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余韵悠长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第一百五十九章 余韵悠长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李娘子,可有什么话要小的带回宫中?” 宣读完太后的懿旨,任守忠神色又是一变,和颜悦色的问道。 “圣恩浩荡,妾愧领!” (PS:宋人援唐朝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妃嫔为娘子,这里的圣恩指的是圣人之恩) 李兰惠现在还处于发懵的状态,皇陵虽然离京师不远,但自她为先帝守陵起,几乎便和外界失去了联络。 京中发生什么事,她压根就不知道,而且也没人会冒着得罪太后的风险,悄悄给李兰惠传递信息。 故此,她只得回上一句场面话。 “李娘子为先帝奉陵,于国有功,小的临行前,大娘娘特地嘱托小的,只要李娘子开金口,凡是宫中有的,四时用度,务必不能短缺。” 说话间,任守忠始终半躬着身子,丝毫没有‘中使’的气度,态度更像是谦卑的家臣。 “这里一切都好。” 李兰惠几乎是下意识的回绝了此事,她如今的一应用度,皆由专人采买。 虽然这边不比京中繁华,很多东西有钱也未必买得到,但她本人并不是那种享乐的人。 玉盘珍馐,吃的,粗茶澹饭,亦是自得其乐。 “小的不日便要回京,李娘子可有口信让小的带给李祗候?” 任守忠口中的李祗候乃是李兰惠的弟弟李用和,如今李用和的本官是閤门祗候。 此官为武臣清要之选,类似文官的馆阁职称,基本不领实职。 “那……” 听到这话,李兰惠犹豫了一下,然后微微点头。 “那便劳烦中使了,中使可否稍候片刻?” 虽然弟弟现在吃喝不愁,也有了官身,但对于自家弟弟,李兰惠仍觉亏欠。 姐弟二人走失后,李用和孤身一人,日子过得极为清苦,后来不得已入了丧葬行业,成了一名湖纸匠,专门做纸钱的那种。 在古人眼中,做这等事,往往意味着不祥,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李用和哪会做起了死人买卖? 闻言,任守忠连忙做出一副惶恐状。 “李娘子客气了,能为李娘子效劳,是小的得荣幸,岂敢居功?” 好生奇怪。 眼见任守忠姿态放得如此之地,李兰惠心中顿觉意外。 能够穿上灰蓝袍子的内侍,最低也是太后身边的近侍,此人的职位肯定不会低。 或许在京中的相公们面前(宋朝的相公特指宰辅大臣),他会低上几等。 但若是出了京城,哪怕是地方大员看到这等红人,也得恭恭敬敬的。 当真奇怪。 自己不过一介打入‘冷宫’的先帝妃嫔,此人为何会如此恭敬? 难道京中出了什么大的变故? 莫不是太后那边…… 忽然间,李兰惠的心中生出了一个念头。 会不会是太后的身体不行了? 宫中内侍,最会见风使舵,若是太后病重,眼下发生的一切便能够理解了。 太后若是登仙,自己的身份很可能会曝光,届时以官家之仁孝,将她迎回宫中,那是必然的。 这位中使眼下的示好,也许是为了未来铺路? 怀揣着疑惑,李兰惠回到了房中,然后迅速的手写了一封信,作为先帝的妃嫔之一,她本人的文学素养还是有一点的。 不过,她信中并没有写什么之乎者也的,而是用的大白话。 李用和年少时期过得清贫,生活都勉强,哪有钱去读书识字? 在被刘美找到之前,李用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大字都不识几个,直到近些年,才开始读书识字。 只是,到底是起步太晚,李用和如今虽然识的字,但也仅限于一些日常用语。 另外,李兰惠在信中也没有写什么忌讳的话,即便她很想知道京中的变故。 但她在信里却丝毫没有提及半分。 让弟弟去做查探消息的事,怕是很难。 因此,她只是写了一些家长里短,浅浅的表达了一番思念。 这些东西没什么忌讳的,哪怕信件被私拆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任守忠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他在皇陵停留的时间不到一个时辰,但他带来的影响却余韵悠长。 晋封淑仪的事,不止震惊了李兰惠本人,京中亦是泛起了阵阵余波。 …… …… …… 京城。 看到门房送来的一沓拜帖,李用和觉得很奇怪,今天早上家中刚刚开门,门房那边就突然收到了好几份拜帖。 拜帖? 这东西他当然收到过,但通常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而且数量也不多。 毕竟,他又不是什么大人物? 平时交往的好友,也用不到拜帖这东西,主要他本人不太习惯用这玩意。 拜帖又称名帖,名刺,是士林交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具体作用大概相当于日后的名片。 一般而言,为了表示尊重,拜帖大多都是由主人亲自誊写,而李用和少年时期不通文墨。 即使后来找了先生读书识字,如今他的字也只是能看的地步。 自己写拜帖?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也是有廉耻之心的。 自己那点墨水,就不要去卖弄了。 免得丢人! 他几乎不怎么投拜帖,这一点,和他相熟的朋友都知道。 大家互相交际,几乎也不会搞这些形式主义。 所以,他才会惊奇为什么家中的拜帖多了好几份,并且其中很多都是只有一面之缘的人。 有些人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 这就很不对劲。 莫不是因为姐姐? 可仔细一想,又不对。 姐姐如今去了皇陵,一个失了势的先帝妃嫔有什么值得他人讨好的? 显然,李用和并不知道宫中秘闻。 为了保护弟弟,李兰惠没有将官家的身世告诉弟弟。 因为没必要。 告诉了弟弟,又能如何? 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所以,李用和对风向的变化很是迟钝。 实际上今天投过拜帖的人,都是豪门大族的探路石。 哪家豪门大族地下没有豢养几个下级势力? 这些人依托豪门大族生活,行事自然以豪门大族的意志为主,让他们往东,便不能往西。 古今中外,大抵都是如此。 这群人享受了豪门大族的余荫,势必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新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