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一章 有剑云中来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出鞘第两百二十一章 有剑云中来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姜襄连夜离开,只在那场与己问剑之后,甚至都没有与李子衿告别一声,就已经匆匆离去。当时他只是喊庙祝道短,转告李子衿一声,说等李子衿跻身金丹,手握仙剑承影之时,两人再来分胜负,免得李子衿说他欺负人。姜襄还说,当日李子衿看到的剑术,能学多少全学去,能拿走的都拿走,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姜襄在不夜山,也从李子衿那“递向明日姜襄的一剑”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所以两人相互学习剑术,彼此两不亏欠。\n\n悬空寺。\n\n忘忧小沙弥手里提着一只食盒,缓缓朝李子衿走来。\n\n少年闭着眼,禅房中自行打坐。\n\n好像有一阵子,没有练过剑了。\n\n那柄苍翠欲滴的翠渠剑,被安静摆放在禅房角落。\n\n翠渠身旁,是文剑仓颉,剑穗缠在剑柄上,仿若一面纱巾。\n\n忘忧小沙弥见那少年剑客坐姿端正,许是在入定,便没有出声打搅,却也没有径直离开。\n\n他提着食盒,转身坐下,在门槛外,望着由黄变白的树叶。\n\n雪压枝头低,低却不着泥。\n\n人若有心,观世间万物,处处都是禅意。\n\n一株野草,一支树枝,都能引发人对于韧性和不屈的思考。\n\n正如师傅了云方丈所说,取经何须去西天,人间处处是真经。\n\n李子衿睁开眼,顺理成章破境。\n\n如今的小少年,已经是洞府境剑修了。\n\n近来一月,不曾练剑,因为当日在近观少年剑仙姜襄与分身对练的那一场问剑后,李子衿的心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坎”。\n\n这样的坎,让他一个月来都不敢再提起剑。\n\n生怕拿起剑时他是李子衿,剑出鞘后,他就变成姜襄了。\n\n脑海中,那云散云聚,剑气化雨的场景,始终挥之不去。\n\n无论少年如何用力想要忘记,可以发现自己越用力,便记得越清晰。\n\n好像剑术,与女子一般无二。\n\n都是越想忘,反而记得越牢。\n\n李子衿不去练剑,识海中的灵气却飞速增长,培元破洞府时,未曾遇到瓶颈。\n\n如果将培元境突破到洞府境的过程,比喻为一座桥。\n\n那么扶摇天下,其他炼气士的桥,都是拱桥,都有弧度,而炼气士们想要攀上那个弧度,走到桥中间,会很难。\n\n然而在李子衿这边,培元境到洞府境的那座“桥”,直接就是一路畅通,平坦无阻。\n\n如履平地。\n\n仿佛只是走上去,下一刻,少年便已经是洞府境了。\n\n在这其中,一方面是恩师谢于锋留下的灵葫,另一方面,姜襄的“与己问剑”,也让李子衿受益颇多。\n\n在灵葫洞天中,与宫子繇和霍如晦一同寻找机缘时,少年便感觉灵葫洞天里的灵气超乎想象的充沛。好像无需刻意修行,只需要呼吸,都无时无刻不在修炼一般。\n\n所以当时从灵葫洞天里出来之后,李子衿便已经是培元境巅峰了。\n\n再然后,便是陪姜襄静养的三月时光。\n\n除了自己日日练剑勤勉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姜襄在离开那一日,“无心”于山神庙外练剑一场,让李子衿受益颇多。\n\n虽然少年没有留下来,看到那划破天际的一道剑气,错过了姜襄剑法中,最精妙的一式。\n\n可仅仅如此,他已经心怀愧疚。\n\n整月不曾提剑。\n\n只是每日早中晚,分三次为翠渠剑和仓颉剑擦拭剑鞘。\n\n两柄剑,都是女子的剑。\n\n翠渠和仓颉,都分别代表着两位女子。\n\n只要看着剑,就会想起她们的脸。\n\n有时候,他也在矛盾,其实多看姜襄的剑术一眼,会不会就可以直接跻身洞府境中期了。\n\n早些金丹,早些拿到承影,早些去东海救出师妹。\n\n可是心湖上,佛儒道三教的那份“压胜”,就好像逼着一个本该是普通人的少年,强迫自己去做圣人。