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五章 为他人作嫁衣裳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晋末多少事第一七八五章 为他人作嫁衣裳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桓豁开口。 听到“做嫁衣”这三个字,这句诗就已经涌上心头。 他也是一员儒将来着,抛开立场不谈,关中的报纸、诗词和故事,他都爱看。 尤其是这句诗,配上报刊上的《贫女》故事,可是曾经在家中后宅里掀起过不小的波澜,惹得夫人小姐各个垂泪,为此夫人还擅作主张,拿着自己的俸禄施粥,让桓豁哭笑不得。 作为一个清官,他的俸禄也不高,去掉了平时赏赐、抚恤部曲的,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折腾。 不过夫人是为了做善事,桓豁也不好多说什么,无奈跟着饿了两天肚子,怎能不印象深刻? “是是是。”主簿没想到桓豁脱口而出,赶忙补充一句,“此七之诗,定是出自杜仲渊之手。此人操控人心之野心,在这字里行间显露无疑。” 桓豁默然。 说是《贫女》,而实际上贫女代指的又何尝只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贫女?还映射着千千万万世家佃户、流民。 直直的戳人心坎。 在关中新政下,终于不再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这些贫苦百姓们,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同时还能在关中的治理下读书认字,这是他们之前做梦都梦不到的。 因此他们愿意报答杜都督的恩情、为杜都督而战。 因此他们愿意捍卫属于自己的田地,为保卫关中而战——想要让战火不延烧到关中的土地上,那么自然应该把战线推出去;想要让天下更多和自己一样的贫苦百姓都能够得到土地,翻身做主人,那么也自然要把战线推出去。 田地的存在,再加上主簿们的循循善诱,相辅相成,这才奠定了关中王师意志坚定、斗志高昂的基调。 因此,这......? 支军队在顺风仗的时候仍然能够进退有度,不会贪图功劳奖赏而冒进;在逆风仗的时候则能坚韧不拔,即使是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仍然无所畏惧。 这些······是桓豁想要培养的,可是现在主簿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关中的基础,我们没有。 桓豁的沉默已经说明他心里对这些都清楚。 可是他又何来的力量去改变呢? 主簿也察觉到了桓豁的尴尬,赶忙找补: “其实我军如今也有我军的长处所在,且一切都还需要慢慢来,不宜急于求成。等到局势稳定之后,大司马肯定也会针对敌之长处、我之短处有所改善,将军且宽心。” 大司马府和荆州大族之间也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因此未来少不得还要较量一下,这也代表的是支撑大司马府内部的南方寒门、主战派等和荆州世家这种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保守派之间的斗争。 长久以来,荆州世家都在暗戳戳的积攒兵力、培养自己的军中人才,而且还持之以恒的砸钱挖墙脚,不就是担心有一天大司马府的刀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多少事】【】 桓温也好,桓豁也罢,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们没有办法揭穿,至少目前荆州大族还是需要和大司马府同气连枝的。 因此,时至今日,其实桓豁所幻想的把军队打造成关中王师那样的强大队伍,几乎不存在实现的可能。 轻轻叹了一口气,大概桓豁也在用这种方式自嘲天真,转过身,他正想要下令对江夏发起试探性的进攻,看一看谢玄迟迟不走又是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便看到一名传令兵飞速冲过来: “将军,北方有敌军出现?” “多少?” 传令兵的脸上仍然还带着惊慌乃至于不可置信的神色: “有数万之众!”#......? “什么?!”桓豁和一众随从皆脸色大变。 数万敌军,他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么? ———————— 这些关中军队自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走水路一直抵达淮水上游,然后又在随县南下的苻黄眉所部。 别看苻黄眉是先向西北,再折而向南绕了一个圈子,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比桓豁从淮西的大山之中钻出来用的长。 更关键的是,关中将士们多半程都是在坐船,甚至从随县南下的过程中,也有沔水的支流,诸如涢水可以使用,因此路途遥远、却没有耽误时间,更没有耗费多少体力。 在一刹那意识到敌军甚至可以称之为以逸待劳的桓豁,已经无法保持镇定。 而苻黄眉这边,已经确定桓豁的大军主力就在江夏城外,自然也是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其实抵达随县之后,苻黄眉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向北进攻樊城,此时荆州军正在樊城和南阳的周隆对峙,周隆的兵马不少,但是实战经验不多,长年累月驻扎南阳,操练上也以守城为主,因此双方在樊城打的有来有回,一时难以分出胜负。 而若是苻黄眉直接抵达樊城,那么整个实力对比的天平都直接被掀翻了,苻黄眉麾下身经百战的河洛军可以轻易地攻破樊城、增援此时盘踞在襄阳北城的雍州世家。 一旦襄樊被攻破,那么荆州的北大门就彻底敞开了。 当然,在此过程中,苻黄眉还需要想方设法战胜荆州水师,否则沔水两岸还是很难直接连接。 至于另一个选择,自然就是直接南下杀向江夏。 这么做的坏处有很多,孤军深入、远离河洛,粮草补给能不能跟得上是一方面,而且是不是还来得及救援河洛又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前者还能......? 够就食于敌,可是后者······ 倒不是河洛军的将士们思乡心切,实际上河洛军的士卒绝大多数也都是来自关中、南阳和许昌等地,洛阳周围早就已经被打成千里荒野了,哪里还有可能凑出来这么多丁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多少事】【】 就算是有丁壮,都督府也更倾向于让他们开垦荒地而不是投军。 关键就在于河洛军顶着“河洛”的名号,守卫河洛是本职工作,结果现在把河洛丢在脑后,甚至为此还导致都督处于险境之中千里迢迢跑到江夏去作战,这难免会让士卒们心中惴惴不安。 主帅到底想要做什么? 关中练兵,一直在注重提高士卒的识字和思想水平,这样能够让士卒在精神层次上团结在关中新政的周围,但是这样带来的弊端,自然就是士卒逐渐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有主见了。_&?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晋末多少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晋末多少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晋末多少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