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高家大院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车游记第175章 高家大院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年轻女孩初时听着并不觉如何,但当吴雅静静如倾诉般唱毕整首歌,她不得不收起了轻蔑与不屑的表情。 她的手攥着手机,微微发力,这钱拿的有些烫手。 “怎么样,是不是退步了?”吴雅抱着吉他抬头望向江北,笑容浅浅,一点没有在回民街时的调皮样子,宛如安静的小鹿,睁着纯净的眼睛看着令她心动的事物。 江北和煦摇头道:“没有,很好听。” 歌唱工作者和文字工作者,或者说靠灵感、创意的职业,都有一个玄而又玄的共同点。 随着人生体验的增加,作品都会随之变得不同。 吴雅自己经历过生死,又亲眼目睹了王继宽的事件,以至于她的歌声中,带着满满的治愈感。 不靠歌词、不靠旋律,单是她的声音便带着一份莫名的治愈力。 “不觉得难听就好,那我就继续啦?”吴雅笑着低下头继续唱了一首。 这次唱的,是吴雅之前不怎么出名的一首原创歌曲,如果不是她的铁粉,肯定不会听过。 这也导致,原本就为自己的自大而心虚的年轻女孩,彻底明白了眼前只比她大了三四岁的姐姐,是个多么神仙的人物。 如果她知道吴雅是京城圈子里solo吉他比男歌手还猛的存在肯定会更吃惊。 渐渐的,周围开始有一些游客被歌声所吸引,缓缓围成了一个半圆的圈。 吴雅沉醉进了歌里,比这样轻轻的弹着,缓缓的唱着,竟是没注意到周边那些已经拿着手机开始录短视频的观众们。 年轻女孩走到江北身旁,低声问道:“大叔,这姐姐是你女朋友?” 江北得意的点了点头:“没错!” 年轻女孩撇了撇嘴,显然觉得没觉得江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不过她没纠结于此,反倒是对吴雅的来历十分感兴趣的问道:“她是在哪儿唱的?也是西安嘛?” 江北连连摇头:“我们是京城来的,到这儿来旅行的。” “这样啊……”年轻女孩儿若有所思的说了一句,随即也捧着手机开始录制起视频来。 不过她可不是发到短视频平台上,而是发到了自己圈儿里的群里。 “今天遇到神仙了,去过京城的赶紧看看,认不认识她!” “小姐姐长的很漂亮啊!可惜我不认识……” “这歌旋律不错,词也简单,我喜欢……我这就赶过去……” …… 一时间,原本寂静的群里变得热闹起来。 直到一个自称在京城民谣圈儿里混过两年的老哥的出现,群里才终于安静下来。 “我认识她,吴雅,算得上京城民谣圈儿里的明星人物了,吉他猛地不像人,别看现在安静,solo的话,我敢打赌,群里的人都不是她对手。” 这句话一撂下,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寂,随即便是更大的爆发。 所有人都想去看看这个大神是不是真的这么牛逼,还有很多自诩功力不错的想要去会会京城来的高手。 半个小时的时间过的很快,吴雅前前后后唱了五首歌,除了第一首唱完短暂休息了一会儿,其他四首歌都是一气呵成,毫无停顿。 “走吧,我们去下一站。”吴雅说着话,一抬头被眼前围观的人群下了一跳:“这……好多人啊!” 江北揶揄道:“恐怕你又要火了。” 吴雅一扶镜框,大咧咧道:“饿了,饿了,我们走吧!”