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线上、线下零售之争的序幕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传奇1997第二百二十三章 线上、线下零售之争的序幕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对新浪的情况,隋波还算了解的比较多。 前世时,他有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毕业后就进入新浪,后来做到了中高层(VP级别)。 有时一起晚上喝酒撸串的时候,也聊起过一些公司的八卦。 对于当年亲身经历的盛大收购新浪的事情,他也八过不少内幕。 新浪是一家非常“特殊”的互联网公司。 与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由个性鲜明而富有魅力的创始人,因为某个梦想而创业不同。 新浪在成立之初,就有着比较复杂的背景。 是少有的,以资本驱动开局的互联网创业案例。 有国内政府背景较深的民企(四通);有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华登国际);也有海外华人和弯弯资本(华渊)。 从新浪建立的第一天起, 所谓的“创始人”王志东,就不是掌握话语权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新浪会多次上演董事会“宫廷政变”的根源。 而时代的机遇,又把新浪推到以新闻为核心的第一门户网站的位置。 并在互联网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取得了在网络媒体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这其中, 自然也不乏四通老段这位“中关村村长”,在帝都的人脉资源。 以及以陈彤为首的编辑团队,依靠地处帝都的信息及时性优势、相对其他网站更加专业的内容编辑和管理能力,而形成的在“网络媒体”领域的独特优势。 在博客时代,新浪积累了大量的“精英”和“名人”自媒体资源。 从而依靠微博,搭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宝贵的一张船票。 总体而言,新浪绝不是一家“简单”的互联网公司。 所以,收购新浪,绝不仅仅是一个资本上的行为…… 需要考虑的层面是非常复杂的! 其实,如果只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新浪倒的确是个非常好的收购标的: 总股本5047.8万股的新浪,长期以来股权分散。 在前十大机构投资者中,仅有三家股权比例超过5%,十家机构投资者和十家共同基金投资者合计持股63%。 股权结构分散、高层变动频繁,未来战略模糊…… 这些都影响投资人信心,导致股票价格持续下跌。 进入2003年后,新浪的几大股东都在不断的大笔抛售股票套现,显然已经不想恋战。 所以,只要隋波肯花大价钱,肯定能收购成功。 就好像前世时,盛大收购新浪的案例。 虽然其间闹的轰轰烈烈的,新浪还搞出“毒丸计划”的反收购措施,好像誓死抵抗一样。 但其实,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讨价还价。 一旦价格达到合适的位置,一切都可以坐下来谈。 用隋波那位朋友的原话: “毒丸计划只是为了提高收购壁垒,最大化新浪原有股东的权益,而并非执意阻止盛大的入主,没有哪位股东有意在经营公司上与老陈争短长。 不过,公司的控制权是有价值的,老陈想入主新浪,就必须对控制权支付溢价!” 这才是真实的情况。 实际上,就在盛大宣布收购新浪之前,老陈就已经和老段、汪延谈过几次了。 只是很多细节没谈妥而已,说白了,就是价格没谈拢。 后来老陈等不及了,这才主动出击,想靠着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强行入主”。 打了新浪董事会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是“先谈恋爱再结婚”,结果被老陈搞成了“霸王硬上弓”。 想办事,还不想多花钱? 老陈想的太美了,老段这种老江湖,怎么可能服软呢? 老陈还是太急了,而且太迷信资本的力量了。 一个“盛大盒子”、一个“突袭新浪”,都有点一意孤行,不管不顾的感觉。 隋波对此,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只能理解为,老陈被“首富”这个名头弄的膨胀了。 否则真的无法解释,以老陈的精明和对政治的敏感度,怎么会搞的这么草率! 要想收购像新浪这样,虽然实力不强,但名气和潜在的舆论影响力非常大的公司。 一定要非常谨慎的去处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功夫在诗外! 除了原股东和管理层需要深入沟通,进行利益交换外,像陈彤这样的核心骨干也需要提前解除、安抚。 