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第一百一十六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使君!” “大喜啊!” 少顷,范仲淹纵声长笑。 “陛下感于官学废弛,前些日子廷议时,主动提及‘兴学’一事。” “不止如此,丁相还上奏‘裁撤冗兵’!” “当真是喜事连连!” 此时,范仲淹忽有感慨。 人言也许未必可信。 关于丁谓的名头,他是听过的。 世人多骂其奸邪。 但这一波主动上书‘裁撤冗兵’,着实让范仲淹改观不少。 起码在这一件事上,丁谓是没有做错的。 自签订澶渊之盟后,国朝与契丹互为兄弟之国,另外,动荡的西北之地,亦是迎来了很长一段的平静期。 如今,国朝承平日久,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范仲淹对此倒是另有看法。 底层出身的他,更能察觉到百姓的不易。 老百姓想要过好日子,太难了。 尽管国朝继承大统还不足百年,但兼并之风俨然愈演愈烈。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在这种环境下,隐户、逃户,更是不知凡几。 明明大宋才立国六十余栽,传至今日,不过三代之君,然而,民间却乱象丛生。 有时,范仲淹甚至会冒出大不韪的想法。 难道五代的遗毒,仍未消除? 五代之时,换朝换代就像是走马观花,一夜之间,城头忽然变幻大王旗。 其实,范仲淹有此忧虑,实属正常。 大环境如此,由不得他不多想。 五代时期,短短百余年,竟然先后涌现五朝十国,最短的朝代只有几年,长的也不过二十余年。 像宋朝这样的,立国六十多年,已然超出了五代时期的所有政权。 乍一看,大一统的王朝,似乎近在眼前。 但考虑到长达百年的混乱时期,宋初的士人大多都有类似的担忧,生怕大宋重蹈五代时期的覆辙。 而这,也是宋初宰相政风保守的缘由。 少做少错,害怕折腾,生怕变革的不好,直接改朝换代。 另一边,当张纶听到‘兴学’二字,笑容不自觉的浮现在了他的脸上。 然而,一听到‘丁谓上书裁撤冗兵’之时,他顿时惊咦出声。 丁谓? 裁撤冗兵? 自己没有出现幻听吧? 怎么想都不可能! 相比于范仲淹,他更加了解丁谓的本性。 毕竟,他年纪更大,从政的时间更长,在他的印象中,能力,丁谓是有的。 即便用最挑剔的眼光,也不能否认丁谓的为政能力。 但论私德,那就差远了。 丁谓是苏州长洲人,他现在是朝廷首相,按道理来说,家乡之地出了这样的人物,乡亲父老多半会觉得与有荣焉。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还不够荣耀?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丁谓本人的名声在家乡虽然谈不上差,但也绝对说不上好。 当然,那些阿谀奉进之辈除外。 历朝历代都不缺少这样的阿谀之徒,在这群人眼中,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谁就是‘圣人’。 有奶便是娘! 得势之时,最先凑过来就是他们,失势之时,不用想,最先离开的也是他们。 离开之前,他们甚至还会逮着机会落井下石。 “使君,你这是什么表情?” 这时,范仲淹终于注意到了张纶脸上的怪异之色。 “我是不信丁相会主动上书‘裁撤冗兵’。” 张纶呵呵一笑,虽然他口中称的是‘丁相’,但他的言语间丝毫没有敬意,有的只有讥讽和鄙夷。 话到此处,张纶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想法。 丁谓上书,会不会是‘迎合上意’? 这不是不可能! 毕竟,前车之鉴犹在耳畔。 身为推动东封西祀的主要人员,丁谓最擅长的不就是‘迎合上意’吗? 一念及此,张纶越想觉得有可能。 虽然官家年纪很小,但决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官家。 “希文,我忽然有一个想法。” 紧接着,张纶缓缓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骤然听到这样‘异类’的想法,一时间,范仲淹陷入了沉思。 半晌,范仲淹恍然,丁谓是不是迎合上意,压根就不是重点! 重点是‘裁冗兵’是对的,兴学亦是于国有益的!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他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在官学废弛的大背景下,范仲淹年少时,只得捧着圣贤书去附近的寺院读书。 几乎是自学成才。 长山(范仲淹母亲改嫁去的地方)附近不是没有私塾,但范仲淹胸有傲骨。 即便他改了姓,可归根结底,他并非朱家子弟,朱家供他衣食用度,他已然受之有愧。 便是朱家愿意出资供他游学,他也不愿。 毕竟,人言可畏,母亲带着他这个拖油瓶嫁到朱家,乡间本就颇有非议,他怎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朱家索取? 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即使朱家本家不说,旁人会怎么看? 三人成虎,到时候压力只会传递到母亲头上。 生为人子,范仲淹岂能只顾自己的前途,却不顾母亲的处境? 因此,他入仕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每天一锅浓粥,足矣! 后来年纪大了,范仲淹愈发明白母亲的处境,对于朱家,他终究是个外人。 于是,他毅然决定外出求学。 大中祥符三年(1010),辗转多地,范仲淹来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拜入雎阳学舍。 (雎阳学舍即后来的应天府书院) 五年后,勤学苦读的范仲淹,不负众望,于二十七岁,中乙科,进士及第。 正因为这段艰苦难忘的求学生涯,当看到官家有‘兴学’之意,范仲淹才会纵声长笑。 也正因为他的成长环境,他才会对底层人民感同身受,没有士大夫的傲慢,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情操。 经历塑造人格,范仲淹的人格魅力能够光耀千古,和他幼时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使君,丁相是怎么想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兴官学!” “大宋有圣君,天下士子,有福了!” 感慨之际,范仲淹直呼官家为‘圣君’。 有此天子,大宋必然当兴! “使君,邸报给你,我去写札子了。” —————————— ps:今天更新特别晚,都两点了,之前在和二姐打电话,一通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抱歉啊。 小星星,真不是骗钱啊,┭┮﹏┭┮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