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战场神兵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日月永在第六百章:战场神兵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对于莫成口中的好东西,朱允炆自然是非常好奇的,也不光是朱允炆,包括内阁五人亦是如此。 先前的电实验已经让他们有一种头皮炸裂的震骇感了,那么对于莫成特意介绍的好东西,又怎可能不动心。 一行人走出科学院,向着不远处的库房位置走去,莫成唤了两名技工开仓,让里面珍藏的物件得以见天日的同时,也暴露在朱允炆等人的眼中。 几乎看到的第一时间,朱允炆便已经脱口而出。 “热气球。” 一旁站着的莫成脸上笑容僵住了,而后愕然的扭头看向朱允炆。 皇帝怎么知道这新物件的名字,便是这名称科学院也是刚刚议定不过两三天罢了。 不过随即莫成又释然了,天下万事皆简在帝心,知道便也算不得什么,当下边开口:“陛下说的没错,此物确为热气球,乃是我们在先蜀汉丞相所做孔明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 身后内阁几人一听眼前这物件是孔明灯改进来的,心下便知晓用作何处了。 升天! 中国人对天空苍穹的追求已有千年历史,且从未停止过这一渴求。 洪武朝有一名为陶成道之人,便是世界航天梦想第一人。 他自制的飞行棋,以风筝为翼、竹椅为载、火药箭为推动器,第一个飞上了天空。 虽然结果是自天摔下,献出生命。 但中国人追求蓝天白云的梦想并未因此而止步,科学院成立之后也曾有陶成道的弟子来参与过,但这项实验被莫成叫停了。 利用燃料的推力确实可以将人短暂的送上蓝天,但怎么回来? 飞出去就要摔死一个。 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那一瞬间登天的喜悦,那这项实验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莫成就将目光对准了孔明灯。 造一个大号的可以加装吊篮载人的。 这个的技术难度对于眼下的科学院来说倒还不算什么跨越天堑,用了几年的光景,这新式的,外貌形状已经与孔明灯迥然不同的新式孔明灯便诞生了。 科学院取名为‘热气球’。 “既然莫成你能带朕等人来看,说明此物应该已是取得了不错的实验效果了吧。” “知臣者,陛下也。” 莫成挑了大拇哥,一脸的喜笑颜开:“此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为保安全性,实验一直用的都是猪羊等牲畜,选与成人体重相近的置于吊篮内,升空而去。 最初的时候危险性尚存,有过几次坠毁,如今经过多次改进,已确保无虞。放一成年男子,可腾空五十丈、远飘十五里后缓慢下降,不会出现高空坠落的危险。” 腾空五十丈,远飘十五里。 这个成绩对于大家所熟知的热气球来说自然是不值一提的,但对于此时内阁的几人来说,还是引起了一片片惊呼。 “人可登上苍穹,览白云入眼。” 这种事,便是想想都让人很是兴奋了。 “此物不仅可以用来观景,便是战争之中也是大有用处啊。” 朱高炽接了句嘴,很是兴奋的聊到了军事领域方面,还煞有其事的举起例子来:“有了此物,既可以登高观察敌阵,也可以居高视下,覆以箭雨。” 他倒是想的不错,但朱允炆却摇头泼了一盆冷水。 “箭矢今日已无用了。” 这句话顿时浇灭了朱高炽的热情,让后者讪笑了一声。 是啊,大明今日正面对垒都已无敌手,何须再借此巧力。 还是莫成嘿嘿一笑,开口道:“传统的弓箭自是无用武之地了,但若是配上奇物呢。”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粉基地】推荐你喜欢的,领现金红包! “还有什么新发明一并拿出来吧,莫要卖关子。” 莫成招手唤来一位工人,交代了两句,后者离开,不多时的功夫,抱着一小巷子走了过来,将箱盒递给莫成,自己便退到一旁。 将箱子放在地上,莫成拨动几下机械锁弹开,取出一个小型的铁制球体,顶端部有一铁环。 这可把朱允炆看得眼珠子都瞪圆了。 “北宋时期,炼丹师唐福向宋真宗献火雷子,外连引线,点燃投掷而出,可伤数人。”没有先介绍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新发明,莫成倒是先讲述了一段历史故事。 “火雷子杀伤巨大,携带方便,寻常壮士便可身揣数枚,仅需火折一个便可轻易毙敌,宋真宗恐此物入贼手刺王杀驾便甚不喜,一度荒废。 南宋末年,火雷子重现天日,在抗蒙战线上屡立功勋,因此物制造工艺简单,汉奸张弘范亦遍寻工匠制造,用于反戈宋室。 后蒙人西征,此物又传至极西之地,去年科学院有一阿拉伯商人来献宝,献的便是他们自己改良的火雷子。 臣在此基础进行改进,辅以如今的新式炸药,此物被臣命名为投掷爆弹。 将此环拉下抛出,内设撞针击打火石,点燃炸药,则外壳打造的金属壳尽碎,便是一丈之内,三重甲亦被贯穿,威力实在骇人。” 朱允炆已经觉得自己脸皮都麻木了。 这是把手榴弹都搞出来了啊。 当然,这手榴弹还真没什么技术难度。 北宋时期就能投入到战场使用了,要不是皇室担心自身安危,几十年改良进步,弄出手榴弹算什么难度。 而真要有了手榴弹,哪还轮到岳飞直捣黄龙啊,拎出一支成建制的掷弹兵,都能炸到白令海峡了。 蒙古西征,对欧洲的进步提供了多大的帮助啊。 同一时期的中国,明末崇祯年,还被女真人打得抱头鼠窜,欧洲人已经是整体装备燧发枪、后装红夷大炮、成建制掷弹兵。 时代的差距就是这么出现的。 戴梓搞出二十八连铳、威远大将军炮,反被康熙忌惮废弃,禁止研发,更将戴梓流放,致后者冻饿而亡。 要不然,世界上第一把后装枪必是中国先研发出来。 心里千思百转,朱允炆长呼一口气:“投掷爆弹不好听,朕给个名字,就叫手榴弹吧。” 对次莫成自然是无不允,连声应下。 “今年是皇明四十二年,就叫它四二式单兵手榴弹。” 朱允炆笑笑:“此物配热气球,确为战场神兵,无往不利。” 笑罢,朱允炆又目视莫成:“可还有好东西了。” 后者摇头。 “真没了?” “回陛下,确实没了。” “没事,朕接受能力强,可以在来点。” “这下真没了。” 见实在从莫成这榨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朱允炆哈哈大笑,挥手:“也罢,今日于朕言,实在是大好日子,朕已经知足了,承运公辛苦你了,回头朕会拟诏,通令嘉奖,表彰你们科学院全体院士和工匠。” “臣代科学院上下,谢陛下圣恩。”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日月永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月永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月永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日月永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