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召南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两朝凤仪第三十七章 召南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豆喜依然请了花二出来。 花二紧紧盯着车帘子后,仿佛要看穿里面到底坐了何方大神,是不是存心要她出丑。 这次,帘子后先递出来一截玉石。 是那种还没开凿,尚在石头里的璞玉。 花二本不想理,但见豆喜也没帮手的意思,心疼那璞玉摔碎了,只得伸手去接。 玉石一点点被递出来,逐渐变大,“一块”变为了“一盘”。 花二龇牙咧嘴。手上的重量已经压得她两股打颤了。 她终于接不住了。一个闷气,干脆松了手。 刚好,所有的玉石都被递了出来。 砰。砸在地上,尘土飞扬。 竟然是一整块嵌在石头里的璞玉。跟个磨盘似的,震得大地抖了三抖。 远处,依稀听得镇子口玉铺的吆喝“小店最近新出山了一批璞玉……欢迎各大匠人铺掌眼!哥儿得吉祥,姑娘愿如意哩……” “二楞子送玉送了整块蠢石头!” 围观乡民哄笑。 花二脸色不善,当下拂袖回铺,砰一声摔上门。 而那辆马车也不管不顾,一言不发,扔了石头就继续前行。 当天晚些,一块玉石在吉祥铺门口横空出世。最后还是阿巍他们搬回去,给婆婆拿来晒腌菜了。 当天晚些,李郴看着又出现在门口的赵熙行,感激涕零的下拜带了疑惑。 最近东宫怎么老往他家跑? 第三天。出乎所有人意料,那辆马车又来了。 花二站到帘子外,目光里都是火。 这次,从帘子后递出来的,是一角铁皮。 花二没接。冷眼相待。 铁皮慢慢变大,显出原貌,轰隆一声巨响,最后一个炉子从里面被递了出来。 是的,一整个铁皮炉子。 上面摆满了烤红薯,新鲜的,还冒着热气。 花二杵在铁炉子前,牙齿咬得咯咯响。 不远处传来镇口的吆喝:“快来看,快来买!安远镇第一烤薯铺……小哥儿喜得吃三,小姑娘乐得吃八……” 围观乡邻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他们算是明白了。 这马车里不露面的神人是个二楞子。 送人家红薯居然送了整炉子,架势跟喂猪似的。 “这位小哥儿,不知车里坐的是哪位贵人……请问我花二哪里犯着他了。”花二冲到豆喜面前,恼羞成怒。 豆喜欲言又止。看了看帘子里,没啥动静,于是转过头来,做了个“无可相告”的无奈脸。 马车又继续前行,不发一言。 当天晚些,吉祥铺任那炉子杵在街上。乡邻的孩子们欢喜,纷纷跑来拿不要钱的红薯。 当天晚些,李郴看着又如神人降临的赵熙行,觉得有些头疼。 他犯了太岁不成? 连日接待东宫大驾,这“天恩”太过隆重,快把他砸死了。 第四天,马车又出现了。 这次,递出来的是整只烤羊。 整只。 架在吉祥铺门口跟结拜似的。 镇上酒香楼的吆喝在风里荡“小店今日有新鲜羊肉,大师傅炙烤,安远镇哥儿姐儿们,吃得嘴儿欢喜心儿喜哟……” 全镇乡亲笑了整晚。 当然,花二没有出门。她把门锁死了。 豆喜来请她不成,马车帘子滞了一会儿,最后还是递出了整只羊,架在了门口。 不久后,李郴再次跪在地上,山呼千岁,几乎快老泪纵横了。 赵熙行又来了。 第五日。马车再没来了。 安远镇的笑料也消停了下去。 东宫读书台。赵熙行临风窗下,提笔练字,秋风拂起他如缎墨发,落了一地桂花。 新晋的贴身内侍豆喜,跪在一旁研墨,余光下意识瞥了眼宣纸,不由眉心猛跳。 《诗》 诗三百。东宫在抄写《诗》。 经史子集,风骚赋雅。《诗》被上书房列为学问之始,东宫更是从小便倒背如流。 时时抄写篇章,刻刻诵先贤雅词,东宫不可不谓学冠帝宫。 然而,东宫此时抄写的,偏偏是《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被誉为圣人的东宫,鸡蛋里都挑不出错的,从前习《诗》,也只会抄写《雅》或者《颂》,诸如“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等言。 偶然抄习《风》,也只会是“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等言。 今儿怎么好歹不歹,偏挑了首最“危险”的《召南》。 豆喜不是文士,平日村口青纱帐里的事儿见得多,如今半眼过去就明白了意思,不禁面红耳赤。 然而赵熙行似乎没觉得什么,和抄习《雅》《颂》一样,满脸肃穆。 认真地一个个字写了,悉心地一个个字念了,闭目沉吟,微微点头。 豆喜微急。他不是好多嘴的,然而事关重大,东宫和天子本就有嫌隙,万一被小人扣上“失仪”的罪名,东宫又得挨板子了。 “殿下,可否把这幅墨宝……赏给奴才?奴才定烧香供奉,感念天恩。”豆喜试探道。 赵熙行看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身子微侧,示意豆喜拿过。 豆喜立马千恩万谢,伸手去揭了。 忽的,赵熙行幽幽一句:“嗯,先贤诚不我欺也……有道理……” 豆喜差点一踉跄。 他前时还怀有希望,天家戒尺下养出来的东宫,应该不会懂这些乡野玉米地里的事儿。 然而,如今看样子,莫非……懂? 而且什么有道理,哪方面的道理,还能向先贤学习上了? 豆喜浑身一抖,不敢想下去了。 只能道一句,东宫,果然好学。 豆喜偷偷地将宣纸丢到火塘里烧了,这时,又听得赵熙行如有若无一声叹。 “烤羊……没收?” 豆喜暗暗头疼。果然不食五谷杂粮的圣人下凡,道理都不知从何讲起的。 人家一个十八小姑娘,收三十串海棠果,收磨盘般的玉石,烤红薯铁炉子,还是一整只烤羊? 别说欢喜,只怕已经和那辆“马车”记恨上了。 豆喜肚子里来去几番,终于禀道:“回殿下的话,奴才愚钝……也不太清楚缘由。” 赵熙行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看向豆喜:“前些天儿,本殿有只玉佩掉到吉祥铺门口了,你……去寻回来。” 豆喜躬身应了。心里却嘀咕,丢东西了? 他人都没下马车,能丢到哪儿去?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两朝凤仪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两朝凤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两朝凤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两朝凤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