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星魂计划”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传奇1997第三百一十三章 “星魂计划”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永乐的事情,隋波并不太担心。 首先,陈晓不是普通人,他是个非常“狡猾”且“精明”的商人! 在前世,国美收购永乐一役中。 虽然形式比人强,但陈晓所采取的一系列举动,依然堪称“经典”,各种手段招数齐出。 不但在和老黄的谈判中极为强悍,寸步不让; 而且在和国美谈判期间,还不断放出永乐向苏宁抛出“橄榄枝”、美国百思买也“觊觎”永乐的传闻。 更和大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要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深入合作…… 不断增加谈判筹码。 这才逼的老黄最终让步,国美还是按照陈晓提的条件,以高溢价的“股票+现金”方式,完成了对永乐的收购。 其次,易趣持有永乐上市后19.5%的股份,是仅次于陈晓的第二大股东。 像并购这种重大事项,也必须召开董事会讨论。 易趣目前在永乐董事会有2个席位,同样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换句话说, 只要隋波不同意,任何重大事项和交易,都不会那么容易达成! 所以,永乐的事情倒不是很着急。 ………… 隋波在去魔都之前,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和主管部门沟通,在星河集团的“芯片”和“操作系统”项目上获得支持! 2006年,在国产芯片领域,是异常惨痛的一年! 先是年初,“汉芯造假”案被曝光。 这无疑是对国产半导体产业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汉芯事件后,科技部开始严查863项目执行情况。 方舟项目又浮出了水面…… “方舟一号”在01年“横空出世”时, 号称独立研发出国内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实用化微处理器芯片。 也因此被媒体称为是:“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与“汉芯骗局”不同,方舟是的确研发出了CPU! “方舟1号”CPU芯片产品,采用了自行设计的32位risc指令集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面向网络应用的CPU芯片。 它具有速度快、成本低、集成度高等特点。 0.25微米cmos工艺、cpu核心工作频率为166mhz,每秒能执行2亿条指令; 具有完整的mmu功能,哈佛总线结构,集成了8k指令高速缓存和8k数据高速缓存; 外部存储器控制器使该芯片能直接与闪存、主存直接连接; pci总线控制器可以连接大量的pci外部设备; 其他外部设备,如中断控制器和时钟定时器等则进一步简化了系统的设计…… 与当时国外同类芯片相比,“方舟1号”技术性能相当,在嵌入式CPU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方舟1号”芯片遇到最大的问题在于, 光研发出CPU是不够的…… 缺乏生态体系的CPU,根本无法具备商业价值! 想一想微软+英特尔、苹果+AMD的深度绑定,就能明白。 以芯片巨头英特尔为例,其做出的不只是一个CPU,而是培育了一整个基于Intel CPU的生态系统: 首先是核心元器件。 其次,是无数小的Design house(设计公司)围绕Intel做公板、做产品创意、做产品原型、做差异化做优化。 最后才是面对市场的企业,从Design house挑选产品原型,做商品化包装。投放市场。做品牌、做销售、做客户服务。 一颗芯片从生产完到用户使用,需要经历多少的流程? 用户使用的不是芯片本身。 而是构建在芯片之上的硬件主板、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海量的应用软件! 所以,方舟团队要想让CPU商用,难度可见一斑。 之后,为了搭建基于方舟1号CPU的软硬件,方舟团队急剧扩张。 从一个只负责CPU设计的团队, 扩充到包含了design house硬件设计团队、操作系统适配团队、关键软件移植团队等等一直到最终用户服务团队的“豪华配置”…… 同时,为了摆脱英特尔CPU+微软Windows系统的垄断联盟。 方舟CPU选择了搭配Linux操作系统运行。 但这套组合的“用户体验”如何呢? 四个字:非常难用…… 别人发给你的office文档,你根本打不开,这还怎么办公? 还有浏览器、播放器等13大类50多项bug,亟待解决…… 整个软硬件生态系统的培育,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方舟团队想用区区不到两千万,想把整套CPU产业链建立起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方舟就这样被“生态建设”给拖死了…… 到了2006年,随着“方舟三号”芯片迟迟不能量产。 科技部严查后才发现: 方舟的问题,还不仅是在市场上“无法打开局面”的问题。 还有方舟的负责人李德磊,通过一系列股权操作,已经转变成大股东;投资方舟大厦也存在可能挪用国家拨款研发资金的问题…… 而这时,商人李德磊觉得钱也赚够了,不愿意再为方舟做软件生态系统的深度开发。 于是直接宣布,放弃方舟芯片的后续研发! 这直接导致方舟3号芯片搁浅,黄了…… 从01年“方舟一号”破空出世,到06年“方舟3号”搁浅。 六年恍如一梦! 而“汉芯骗局”和“方舟败局”对中国社会最大的伤害, 不单是坑了国家多少个亿那么简单…… 而是严重腐蚀了国人对“中国芯”投注的巨大热情与期盼! 此后,在国家层面, 对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方面的研发投入资金支持,几乎彻底停止。 在那之后的多年里, “龙芯”等其他默默耕耘的中国企业,也都多少在舆论上受到了负面的质疑…… 所以,隋波现在最需要做的事, 就是“力挽狂澜”! 绝不能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和操作系统的研发,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像前世那样陷入停滞! 这将是对所有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中国半导体事业的那些先辈们,最大的“伤害”! 从50年代开始, 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学成归国,投身于半导体科学的研究。 我国半导体事业曾经有过“梦幻”开局: 从1954年,中国半导体的“开山鼻祖”黄昆先生,在帝大物理系开设“半导体物理课”,1977年,黄昆担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开创了我国在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学的研究工作起。 到被称为“八级钳工科学家”的王守武先生,在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组建国内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1958年就拉出了我国第一根硅单晶…… 与两位先生一起的,还有一连串熠熠闪光的名字: 谢希德先生(中国半导体之母,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 汤定元先生(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 洪朝生先生(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吴锡九先生(中国第一代晶体管、晶体管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奠基人); 林兰英先生(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先后研制成第一根硅单晶、第一根无错位硅单晶、第一台高压单晶炉,为我国微电子和光电子学奠定基础)…… 正是他们从无到有,开创和奠基了新中国的半导体事业! 