要是挪到城中心,紧挨着礼部国宾馆那一片的街道,就这一斤少二百人都不带搭理你的。 爱吃就买,不买滚蛋。 能跑国宾馆附近开商号,连老李这种人心里都门清,那都是家顶有势力的才能干。 “好吧好吧,就这样。” 领头的一个阿拉伯人见砍不下来价格,许也是走累了,属实没辙打兜里掏出一张面额一千的票子。 这是眼下明联颁行面值最大的铜票了。 一千文。 老李喜笑颜开的接过钱,又是念叨着:“几位要不要再看看,光吃这椰枣能解什么渴啊,尝尝看,咱们这海南府送来的西瓜,哦还有这个,印度来的甘蔗,那个甜呦。” 一介绍起自家店铺里的水果,老李这嘴就没个停。 他也就剩下个嘴在动了,脚下压根就没有打算去找零的迹象。 最终在老李的死缠硬墨之下,几名阿拉伯人实在没辙,只好试尝了这个所谓的甘蔗。 还别说,那一口咬下,几人眼都冒了光。 “甜,好吃。” 就中东那糟糕透顶的生态环境,哪里有多少适宜种植的瓜果,当下一个个都吃的很是欢喜,最后当然是一抹嘴,开口要买。 “这可都是进口的,不便宜哟。” 这个时候,老李反而拉起了为难的腔调。 这一句挤兑,几个阿拉伯人都拍了胸脯。 那还等啥,都不差钱。 最后,几名阿拉伯人都开心的满载而归,而老李则看着手里这一沓千文大钞,欢喜的眉开眼笑。 “就这一单,老李你起码得赚三四千吧。” 临近的几个小老板都凑过来,看得眼热,艳羡无比。 “早知道,俺们都跟着你开水果店了。” “去去去,那还不全饿死个球。” 老李笑骂:“老孙你还来嘀咕我,你那酒行不比我还黑,娘的市价才三百文一瓶的酒,你也是敢标一千五,卖出个几瓶都顶上我一天的营收了。” 被叫老孙的中年男人嘿嘿傻笑,挠头:“没办法,这不是全城都涨嘛,咱要不涨都不成,再说了,这些外夷的钱不赚,下次再想赚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几人都开心的大笑起来。 磬声响起。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日月永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月永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月永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日月永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