\n\n何谓圣人?\n\n太平郡中葬身的那个本名字为“舍”的书院山长,舍己为人。\n\n紫薇书院副山长,神魂都被拷打得难以聚拢了,人至疯魔也不肯吐露关于天书与剑主的半点消息。\n\n苦口婆心在一处光阴流水极其缓慢的洞天,不惜花上人间一万年时间,来教一个本性纯恶的徒弟弃恶向善的老道人。\n\n路见不平,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却要以死捍道的两个读书人。\n\n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道门高真。\n\n身为一国王侯,却放过敌国万人骁骑军的男子。\n\n可以侵吞疆域外数座藩属小国,却喜好和平的一国君王。\n\n许国不许卿的大内禁卫统领。\n\n为徒弟护道二十年以至于身死道消前,都不想让徒弟看见自己兵解的一宗之主。\n\n夫君早逝,含辛茹苦街边卖面为生的孤儿寡母。\n\n妻子难产,恨不能以身代妻生子的乡野庄稼汉。\n\n给一个名为昭雪的小男孩,塞上一张写着“你父亲不是叛贼”纸条的诏神司封诰使。\n\n自己不成家,却嘱咐弟子快些成家的先生们。\n\n被青蛇害得失去双腿,到头来却要求人放过青蛇一马,给她一个改过自新机会的瘸子。\n\n目盲心不盲,只为救活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年,便踏遍整个桑柔州,去往碣石山的老道人。\n\n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修成正果,离水上岸,却又因一个情字,宁可什么都不要,纵身入海的锦鲤。\n\n可以嫁给意中人,从此相夫教子享天伦之乐,却要为家乡守住脚下那一寸草地的女子武将。\n\n一步迈入真神仙境,却授气于少年少女的书铺老先生。\n\n扶摇四座压胜之物,四位守陵人,人人都可遨游天际,纵横九州,却自愿画地为牢,甘做野草,死而不移。\n\n他们,其实不算圣人。可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圣人有又何异。区别不过是力量的大小,教化的多寡,成就的高低。\n\n在扶摇天下,如他们一般的人,还有许多许多。\n\n少年走过的那些路,对于心中的拘束,甚至还要大过佛儒道三教联手设置在他心中的那座山、庙、楹联。\n\n所以不练剑,境界不退反进,是因为心中的约束到了。\n\n所以脚下的约束,就解开了。\n\n好像在突破洞府境的那一刻起,那个黑衫少年剑客就明白从此以后,破境只会一路顺遂。\n\n再无瓶颈。\n\n“忘忧小师傅。”\n\n小沙弥昏昏欲睡,斜靠在禅房门上,忽闻身后一声言语,猛然惊坐起。\n\n“李施主,早。这是师傅吩咐我给你送来的斋饭。”\n\n“有劳忘忧小师傅了。”\n\n李子衿双手接过食盒,然后一手提着食盒,单手行礼。\n\n“先前看李施主在入定冥想,便没有出声打搅,李施主赶紧用斋饭吧,免得饭菜凉了伤胃。忘忧还有功课要做,便不久留了。”小沙弥嘱咐一声,笑着转身离开。\n\n少年再度朝那小沙弥行礼告别。\n\n回到禅房中,细嚼慢咽,今日的斋菜,与往日有些许不同。\n\n李子衿吃到最后,愣了愣。\n\n见一块碗中豆腐,怎么夹都夹不碎,坚硬如铁。\n\n少年觉得有趣,放下筷子,用手指戳了戳,指尖传来冰凉触觉,依然无法弄碎豆腐。\n\n好似跟一块豆腐较上劲的李子衿瞬间起身,走到禅房角落,提起翠渠剑,拔剑出鞘后以剑尖横砍豆腐。\n\n那块豆腐真如铁般,眨眼便将翠渠剑弹飞。\n\n少年不服气,剑尖凝聚出一滴剑芒。\n\n向前一剑刺出,剑光瞬间照亮禅房,威力非同凡响。\n\n谁晓得那剑芒砍豆腐也砍不烂。\n\n“见鬼了?”李子衿最后屏气凝神,非要跟一块豆腐争个高下不可,直接斩了阵春风出来。\n\n那阵春风剑意果真厉害,将豆腐高高抛起,吹出禅房外,落在地上,砸出好大一个坑,发出轰隆巨响。\n\n李子衿跟了出去。\n\n上来就是一通剑法,随意排列组合交替出剑。\n\n而那个所谓的敌人,只是一块豆腐罢了。\n\n就这么砍瓜切菜一通,李子衿使出浑身解数,那豆腐仍是不为所动,始终坚不可摧。