当初盛大收购失败,据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管理层抵触”,指的就是陈彤等人。 而且还需要和有关主管部门提前沟通,如国新办、文化部、版署、工信部等,取得谅解以及保证在舆论方向上的正面引导。 最重要的是,隋波还需要考虑,收购后的整合问题。 新浪的文化和易趣体系的文化大相径庭,而且门户网站所代表的“网络媒体”的性质又特殊…… 怎么才能进行恰到好处的融合? 既不失去新浪本身的媒体基因和新闻属性,又能将易趣体系的文化,渗透到新浪团队? 哪些管理层留用,哪些干掉?…… 有太多层面的细节问题需要考虑周详了! 隋波感觉在这件事上,他一定要谨慎。 最好多咨询一些人的意见。 正好他这段时间在筹备易趣的“智库”(智囊团)。 已经邀请了帝大一些教授,担任易趣体系的顾问。 这些顾问将以易趣旗下几家公司中出现的问题为课题。 在互联网产业与经济研究;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影响;互联网在知识产权、网路治理、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研究等方面,进行调研诊脉。 收购新浪,和“合并”腾讯不同,社会影响非常深远,会涉及到政府、业界、学术界等多方的反应。 隋波觉得以他现在的阅历,对国家各阶层的认知程度,还有不足之处。 咨询一些关系相熟、值得信任的顾问和专家,就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帝大的资源,这个时候也该用一用了…… 隋波现在,可是帝大的一张“名片”! 对了,另外也可以让左清泉去问问她父亲。 作为三代从政的家族,左父虽然在府内职位不算太高(司局级),但关系人脉极广。 越是他那个级别,消息反而越灵通。也可以听听官方的倾向性。 一番考量后, 隋波还是决定,新浪还是要收购的! 想想前世,后来阿里投资微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了大半年,谈判42次,才以5.86亿美元拿下了新浪微博约18%的股份。 而且还在支付接口、官微、数据合作等商务合作上,有着诸多限制…… 可以说,费力不讨好! 现在能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拿下新浪,无疑是非常划算的! 随着易迅,还有接下来百度的接连上市,“易趣系”即将开始进入一个迅速膨胀期的关口。 在这个时候,隋波更需要一个重要的媒体出口! 易趣系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并不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阻碍”,而是“推动力”和“探路人”。 这个观念, 在未来几年里,必须不断的向外传递,并进行舆论引导! 除了掌控易趣系的战略大方向之外, 为易趣系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大环境和政策支持。 这才是隋波这个“掌舵人”,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除此之外, 和官方保持良好和顺畅的沟通; 在业内多结善缘,扶持中小初创企业; 在社会层面,积极利用掌握的财富和互联网技术,参与和推动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 这些也都是隋波和易趣系,之后必须要做的。 想要成就一条“巨头”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啊! ………… 收购新浪的事不急。 老陈当年是在2005年春节,发动“偷袭珍珠港”的。 到2005年3月左右,因为工信部对短信业务的严管,新浪股价暴跌。 而且接下来这半年,正是四通等股东大肆抛售新浪股票套现的阶段,四通的持股会从20%下降到4.96%。 隋波正好可以慢慢的,悄然吸纳市场上的公众股…… 一边先和老段等股东接触,一边悄悄增持股份。 两手准备嘛! 现在易迅上市了,隋波也算放下了一大心事。 小马哥这个前世的“气运之子”暂时臣服,也就意味着,易迅并没有脱离腾讯发展的历史轨迹,甚至有了易信以及背后易趣系资源的加持,易迅必然会更加强大。 从上市的股价和融资规模看,易迅明显比前世同时期的腾讯上市时,规模和影响力更大。 社交这块,短时间内,隋波不用太操心了。 周杰、小马哥、张志东、刘炽平、张小龙、任宇昕…… 这帮人已经强的离谱了! 现在隋波的关注重心,已经回到了百度的搜索业务。 Google上市,不仅对美国互联网市场是个巨大的冲击,百度面临的压力也会激增。 百度美国公司会被打压是必然的,不过这是陆奇需要考虑的问题,正好隋波也可以看看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强,毕竟前世他可是“超级大牛”啊。 