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非百姓之凉州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晋末多少事第八百九十一章 非百姓之凉州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这就是因为王谢两家所代表的,只是一群各有所求的世家的整体利益,却不能真的让这些人甘心为王谢两家赴汤蹈火。 杜英看了一眼那些出身也同样各不相同的人们。 曹家、谢家等等都在其中。 说实话,杜英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他们,或者说,杜英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凉州地方世家看在眼里。 姑臧城中,鱼龙混杂,但不管怎么说,能在姑臧城中立足的,也都是有野心、有底蕴的家族,而连姑臧城都挤不进去的家族,势力可想而知。 他们或许是一郡的地头蛇,可是现在跑到姑臧,完全威胁不到杜英,而且王师横扫凉州,就算是在他们的地盘上,谁又敢向杜英叫嚣? 知道这些家伙根本就没有骄傲的资本,所以杜英也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诸位远来辛苦。”杜英施施然说道,“此次凉州平乱,也有赖于各家的支持,本都督会一并奏明朝廷,论功行赏。 当然,诸位能够攘助杜家,救家父于姑臧混乱之中,杜家也不会忘记诸位的帮助,到时候家父或者家兄,会和诸位商讨合作事宜。” 杜英显然并不打算和他们谈,也没有这个必要。 他只需要从杜明或者杜葳那里得到一个结果就好了。 遵从都督府命令的,大家当然可以好好合作。 不愿意听命的,也由不得你。 想要借助都督之威势,趁机瓜分掉其余世家利益的,也不在少数。 借助外力、吞噬对手,本来就是世家惯用的伎俩之一。 这些家主们虽然心中不忿,觉得是遭到了杜英的冷遇,但是当他们看到王师的骑兵已经逐渐收拢汇合的时候,一个个又露出笑容,连连说着些“不敢不敢”、“都督放心”之类的客套话。 杜英也没打算当真,甚至都懒得和他们寒暄,径直和杜明在前策马而行。 看着器宇轩昂,威严有加,压的这些世家家主们都要喘不过气来的杜英,杜明喃喃说道: “苍天不薄我杜氏邪!” —————————————— 出现在杜明眼中的姑臧城,说“物是人非”,好像也有所不妥。 因为姑臧也有所变化,原本聚集着大量关中流民,混杂着西域、草原等地杂胡的外城,正在大兴土木,一处处临时安顿的窝棚在城外和贴近城墙的位置搭建起来,甚至城墙下的藏兵洞都被利用起来。 而之前城内诸多胡乱搭建的屋舍,现在都被拆开,新的房屋正沿着主干街道拔地而起。 四处烟尘滚滚,往来丁壮发出整齐的号子。 杜明顿时瞪大眼睛: “这是?” 杜英行在他身侧,兴致勃勃的说道: “姑臧虽然是凉州第一大城,繁华汇聚之处,但父亲之前所见之繁华,也不过只是内城之森宅大院、外城之商贾往来。 然而这繁华之下,却从来没有人注意过,外城脏乱、流民汇聚,市场之上,恶霸横行,黑市之中,物价混乱。 百姓想要活命,就需要出高价在黑市之中购买货物,以至于一天所获,所剩无几,都成了黑市帮派之收入。 至于这些收入流入了何处,阿爹应该比我清楚吧?” 杜明讪讪一笑。 内城之中各家,基本都是黑白通吃。 杜英显然也早就从杜葳那里得知,因此杜明也没必要向他隐瞒。 “凉州之繁华,只是世家少数人之繁华,外城满是插标卖首,如此繁华,不配称之繁华。 余可以向爹爹保证,就算入城的不是王师,而是氐人或者羌人,只要对这里的百姓稍微好些,能够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或许他们就会全力支持氐羌之政,可对?” 杜明叹了一声: “此话不假,所以我等常说,凉州,是张家之凉州。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凉州,还是诸多世家之凉州······” 说到这儿,杜明的声音顿了顿。 杜英明白他的意思。 唯独不是百姓之凉州。 历史上的凉州,面对前秦进兵,不战而降,后来吕光割据,也颇为配合,便是因为百姓才不在乎什么胡汉,而世家们,更是一群墙头草罢了。 “因此凉州顽疾,你们也都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而或者本身就是导致顽疾的人。”杜英指了指正在大兴土木的街道,“既然知道这里藏污纳垢,那余也索性打扫一下。 王师出动,将百姓安置到城墙内外,趁着现在并无冬日的寒风大雪,百姓也可以暂时安居。 而借此机会,余派遣吏员,带着王师清扫城内垃圾、疏通河道,街道上铺设青石。 说起来也是有趣,关中的不少州郡,街道上还没有铺设青石,而姑臧背靠祁连,靠山吃山,这石头倒是来的又多又快。 同时余还让有经验的吏员设计城中排水,否则按照之前污水横流的场景,那恐怕有朝一日,摧毁凉州的,并不是战乱,而是疫病。 凉州也就是得益于冬季天气严寒,而且缺少水源,没有那么潮湿,疫病才没有如同南方荒蛮之地那般频发。 城内屋舍,多半都是临时搭建的危房,也不知道传承了几代人了,张家从未有修缮之意。我看啊,多半像是当初逃难的那一代百姓仓促搭建的。” 杜明点了点头: “不错,当初咱家也曾经住在外城,混乱之中,无人核实身份,所以只好屈······暂居此处,后来你大父得到先,先凉公之信任,方才进入内城。” 以后没有凉王,朝廷承认的只有凉公,所以之前曾经称王称帝的张家人,自然也不能称呼凉王。 “所以啊,都拆了,肃静。”杜英笑道,“王师就近寻找木材,或者从这些拆迁瓦石中寻觅,加上茅草,短期内也能搭建起来一批房屋,而之后,余还是更倾向于搭建砖木混杂的屋舍。” 杜明忍不住尴尬的提醒道: “仲渊,想法虽好,但凉州······何处寻觅那么多砖瓦?” 砖瓦,也都是要烧制的。 杜英笑道: “王师将那么多百姓驱赶出城,自然也不是让他们在城外等着。从关中过来的工匠,将会组织他们搭建一批工坊,包括但是不限于冶铁、烧砖、造纸、纺织等等。 正好关中工学院第一批进修的学生,都已经毕业了,拉来转一圈,就当是实习了。” 工学院成立时间不长,但第一批学生本来就是各个工坊的学徒抽调过来培训的,底子丰厚,不需要从头学起,因此一两个月速成班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晋末多少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晋末多少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晋末多少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