\n\n无可奈何之下,李子衿只好转身走回禅房,不打算去管那块奇怪的豆腐了。\n\n谁晓得等他回到禅房里,发现碗中还剩下一块豆腐,而回头再看,屋外地上那块豆腐,已然消失不见。\n\n分不清究竟是梦是幻的少年,鬼使神差地收剑入鞘,重新拿起筷子拨弄了一番。\n\n豆腐给筷子轻轻一夹就碎。\n\n下一刻。\n\n少年睁开眼。\n\n看见一个忘忧小沙弥,正斜靠在门槛上,昏昏欲睡,他怀中抱着一个食盒。\n\n而李子衿手上空空如也,啥也没有。\n\n“是梦吗?”\n\n李子衿喃喃自语。\n\n忘忧小沙弥睡得正沉,忽闻身后一声言语,猛然惊坐起。\n\n“李施主,早。这是师傅吩咐我给你送来的斋饭。”\n\n“有劳忘忧小师傅了。”\n\n李子衿双手接过食盒,然后一手提着食盒,单手行礼。\n\n“先前看李施主在入定冥想,便没有出声打搅,李施主赶紧用斋饭吧,免得饭菜凉了伤胃。忘忧还有功课要做,便不久留了。”小沙弥嘱咐一声,笑着转身离开。\n\n李子衿直接愣住,好像将梦中的场景重演了一遍?\n\n他赶紧回到禅房中,在吃豆腐前,便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将每一块豆腐都夹碎。\n\n一碗豆腐,给少年搞得乱七八糟。\n\n当碗中最后一块豆腐,被手中的筷子轻易夹断时,少年长出了一口气。\n\n原来真是一场梦。\n\n“我就说,天底下怎么可能有一剑砍不碎的豆腐。”\n\n少年埋头吃饭,吃了个干干净净。\n\n饭后,他却愣了愣,犹豫片刻后还是选择走到禅房角落,拿起翠渠剑,走到院子里开始练剑。\n\n将一切都看在眼中的了云方丈站在前院,与李子衿那后院的院子隔着好几堵墙,此刻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放下再拿起,只需要一个契机。”\n\n在悬空寺里,那个契机可以是一块坚硬如铁的豆腐。这个契机让少年重新拿起了剑。\n\n在山神庙中,那个契机可以是久别重逢的对手。那个契机让少年重新守住了心中的“道”。\n\n在大煊王朝京城,湖心亭中,少年也曾放下仙剑。\n\n如今,想要再拿起,跻身金丹境便是一个契机。\n\n放下后拿起,剑也好,人也罢,无非都需要一个个契机,而人生中的一次次历练,都是契机。\n\n可能少年自己也不知道,一剑开天飞升的隋前辈,口中那个“等你洞府境就能修炼的剑诀”,也是放下与拿起的最好显化。\n\n悬空寺中。\n\n李子衿闭上眼,回忆起隋前辈传授的那句剑诀。\n\n“剑去无影,剑来无踪。”\n\n一袭黑红相间的锦衣少年,轻轻举起剑鞘,鞘中长剑骤然消失于剑鞘中。\n\n下一刻,李子衿转头望向悬空寺院墙,有长剑自院墙后一剑飞出,将悬空寺外墙撞个粉碎,眨眼便回到少年手中剑鞘里。\n\n一去一回,迅驰如电,就连李子衿自己都没有看清方才念出剑诀后,鞘中翠渠是如何出鞘的,又去了哪里。更不明白为何此招速度能够快过自己的眼睛,威力还大如凝聚剑芒。\n\n翠渠来去,无影踪。\n\n“这便是,剑诀吗”\n\n少年低头看了眼手中剑鞘,当初隋前辈说了,唯有洞府境后,自己才能修行这门剑诀。\n\n所以李子衿遵守诺言,一直到跻身洞府,才念出剑诀,不曾想,此剑诀竟有如此威力。这让李子衿的底牌又多了一样。\n\n隋前辈说,这一剑,名为藏锋。\n\n出鞘入鞘,皆不见长剑锋芒,却可取人头颅于咫尺之间。\n\n“藏锋,好名字。”\n\n少年剑修轻声呢喃,又在心中默念剑诀,随后鞘中长剑,再度消失。\n\n这一次,他抬头望向天空。\n\n有剑云中来,直落仙人鞘。\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出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出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出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出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