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九章 修史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晋末多少事第一三九九章 修史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此战之罪也,更是当朝肉食者之罪也。 杜英不由得扪心感慨: 余······终究还是来晚了几十年,未能阻挡那一场天倾之祸。 “书院学生们,每天课余时间,都会自告奋勇帮着修缮整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学者和书院的先生,大家痛心之余,也期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让一些先贤才华重见天日。”罗含的语气颇为沉重。 不用想也知道,那些残片,情况肯定也不容乐观。 杜英本来还想举步去看一看,闻言还是停住了。 血压容易扛不住。 另外还有几道身影正抱着书从外侧几间屋舍之中走出来,一人手里还拿着一张饼子,一边啃、一边嘟嘟囔囔说着些什么。 他们之中的多数人,衣衫不整、披头散发,还都顶着黑眼圈,也不知道多少天没有好好休息了。 “这些又是做什么的?”杜英好奇的问道。 罗含无奈回答: “修史。” 修史,这便是杜英交给龙门书院的又一项任务了。 在既有的《三国志》等史料的基础上,为三国和中朝时期的旧事修史。 而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记录和传承,因为在此之前也已经有不少相关史料。 杜英是期望书院能够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史料和回忆之中总结规律、追思过失。 虽然人们从历史之中所能学到的最大的教训就是学不到任何教训,但是杜英仍然期望龙门书院能够好好回答几个问题。 无论夏商周还是秦,皆以残暴不仁而亡,独汉以强亡,到了三国时期,哪怕三个国家打的热火朝天,但是在对外的摩擦中却从来没有输过,乌丸、南蛮、西羌、百越,哪个不是被吊起来打? 这是为什么呢? 汉之强,强在何处?汉之亡,亡在何处? 至于之后,中朝兴起,成为三国之乱的最大赢家,但很快就是永嘉之乱,盛世景象转眼分崩离析,人如草芥几乎一夜之间。 那中朝之衰,又衰从何起? 数十万曾经征伐天下、无往不利的军队,又为何大败亏输? 曾经在草原上被只占据北方的曹魏都能吊起来打的胡人,为什么席卷成势、轰然南下,所到之处近乎无人能敌? “修的是什么史?”杜英问。 罗含愣了愣,这是都督亲自下的命令,为何会有如此一问? 但是他也知道杜英所想要的肯定不只是“三国史、中朝史”这么简单的回答。 想了想,罗含说道: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所谓修史,并非单纯记述某年某月有某事也,更是要记述从某事中学习到了某种教训,应当做出何等改变······一遍学不会,那就学两遍、三遍。 修史也,修的史书,更是人心。” 杜英叹道: “可令人知前朝之过也?” 等等······中朝在法理上还算是本朝,这就已经算前朝了? 罗含被吓了一跳。 其实他也已经做了心理准备,试问现在都督府上下,可还有一个朝廷忠臣? 君不见原本最坚定的王坦之和阮宁等人,现在都屁颠屁颠的为都督府效劳了。 效忠司马氏,维护世家,哪里有成为新朝开国功臣来的要紧呢? 但杜英现在连掩饰都不带掩饰一下得了,显然也是在暗示罗含,在平时书院的教育之中,强调效忠的这一方面,应该效忠于谁,老爷子最好心里有数。 罗含当即连连点头: “不错,诸如那‘何不食肉糜’,臣······属下敢言,书院士子皆知民间之苦、躬亲之难,定不会说出来。” 杜英看老爷子激动的模样,也明白他大概并不是口误,而是真的早就盼着杜英能够更进一步了。 只要杜英一天还是都督,那么他这个关中书院山长,就只能执关中之牛耳,执掌天下牛耳的还是在江左,在建康府太学中。 而杜英若是向前一步,那关中书院岂不就成了太学? “快了。”杜英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径直向前走去。 罗含听明白了,嘿嘿笑了起来。 而杜英也没有让他再陪着自己向山上走,老爷子腿脚不好的,激动之下再出点儿岔子。 陪在杜英身边的,又只剩下了谢道韫。 她柔柔说道: “罗伯父前半生多被江左学者排挤,斥为另类,所以虽然名声在外,却时常因为学说无人喜爱而郁郁寡欢。 自来了关中之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唯有这对于名望的追求一直没变呢。” “那是因为他办的越多、做得越好,所得到的名望和麾下的弟子都会越多。”杜英笑道,“有付出就有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在关中,余想要的结果,就是人们付出了血汗,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仅此而已。” 谢道韫不由得一叹: “但是就是这么一句,千百年了,唯有那些可以被称为盛世的时候才能做到,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倾尽所有也不过是在艰难求生罢了。” 杜英牵住她的手。 不知不觉,两个人已经走到了半山腰。 杜英霍然转身。 热火朝天的工地从山腰延伸到山脚,而在工地的尽头,一侧是整齐的白墙黑瓦的库房,守护着灾难之后这个民族为数不多的智慧结晶,另一侧则是错落有致的茅草屋,传来琅琅的读书声,甚至压过了工地上的号子声,那里存续着这个民族继续向前进的希望火种。 工地上的号子声霎时间偃旗息鼓。 工匠们仍然在卖力干活,但是他们选择让书生们敞开嗓门、心无旁骛的背书。 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是自己这一代可能已经没有机会进入书院获取知识,但是他们的下一代,一样有这样的机会。 寒门子弟、黔首后人,如今正坐在那茅草屋中。 所以无论喊不喊号子,工匠和丁壮们都愿意为建设这样的书院出力。 他们不只是在建设一座座屋舍楼阁,更是在建设下一代人的希望。 在这乱世之中,最弥足珍贵的,就是希望。 目光越过书院,继续向北眺望,麦色青青,大片的土地正在开垦,城镇隐隐,新的村落出现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太平岁月、祥和时光,如同画卷一样,在眼前铺开。 “夫君,大好河山啊。”哪怕众目睽睽,谢道韫仍然主动握着杜英的手。 杜英能感受到她手指的细微颤动。 23shu8*com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晋末多少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晋末多少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晋末多少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