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专业医疗团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国崛起第四十一章 专业医疗团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松江府医保计划,势在必行,现在开始分配任务。 简而言之,松江府医保计划,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医生的数量问题。 徐奕要做的这个医保计划,必然需要大量的医生,需要把自己的服务点扩展到松江府每一个角落,这样才能保证大众都能有医生可以看。 徐奕先找来了叶伯,叶伯在松江府经营了许多年的药材生意,华亭县周围的郎中,叶伯还是有许多的联系的。 叶伯此时刚刚研究完药材,听见徐奕的招呼就来到了徐奕的“办公室”。 “小徐掌柜,不知道叫我叶老头来,有什么吩咐。” 徐奕拿起了桌子上这份刚刚写好的【松江府全民医保计划书】,顺手递给了叶伯。 这份松江府全民医保计划书,是徐奕写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写完的,废了徐奕不少的心思。 其中包括如何招募医生,如何进行治病,如何进行收费,都做了详细的计划。 当然,叶伯看的这一份,是关于招募医生的内容。 叶伯看完这份计划,忽然眼前一亮,随即一拍大腿道。 “这个松江府医保计划,我觉得不错,如果能让全松江府一两百万人都参与我们的医保计划。那....这一年的收入,那可得有十万两打底。” 一年十万两,都快赶上松江府几大家族的岁入了。 看到这个项目前景如此远大,叶伯的内心也开始激动了。 徐奕的这个计划,简直太妙了,一来让百姓有郎中可以看,另一边还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样一来,可以说是双赢。 徐奕:“大体是这样,但是叶伯,我想让你去寻找一些郎中,我们这个医保计划,需要很多的郎中撒网下去,我们直接雇他们,给他们平时赚的两倍的薪水。” 叶伯摸了摸胡子,转头问道。 叶伯:“需要多少呢?来我这里买药材的郎中,有名有姓的,估计也就得一千多个。整个松江府,估计也就两三千个郎中罢了。” 听见一千多个的数字,徐奕不禁有些喜悦,这个数字足够了,至少足够在松江府铺开了。 徐奕:“那就麻烦叶伯,帮我联系一下这三千人。今后,这个医师团队成立后,由叶伯你来掌管了。” 一听这话,叶伯不禁喜出望外,自己从一个药坊掌柜,一下子变成了掌管几百上千人的大主管。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叶伯简直高兴地都要跳起来。 叶伯:“那行,我就先去联系着,保准十天之内,就能安排这些郎中到百草阁来面试面试。” 随着徐奕的点头,叶伯兴奋地走出了徐奕的书房。 医生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第二部分。 制药问题。 银翘丸,是治疗风寒的特效药。 那么对于其他病症来说,是否也有类似于银翘丸的药品呢?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是能用滴丸器造出来的药丸,都可以快速的流通,直达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所以,卖药丸,这也是门绝好的生意。 这药丸不单单可以卖到松江府,还可以卖到南直隶去,更可以卖到两京一十三省的任何一处。 只要徐奕的制药速度足够,这绝对是一门稳赚不赔的大生意。 这个问题,徐奕准备交给叶伯的儿子叶詹。 叶詹原来最擅长的就是调配药酒和药茶,此时正好用他的天赋,配合徐奕给他的书籍,调配出更多高效药丸出来。 说话间,叶詹也进了徐奕在百草阁的书房中。 叶詹:“徐大哥,你找我?” 看见叶詹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徐奕就知道叶伯已经将医保计划的消息,告诉了他的亲生儿子叶詹。 徐奕:“估计叶伯已经告诉你了,我给你的那本《中成药》你研究的怎么样?” 听见徐奕这么说,叶詹不禁挠挠头。 叶詹:“这本书里,有很多地方看不懂,有些药材不认识,但是有几个药方,感觉很有效。” 听见这话,徐奕好像知道了缘由,不禁笑道。 “这本书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你按照里面的药方做,如果改动一下效果会好,你就改变一些,不必拘泥于这本书里。” 叶詹这个卖药材的少东家,竟然不认识一些药材,徐奕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因为有些药材的名字,在明朝和现代叫法不同,叶詹看的云里雾里也是正常的。 徐奕:“我需要你创造的药丸,大概有十种。” “这十种药丸,我都写在给你的文件里了,希望你能够仔细的研究出来,这些药咱们可能会卖到别处,以后可能赚很多钱。” “其中,叶詹你创造出这些药丸,销售的过程中,你可以拿十分之一的利润。这已经是一个很好得待遇了,希望你能够一直努力下去。别辜负叶伯对你的期望。” 徐奕庄重的的说出了这些话,引得叶詹隐隐的有些泪水在眼眶里转悠。 叶詹:“你放心,徐大哥,我一定为尽全力办好你的事情!” 说完,叶詹也在徐奕的示意下,离开了徐奕的书房。 看着叶詹离去的背影,徐奕呼了一口气,这叶詹父子也是不容易,零落漂泊至此,能给他们一个好日子过,徐奕也就对得起他们了。 等到大家都出去了,徐奕自己从桌上拿起了几本书,认真的读着。 《药物化学》《药剂学》 这几本书,也是徐奕需要用到的。 比起中医来,徐奕更加信赖的还是现代的西药。毕竟西药是一种经过科学验证,简单直接的工具。 对比来看,徐奕也更喜欢西药的功效。 等到日后,可能会有许多中药治不好的病症,还需要这些东西来根除病症。 比方说例如阿司匹林这些化学药物,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是有效多了。 只不过,徐奕大学学的社科,对理工并不熟悉,越看着这些化学公式,就越有些头疼。 这些化学公式在徐奕眼里犹如另一种语言一般,并且各种化学原材料,都在1540年的明朝难以制造,想要得到这些化学药品难如登天。 徐奕合上了两本化学书,准备以后找机会,为这两本书找一个合格主人。 现在,算了吧,徐奕越看头越疼。 现在还是去找李思远算算账吧。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国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国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国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国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