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零章 杜英的钓鱼行为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晋末多少事第一五零零章 杜英的钓鱼行为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船已经上了,想下又下不去,想开又开不了。 因而雍瑞又怎么可能不心力憔悴? “都还没有到老当益壮的年纪,说什么不能相比?”杜英哂笑,“余也是千万里奔波,连那京口都走了一遭,也没见多几根白发呢,所以······” 他盯着雍瑞的眼眸: “当断则断,不断则乱,反受其害也。” 雍瑞默然。 他觉得杜英的目光似是一把利刃,直接剖开了他的心,看出了内心所想。 杜英好整以暇,似乎在等着雍瑞的回答。 在他的身后,百余骑兵肃然而行,微微弓腰而手握横刀。 一样曾经身临战场的雍瑞,很清楚这是骑兵将要冲锋的姿势。 虽然只有百余人,但是无不流露出沙场百战的精锐气势,这偌大的南郑城中,想要找到能够阻挡这么一支骑兵的,恐怕很难。 轻轻叹了一口气,雍瑞说道: “有时的确是身不由己,让都督见笑了。” 显然他虽然知道杜英说的道理,但是身在中间,左右权衡、无从取舍,还是难免有所犹豫的。 杜英笑道: “余此次前来,就是想要帮着刺史下定决心。” 雍瑞背后一阵寒意,话都说这个份儿上,他哪里还能不明白,之前那个一路潇潇洒洒的杜都督,根本就是在扮猪吃老虎。 这简直就是明晃晃的钓鱼行为,而很不幸,已经完全放松戒备的梁州世家,这一次难免要被抓一个现行,恐怕要有劫难了。 “余自作主张,当了一回月老,介绍令女和余麾下的韩胤相识,儿女情长,愿结为伴侣。”杜英话锋一转,落到这上面,“虽然是他们两情相悦,且余也觉得门当户对,但未免有先斩后奏之嫌,要先给刺史赔个不是了。” 说着,杜英像模像样的躬身拱手。 雍瑞的心思已经飘到了梁州世家这一次应该如何自保,如何全身而退上,不曾想杜英突然提到这件事,一时间恍惚,差点儿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他还是敏锐的听到了“门当户对”这四个字,心里更是“咯噔”一声。 雍家,是梁州的老牌世家。 韩胤,是南下的流民。 两者之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很难是门当户对。 除非······从雍瑞是梁州刺史,而韩胤也已是方面大将来说。 抛开世家不谈,单纯从官职上来看,倒也配得上。 可世家如何能不讲究门楣? 这桩婚事本来就是木已成舟,人家小男女远在京口,雍家想要提反对意见也没办法,但饶是如此,雍家上下不少族老都来闹了好几次,坚决不同意把雍家的女儿许配给一个流民武夫,但都被雍瑞给压了下去。 如今杜英却直接定义为“门当户对”,那显然就是要让世家子女和平民之间的通婚变得毫无争议。 世家若是不同意,那就······没有世家好了。 杜英是笑着说的,是看上去真心实意拱手致歉的,但是他的一举一动,在雍瑞的脑海中回放,只觉得寒意沿着脊髓直上。 他颤颤巍巍的拱手还礼: “两情相悦就好,余无他求,唯感谢都督对小儿女的照顾。” “小事。”杜英摆了摆手。 行进之间,街坊中的百姓都闻声涌了出来。 仓促抽调来的吏员乡兵正艰难的维持秩序。 杜英放慢步伐,看着路边看热闹的百姓们,沉声说道: “刺史,余观城中百姓,面有菜色啊。” 雍瑞的心早就“哇凉哇凉”的了,此时闻言反倒是没有升起什么波澜,苦笑着说道: “梁州多山地,本就贫瘠,再加之昔年司马勋主政梁州之时,穷兵黩武,百姓积贫积弱,如今反而已算有所起色了。” 杜英回答: “同样是贫苦之地,余路过岐山、凤翔等地,看百姓红光满面、兴高采烈,显然和汉中有所不同。 且汉中和巴蜀通商,是开设榷场之处,往来商贾众多,百姓就算是为这些商贾打打下手、开设一些服务于榷场的产业,也能够维持温饱,但是余看城中百姓,似乎并非如此。 而城中街道,多有萧索破败,更无预料之中的繁华景象,试问那些鱼贯入长安的商贾,都是从何而来,又在何处歇脚? 难道这南郑城里,还别有洞天?” 眼前这些围观的百姓,在杜英看来,和自己之前在关中等地见到的百姓,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他们对于杜英的到来并没有那么热情。 不是杜英自夸自擂,而是他在关中所到之处,无不都是想要仰慕都督天颜之人,而杜英也能够看出来,这些百姓脸上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 这说明关中新政在真真切切的改变他们的生活,而百姓们也真真切切感念杜英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因而杜英有此一问,直接让雍瑞脸色大变。 这简直就是在直接问雍瑞,怎么当的本地父母官? 对于杜英的问题,雍瑞其实是知道答案的。 从巴蜀来的商贾,第一站落脚之处,并不是城中,而是城外。 世家,并非完全都是故步自封之辈,他们一样擅长博采众长、化为己用,否则也不可能在风云多变的乱世里还能混的风生水起。 梁州世家就把关中集市那一套给搬了过来,在城外各个家族的驻地开办集市、招徕商贾,甚至还和巴蜀的世家签订长期的供需协议,成为巴蜀商贾固定落脚和贸易之处。 只不过集市最终的受益者显然主要是世家,那些忙碌在集市之中的本地人,起早贪黑只能赚来一份养家糊口的钱,又如何不会面有菜色呢? 关中市集的财富,显然流入了寻常百姓家。 而梁州市集的财富,则依然汇聚在世家的手中,偏偏世家还能够以此做文章,表示自己对关中新政的支持。 你看,我们都已经积极通商、为本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了。 杜英在来之前,就已经通过本地的六扇门搜集到了大量的情报,对于这些情况多少都有了解——杜英一直眼馋巴蜀,所以作为沟通巴蜀第一线的梁州,又怎么可能没有六扇门的探子? 显然梁州世家还是太低估六扇门的本事了,或者说他们当惯了地头蛇,所以对于一向对他们比较宽容的都督府,根本没有多少戒备之心。 雍瑞一时讷讷不敢言。 杜英轻笑一声,至少雍瑞还算是个老实人,没有满嘴胡吹。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晋末多少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晋末多少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晋末多少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