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刀下留人(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国崛起第二十二章 刀下留人(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一晃,十天已经过去。 监斩之日。 到了! 今天的华亭县外聚集了有不少人,离监斩还有几个时辰。周围已经聚集了数千个人,比赶集都热闹。 其中原因,自然是大家都想看看。这祸害百姓,掠夺钱财的坏郎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衙门贴出来的公告写得清清楚楚,郎中郑芪,想要害死整个县的人。 这样的人,在百姓心里千刀万剐也不为过,如今只砍他一刀,算是便宜他了。 法场。 是一个两人高的木头台子,上面站着几个凶神恶煞的刽子手,一看气势,便是久经法场,代代相传的刽子手了。 他们的眼睛红红的,审视着台下的每一个人,那眼神,似乎台下并不是一群活物一般。 场上一片寂静,台下的百姓在等待着主角的出场。 再等一个时辰,那位“郎中”就要出来了,就要被砍头了。 坏人得以被制裁,这可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啊。 .. 法场另一边,坐着县令唐方明。 徐家,方家,郭家,三位管家坐在台下早已摆放妥当的太师椅里,就这么直直的看着台上。 只要等会这郎中郑芪被斩首示众,这分赃的生意就可以继续谈下去了。 这蛋糕也能继续分了,到时候又会有怎样一番你争我抢,还未得知。 不过,就是后话了,目前当务之急,是先将这个“贼人”郑芪斩首再说。 离行刑时间还有小半个时辰,郑芪此时被压上了法场,刽子手看见犯人来到,这时也是磨刀霍霍,准备“大展身手”。 台下的几位爷,看着眼前的心愿马上达成,自然也是十分期待着那一刻。 “午时已到!再等三刻,便立即砍头!” 刽子手见到有人给他比划了手势,便开始了热身。做好准备在砍头那一刻,爆发出最大的力气,一句将这贼人的脑袋砍下来。 ... 此时,最为紧张的,并不是台下的几位管家。也更不是那尊县令大人。 最紧张的是台下远离人群之外的徐奕,这场局徐奕布置了至少几个月,眼前,正是一场大戏最精彩的时候。 马上行刑,郑芪性命危在旦夕。 而在这最后一刻,徐奕的局也将完成最后一步! “午时已到,行刑!” 台上一声呼喊,吓得徐奕一惊。 “为什么叶詹还没到!这时候掉链子了?” 徐奕忍不住骂道,若是叶詹再稍晚一步,郑芪的脑袋可就要落地了! 徐奕又回头看了看,这次的结果让徐奕有些惊喜。 果不其然,一名青年带着一把大伞冲了出来。并且身后还跟着一队长长的队伍。这队伍根本看不到头,浩浩荡荡足足有几公里长。 “松江府治下,华亭海上两县百姓,感谢知府与知县二位大人,带头赠药,为百姓驱散风寒,造福一方。” “因而,华亭县,海上县,两县百姓,为两位大人打造了两把万民伞,以敬知府大人,县令大人爱民如子,治理有方!” 端着万民伞的青年,并不是叶詹。 徐奕也并不认识,看样子,是叶詹在乡下随便寻的后生。 是谁也一样,徐奕并不关心是谁。 他关心的,是眼下这一幕。 眼前这一幕,自然是徐奕布置了已久的杀手锏。 送药,赠药,赔本甩卖银翘丸,这一件事情终于是起了作用。 因银翘丸所痊愈的人们,自然对银翘丸感激万分。 徐奕让叶詹,在这十天里,不断地在乡间宣传造势。 把应对风寒的这场天大的功德,都归到了知府与知县两人的头上,并让百姓造了两把万民伞,找到时机送到两位大人的府上。 一场造福百姓大功德,就这样被徐奕操纵着,精准的落在了两位大人的头上。 于是,做好准备。 乡民们就开始准备“感谢”两位大人去了。 只不过,这些乡民丝毫不知道的是,这一场“感恩”已经变成了徐奕制造的武器,一件徐奕谋划了几个月的武器,足以将松江府搅个天翻地覆。 而在徐奕的眼中。 自己这一把看不见的巨刃, 正在撕开松江府阴暗而窒息的天空。 ... 坐在台上的县令唐方明抿了口茶,他今天只要把这个“贼人”郑芪送上西天。 再过上几天,等到华亭县的几个大家族,分配完郑芪的“遗产”,他就能获得其中一份。 这份利益清点完毕后,会由专人送到自己的府上。 所以,唐方明并不急。 再说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以及大受益人也不是他。 反正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 往下挖挖,知府大人也得沾上一身泥。 所以,唐方明并不担心会有什么差错出现,干扰了自己的那一份“外快”。 不过正当唐方明此时想入非非之时,情况却发生了改变。 那刽子手明明大刀都砍下去一半了,居然直直的停在了半空中,刽子手人也不知为何待在了原地。 唐方明还未搞清楚情况,两声穿破云霄的喊声传来,吓了唐方明一跳。 “松江府治下,华亭海上两县百姓,感谢知府与知县二位大人,带头赠药,为百姓驱散风寒,造福一方。” “因而,华亭县,海上县,两县百姓,为两位大人打造了两把万民伞,以敬知府大人,县令大人爱民如子,治理有方!” 听见这话,唐方明突然感觉到一阵迷惑。 “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自己并没有给眼前的这些乡民治什么风寒? 又是哪里来的人,还要给自己送万民伞呢? 再说这万民伞,可是天大的功德,对自己的吏部的清查也有巨大的好处。 可为什么,这万民伞会砸在自己的头上呢? 带着一头雾水,唐方明走到了法场前方,看着眼前密密麻麻来“感谢”自己的松江县乡民们,不禁陷入了沉思。 “郑芪郎中!为什么郑芪郎中在这里!” 人群中忽然有人认出来了,眼前法场上,正要被砍头的正式郑芪。 见此情况,人群中产生巨大的愤慨之声。 “不是说是知县大人,吩咐郑芪郎中给我们送的药吗?” “可为什么?现在知县大人却要砍郑芪郎中的头。”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国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国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国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国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