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五章 愿为都督驱策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晋末多少事第一六七五章 愿为都督驱策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而都督和大司马之间······也算是半个连襟和前后辈了。 所以,现在这整个南方正统朝廷所属的各个势力,根本就是皇室和世家这一大家子掌权者的内斗而已。 老丈人和女婿,女婿和女婿之间斗的不亦乐乎,甚至可以作为中间纽带的人,还能够在两个阵营之间因地制宜、反复横跳。 毛穆之他们忍不住腹诽,如果此时是在建康府,这位“杜夫人”肯定摇身一变又成了朝廷的“新安长公主”。 甚至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之前大司马和会稽王好像还打算让长公主和桓家子嗣联姻来着。 那么······人家一大家子斗来斗去的事,我们这些人跟着瞎掺和什么? 换而言之,如果真的一方战胜了另外一方,都是一家人,大不了软禁起来了事,甚至之前就已经听说,朝廷的谯王司马恬已经在关中都督府之中担任要职,更不要说桓温的亲弟弟桓冲此时就带着精锐兵马准备在敦煌为杜英开疆拓土呢! 这层层错乱的关系之下,也意味着各方高层之间绝不可能真的行赶尽杀绝之事,不知不觉的,他们的关系早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杀谁亲族的话,说不定连自己都得牵扯进去。 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愚忠于大司马呢? 说不定大司马被俘了之后,杜英还会给他拍拍灰尘,因为座上宾呢,到时候苦了的还不是我们这些咬着牙不投降的人? 毛穆之已然开窍,旋即恭敬的说道: “郡公日理万机,本应有重任在肩,却能够抽出时间来街上寻末将,想来是有要事要吩咐了。” 从刚刚见面时的“败军之将”变成了现在的“末将”,毛穆之显然已经渐渐完成了思想转变,开始以杜英的部将自居。 杜英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个称呼的微妙变化,当即笑道: “算不上日理万机,盖因现在余所头疼之事,还非得需要将军相助一臂之力不可。” “属下当不得郡公如此高看,郡公不妨以宪祖之表字称呼之。”毛穆之也不遑多让,有台阶就抓紧下。 “宪祖啊,郡公之名,也略显生疏,不如还是称呼‘都督’吧。”杜英笑眯眯的说道,打量着毛穆之,似乎对于毛穆之的上道儿很是欣赏。 毛穆之早就听闻了“都督”两个字在都督府体系内的分量,这一刻,他也难免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最终选择单膝跪地,直接行礼道: “属下无用七尺之躯,愿为都督所驱策!” 杜英哈哈大笑,再次伸手搀扶,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礼节性的虚扶: “宪祖能为我所用,关中之幸事,天下之幸事也。” 这说的毛穆之都有些惭愧觉得自己当不起,而杜英不等他开口谦虚,便直接说道: “如今的确有事关平定天下之要务,劳烦宪祖为我分忧。” 原本张玄之说的是让毛穆之可以自由的领略一下关中新政的风貌,而且最终选择投靠都督府与否都无妨,大不了就是去敦煌和桓冲一起吃沙子,以后若是能平定西域,何尝不是开边之大功? 结果现在杜英亲自上街来请,毛穆之心里实际上已经有数。 若不是都督府着急想要对付荆州又苦于无从下手,何必让都督劳尊,还得让长公主随着,以示重视呢? 不过方才已经迈过心理障碍的毛穆之,此时倒是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实话实说,杜英对于他这个降将的确尽仁尽义了,毛穆之也不是那等恩将仇报之人。 且有习凿齿在荆州操控,大司马座前,自己怕也是真的回不去了,此时若是不抓住机会,怕又是前路茫茫不知去向。 “都督但说无妨。”毛穆之诚恳道。 “走,回府细说。”杜英笑道,接着看向新安公主,“殿下何去?” “蜀中战乱多时,经过户籍统算,城中孤儿寡母不在少数,妾身且先去主持安顿。”新安公主拍了拍额,“怕是又要忙碌几日了。” 战乱不停,就永远有流离失所的破碎家庭需要安置。 “流民没有新增太多吧?”杜英问。 新安公主一边向已经等候的马车走去,一边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 “还好你们打的够快,不算多。” 毛穆之等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百姓流离失所,大概要拜他们所赐,而“打得够快”,又好似在嘲讽他们的无能。 不能打仗,但是很能霍霍百姓的形象,似乎已经跃然眼前。 杜英笑着说道: “拙荆顽劣,诸位不要往心里去。” 无论是站在哪一边,我们也不敢和杜夫人,或者长公主斤斤计较啊。 毛穆之等人腹诽一声。 同时,毛穆之颇为好奇的问道: “夫人千金之躯,还要忙碌这些事?交给下人去做就可以了。” 杜英摇头说道: “百姓之疾苦,只有亲眼所见才知其苦;百姓之所需,只有亲口相问才知其所需。 所以今日到市井之中走一遭,看看这犍为郡的风貌,便是不为了诸位,余也要来这么一趟的,这也是余到了一个地方之所必行。 不过余毕竟没有三头六臂,并非所有都能看在眼中,也来得及去听,所以就只能让夫人们为之代劳了。 更何况方才宪祖所言并不全对。” 毛穆之恭敬说道: “愿闻其详。” 杜英伸手指了指新安公主匆匆离去的背影: “哪里有什么千金之躯,至少在我关中都督府之下,所谓的长公主也不过只是一个女官而已,既然为官,便是为百姓之父母青天,若是不能事必躬亲,又如何做好父母官? 在都督府,没有什么身份血脉的高低尊卑,只有官衔上的不同和分工上的不同。 余添为都督,便是负责都督三州军民政务,尔身为将军,便是指挥大军纵横交战,这些都是职责所在、分内之事,若是余有所做不对之处,尔这个将军就应当提醒劝谏,而如果是余觉得汝有不妥之处,自然就会要尔给出一个解释。” 顿了一下,杜英展开说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过君在后,总是要给众多臣子和百姓一个交代的,所以将领有在战场上肆意排兵布阵之权,君王也有向将领要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以安抚人心之权,如此各取所需,方才能够让各自的工作都按部就班,如此可对?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晋末多少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晋末多少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晋末多少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