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前辈们,也培养出了本土第一批半导体人才。 这些学生中, 就有现在帝大微电子所所长王阳元院士、华晶电子总工许居衍院士等,在七八十年代接棒“中国芯”的主攻手位置。 从80年开始, 为了在半导体产业进行攻关,改变缺乏产业化和持续更新“造血”能力。 中国又以市场化和运动式集中攻关并行,换取技术进步和产业跨越的机会。 从86年提出的“七五”“531”发展战略,到90年实施“908工程”,95年确定“909项目”…… 中国在探索芯片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一路蹒跚,但依然百折不挠。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砸锅卖铁”,也要把芯片搞上去! 可以说, 即使目前国内的芯片产业,依然和国外有着巨大的差距…… 但这已经是无数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前辈前仆后继,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在新中国半导体事业上不断开拓和努力的结晶! 如果就因为“汉芯”和“方舟”,两个失败案例, 就令国内刚刚起步的半导体产业化进程,受到重挫。 从而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值快速更新换代的关键阶段,失去追赶和超越的最佳机会…… 那也太可惜了! 更对不起,那些伟大的前辈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就在今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 “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是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史称“01专项”。 “国产高性能SOC芯片”(系统级芯片)、“面向网络计算机的帝大众志863CPU系统芯片及整机系统”、“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等课题,随之确立。 未来国家在超级计算机上的“申威”CPU芯片(魔都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北斗卫星等军工领域的“龙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都是源自于此计划。 而“核高基”的重要特征,就是“企业牵头主导”。 如何在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是“核高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所以,隋波就想借着,这次星河集团在“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投资布局…… 给主管部门一个“Plan B”方案: 那就是,除了现有“01专项”的国有重点课题之外, 以星河集团这样的互联网大型民营集团公司为主体,通过对产业前沿发展方向的市场判断(移动互联网),对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相关软硬件等领域,进行投资和布局! 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以互联网内容、产品、服务为生态, 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向自有核心技术方向转换! 只要我们抓住时代机遇,和国外同时起步进行研发…… 将有很大的机会在下一个十年,实现弯道超车! 换言之, 给予星河这样的民营企业在芯片、操作系统等产业化研发上,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资金,星河自己有…… 但政策和人才,却需要相关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 这样一来,对国家而言, 民营企业可以调动大量社会资金,进入相关技术研发领域; 在市场上可以更加灵活,会更注重用户体验和生态建设,是国有企业“专项课题”的有益补充。 而对星河集团而言, 想要在自主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取得成功…… 除了自身资金的投入和国内外优秀人才的挖掘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官方的支持! 尤其是一些国内半导体领域领军人物的“智力”支持。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整体落后,并不代表国内最顶尖的那群科学家在技术上落后…… 一切现代科技产品的根基,都是基础学科。 而这种国家“战略级”的人才资源,只有国家才能掌握和调动! ………… 随后的一周时间里, 隋波陆续拜访了信产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门领导; 并与帝大、水木、中科大、北邮等高校的计算机、微电子、信息工程等众多研究院和相关专家、学科带头人进行了交流。 隋波向他们推介了星河集团即将开展的一项新的计划——“星魂计划”! 所谓“星魂”,既寓意这这个项目将会是整个“星河集团”的“灵魂”; 更是针对中国“缺芯少魂”的现状,面向未来,在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领域进行“攻坚”的决心。 而这一番拜访和交流,才让更多的高层领导,和相关半导体行业内的专家们,明白了隋波和星河集团,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向“上游产业链”进军。 “星河集团将先期投入100亿, 用于自有知识产权的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及软硬件生态的研发!” 这时候,中央财政对“核高基”的专项基金拨付预算,也才328亿。 星河集团在这个市场上所有企业,都“万马齐喑”的时候,敢于提出这样一个堪称“气魄宏伟”的计划。 对于隋波这个年轻人的魄力、勇气、决心。 也让很多人刮目相看…… 隋波现阶段,其实也没有太高的期望。 毕竟星河集团真的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破局,最终还是需要靠自己研发的产品、生态,和市场竞争! 他只是希望先在有关部门,和一些国内极具声望,且“桃李满天下”的院士们面前,“挂个号”。 等到再过两年,市场机会来临时, 星河集团将会面临全球范围和苹果、Google等国际巨头的竞争时,某些关键时候,能够得到官方的支持,不会受到“市场外”因素的影响…… 而当一些国企的“课题”研究进展不顺利时。 里面的那些核心研发人才,也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还有星河系这个“希望”。 主动来投! ………… 就这样,一直到9月初。 隋波才忙完了在官方和学术界的“吹风”之旅,并将现有星河系的互联网业务梳理完毕。 他乘机飞抵魔都,开始了“新星河”的二次创业之路!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传奇1997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传奇1997》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传奇1997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传奇1997》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