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八章 不枉几日茶饭不思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晋末多少事第一二八八章 不枉几日茶饭不思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慕容垂忍不住看向舆图。 卧榻之侧啊······岂止是有人酣睡,简直就是一群枭雄在虎视眈眈。 有大燕内部的,还有诸如杜英、桓温这些外部的。 又如何能让人快乐起来? “报!城中叛逆负隅顽抗,四处火起!” 外面的声音变得仓急起来。 慕容垂脸色一沉,下意识瞥了一眼梁殊。 这时候传来这样的消息,落在梁殊的耳朵里,显然会让他觉得慕容垂根本没有手腕和力量掌控邺城,从而开始质疑刚刚口头达成的盟约对关中来说太吃亏了。 梁殊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正在开心的啃着鸡腿。 这家伙看上去就跟已经饿了很久的样子,对于外面陆陆续续响起的禀报消息的声音浑不在意。 梁殊的这个反应,显然出乎慕容垂的预料,一时让他有些拿不准梁殊到底是什么态度。 梁殊啃了半只鸡,方才意识到什么,从袖子之中掏出来手帕,抹了抹嘴,好奇的看向慕容垂: “城中风不定,大王不去平定么?都已经闹腾了一晚上了,若是再这样闹腾下去,保不齐就会有一把大火······” 说着,梁殊一只手举着鸡骨头,做出夸张的神情: “‘呼’的一声烧起来!” “报!城南火起!” “报!有叛军自城东和城西两处进攻城门!” 连珠快报,就好像是在回答梁殊所说的话一样。 慕容垂紧紧盯着梁殊,他不知道梁殊是怎么做到未卜先知的,或许是因为他对于城中那些反抗者的手腕和决心有足够的了解,甚至这一份了解还在慕容垂麾下幕僚们之上——在此之前,幕僚们也曾经商议过一场乱起之后他们可能面临的反抗,却也没有料到反抗竟然会激烈到这个程度。 又或许是因为,这一场火中,同样有梁殊的身影。 关中在河北埋下了很多棋子,虽然燕国现在还没有能耐挖出来——一方面是因为没这个洞察的本事,很有可能会牵扯太多无辜的人,进而直接撼动原本就不扎实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慕容氏同样不知道朝堂上到底已经有多少人和关中暗通曲款。 若是有人贼喊捉贼,有人浑水摸鱼,那么最后受损失的还是大燕。 换而言之,现在的慕容垂,对于朝堂上的那些汉人同样没有信心,这也是他更倾向于团结慕容氏本族子弟和随着慕容氏崛起于渤海辽东的那些汉人的原因之一。 现在,慕容垂对老神在在的梁殊,也是无计可施,只好一甩衣袖,说了一声“有劳尊使费心了”,径直走出偏殿。 他也清楚,梁殊说的在理,乱刚起的时候,夜深时分,很多人还在睡梦之中,猝不及防。 而如今大家都反应过来,也意识到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毕竟在此之前,该站队的都已经站队了,现在再跳反也来不及了,人家搜查的兵马都已经冲到自家门口了,若是再不抓紧指挥家中部曲兵丁反抗的话,恐怕就是明日菜市口全家老少人头落地的下场! 因而那些河北世家、军中权贵们,纷纷串联响应,一边放火点燃府邸和屋舍,制造混乱,也表明破釜沉舟之心,一边占据各处街道,互为奥援,阻拦吴王麾下兵马进入。 事到如今,一边是在大呼小叫、宣布对方是逆贼的吴王世子,一边是占据要冲、意图鱼死网破的世家和权贵。 这让那些簇拥在慕容令身边的世家和皇亲们也开始有所犹豫。 吴王到底是什么态度,为何迟迟没有露面? 眼前这位手持金刀,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世子,该不会是在假传王命吧? 尤其是对面的这些家伙,抵抗意志怎么这么顽强? 这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模样,活像是要殉国的忠臣一般。 到底谁才是反贼? 而且率部强攻那些街垒,必然也会损伤惨重,在吴王本人没有表态之前,这些老油子、墙头草们,也开始萌生退意。 再加之街坊四处火起,火光直冲天际,撕裂了浓郁的夜色,更是让他们有些惶恐。 这阵仗,比想象之中的大多了。 这就导致如今真正在奋战的,也就只剩下吴王部曲,疲于奔命。 所以的确到了慕容垂亲自下场的时候。 但慕容垂亲自下场,固然能够表明自己的态度,却也等于坐实了他是幕后黑手的猜测。 对于日后的舆论宣传,显然是很不利的。 否则慕容垂若是假装“后知后觉”、“睡一觉怎么就轮到我当皇帝了?”这样的状态,接着再来一波“黄袍加身”、“三请三让”、“朕都是被迫的”,好一番表演,至少还算是囫囵有个道德礼法上能接受的说法。 “真是着急了呀。”梁殊目送慕容垂离去,笑着说道,“不枉余好几日茶饭不思,也不枉六扇门的弟兄们大晚上不睡觉,放火烧房子。” 说着,他又扯下一只鸡腿,深深吸了一口气: “真香!” 又想到了什么,梁殊喃喃自语: “一场大火之后,邺城诸多府邸都需要重建,我关中现在长于此道。 城池动乱,百姓惶恐、市价飞升,更需要有钱粮入市,以稳定行情,不巧,我关中也长于此道······ 这一次,不管这邺城内谁赚谁赔,关中的那些商贾们,怕是要开心坏了。” 说罢,他叼着鸡腿,去捞羊肉,嘴里含含糊糊又是一声: “真香!” —————————— 邺城内乱,太原王世子慕容楷逃出南门,奔走枋头,慕容令衔尾追击,双方一路恶战。 而邺城内,河北本地世家联合军中非慕容氏的权贵起兵作乱,和吴王部曲僵持一个时辰之后,慕容垂亲率骑兵,全身披挂出现在长街上,接受麾下将领的参拜,下“戡乱”之意。 吴王现身,既已明确表示今夜之乱就是自己的手笔,那些观望风向的世家和皇亲们也不再犹豫,催动部曲强攻街坊壁垒,一场惨烈的巷战从深夜持续到第二天正午。 邺城内,近半数豪宅大院、公侯府邸被付之一炬,捉拿“叛逆”之兵丁,杀入宅院之中,抢掠间阴,无所不用其极——四处燃烧的大火,倒是免了他们放火的麻烦。 一时间,这座河北雄城中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只是有些诡异的是,流的都是公卿王侯的血,位于外城的百姓,几乎没有受到叨扰。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晋末多少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晋末多少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晋末多少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