但Google在前世时,一上市后,就不惜花费1.3亿美元的猎头费,挖角李开复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甚至为此和微软打了一场官司…… 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隋波必须现在就要考虑怎么应对了…… 提前挖来李开复博士? 不现实! 李开复可不是王坚,他是微软副总裁,在全球科技界名望极高。 先不说微软的反应很难预测,隋波也担心李开复这样的“超级大牛”,能不能顺利融入易趣体系…… 而且,仔细想想,也没有合适的职位安放他。 对王坚,隋波是寄予厚望的,也承诺给予他全力的支持。 百度研究院以王坚为首,这是隋波早就定好的。 那么,只能和Google在市场上硬拼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百度也要尽快上市。 这样,百度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在全球市场和Google竞争。 考虑到前世Google上市后股价不断上涨,对资本市场的热度。 隋波准备让百度紧随在Google之后的半年内上市,这样,Google的股价将会从85美元上涨到200美元以上,翻了1倍多。 这个例子,对百度上市会有着非常好的示范效应。 时间很紧了。 现在就要开始启动百度的Pre-IPO轮融资,尤其是引入中资财团和华尔街财团,为IPO做准备了。 之所以把易迅放在香港上市,而百度还是在纳斯达克上市。 一方面,隋波是按照前世腾讯的案例来操作的,毕竟易迅的业务和用户都在国内。 而百度是全球化战略的先锋,美国资本市场对全球范围的影响力,要比港交所大很多。 另一方面,易迅几乎没有经过融资,没有那么多股东利益方。 而百度之前的几轮融资,投资人包括了红杉、KPCB、软银等,本来就是为纳斯达克上市准备的。 同样,在易迅,隋波没有采用AB股的模式,可以在港交所上市; 而在百度,隋波依然通过星河控股持有B股(10投票权),也只能在纳斯达克上市。 ………… 在香港的一段时间里,隋波一边陪伴叶薇,一边操控易迅上市。 同时在思考着接下来的一系列战略。 可以说,过的非常充实。 2003年4月20日,易迅正式在联交所上市交易。 发行价8.8港元,当日上涨22.6%,收于10.79港元,随后,保荐人高盛在30日完成了超额配股权的配发,共超额配发7500万股,每股8.8港元,额外集资6.6亿港元。 也让易迅这次上市的募资额达到了50.6亿港元。 易迅上市顺利完成。 隋波随后和易迅管理团队一起回到深市。 他也参加了在原腾讯办公室举行的庆祝活动,并发表了演讲。 以隋波这些年练就出的演讲(鸡汤)功力,自然让原腾讯的员工们一个个心潮澎湃,对易迅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就在他准备结束在南方的行程,准备回京时,却接到了宋健的电话。 宋健这时正在珠海拜访大客户格力。 知道隋波回到深市后,打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来一趟珠海,和格力的老板董小姐见一面? 隋波听他这么说,愣了一下。 以隋波今时今日的地位,影响力早已不仅仅是在互联网这个圈子了。 在国内的经济界和财经圈,也算是一号人物。 最近的中国商界里,最热闹的事,无疑就是国美格力之争了…… 而国美最近正在筹备通过中国鹏润,借壳上市的事情,老黄也在香港。 不过隋波在香港的这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机会遇到。 2004年,同样也是线下零售行业的上市年。 永乐、苏宁都在筹备上市,老黄的国美也走到了借壳上市的最后一步…… 隋波一直都清楚, 易趣作为线上零售渠道,和线下零售连锁之间,迟早会有一战。 但在他的预计中,这至少要到08年,电商行业大爆发的时候了…… 现在,正值国美和格力两家决裂,比较敏感的时候。 易趣和格力如果联手的话,是不是会刺激到老黄呢? 不过,论资本、论影响力,他隋波自然不会怵老黄就是了! 见啊!隋波直接就答应了。 董小姐可是非常厉害的企业家,他还是很佩服的。 结交一番没有坏处。 说起来,在实行了“合伙人会议”制度后, 隋波几乎全面放权,业务方面全部由管理团队来运作。 除非大的决策才由他拍板。 他现在所有的工作重心,都变成了战略布局和资本运作了…… 可是作为老大,像这种“王对王”的时候,他还是需要出来站台的。 或许,格力就是易趣打开大家电市场的一个契机!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传奇1997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传奇1997》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传奇1997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传奇1997》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