今天唱的挺过瘾,也很卖力,这便导致吴雅饿的奇快。 年轻女孩见江北和吴雅要走,连忙拦住了他们。 “怎么了?”江北不解的看着她,吴雅用了她的吉他不假,但也是付过钱的。 年轻女孩根本没搭理这个双手受伤的病号,直接对吴雅说道:“美女,能不能等一等?” 吴雅抬了抬眼眸,面带疑问:“不会是有人要来吧?”作为行里人,她深知这些人的习惯。 毕竟曾经她也曾为了听一下宋胖子的现场,而从京城二环一路打车彪到六环…… 年轻女孩点了点头,赧颜道:“之前收你的钱,我退给你吧。” 吴雅看向江北:“大叔,要不我们在这儿呆一会?” 江北本就没啥事儿,在这儿还能多听吴雅唱几首歌,自然不会拒绝,但他还是关心的说了一句:“别太累。” “好嘞!”吴雅转头又坐在了台阶上,还顺手从年轻女孩借了个头绳,把原本散着的头发梳成了马尾。 “听说你solo很厉害……”年轻女孩指了指吉他问道。 民谣偏于娓娓道来,本不讲究快节奏的solo技巧,更在意歌曲的意境和歌词,而摇滚则是对吉他技术要求非常高。 而她之所以这么问吴雅,就是因为她就是摇滚和民谣都玩的那一小撮人,在圈子里唱歌不怎么出彩,但吉他功底也算不错。 大部队还未赶到,她便起了“探探路”的想法。 吴雅也没藏掖,直接把吉他递给了年轻女孩:“你先来?” 如果说往日的吴雅是和煦暖阳下的太阳花,那在唱歌时她就是正午时锋芒毕露的烈阳,果敢且大气。 “好!” 女孩儿接过吉他,将背带跨在肩膀上,无比熟悉的开始弹奏。 没有歌词,只有旋律。 无比硬核的枪花乐队的NovermberRain,这首歌玩过摇滚的人或许都知道,但在民谣圈里弹这种solo却很少见。 吴雅悄悄给这个女孩竖了个大拇指,伏在江北耳边小声说道:“她的吉他弹得很好!” 江北反问道:“和你比……?” “还有很大距离!”吴雅狡黠一笑,语气里难掩兴奋。 这不是吴雅在自大,而是她的的确确有这份自信。 从高中开始,她便把一切可用时间都投入到了音乐当中,而且在那么多的乐器里,她疯狂的迷上了吉他,且一发不可收拾。 京城大妞儿都有的那股子倔劲儿,加上她本就不低的天赋,很快便让她甩开了很多同行的歌手。 至少在京城民谣的圈儿里,她已经没有什么敌手,至于摇滚圈儿,她自信也可以排到前列。 很快,女孩的演奏结束了,轮到了吴雅。 此时那些民谣歌手除了住的相对较远的,也都陆续赶到了现场。 吴雅本打算演奏加州旅馆,但想了想还是选择了A小调轮旋曲,这首被布里姆称作史上最难演奏的吉他曲。 对于普通的围观者而言,这样的对决是不精彩的,因为没有歌词。 但对那些常年玩吉他的歌手而言,吴雅的弹奏结束,也宣告了他们所有人的失败。 他们中不乏有人可以完整的弹奏这曲子,但却罕有能够把这首曲子弹得如此顺畅的人。 “我真的要走了,肚子实在太饿!”吴雅把吉他还给了年轻女孩,然后带着江北挤出了人群。 只留给一干人两个背影,渐渐消失在街角。 年轻女孩耸了耸肩,对刚赶到的朋友们说道:“你们也听到了,是她饿了……” 那些歌手们沮丧的同时,不忘对年轻女孩调侃道:“别说话,肯定是你又显摆你的摇滚范儿吧?不然人家怎么可能把A小调都拿出来了?这次服了没有?” “是是是,她厉害!”年轻女孩气呼呼的坐在了吴雅之前做的台阶上,看着已经逐渐散去的围观群众,她有些郁闷。 同样都是女的,怎么吴雅就那么厉害?而她又明明那么厉害,为什么却突然就走了? 这个问题,江北也有,并且已经当这吴雅的面问了出来。 吴雅的回答很简单也很真实:“大叔,你没看到吗,他们来了那~么多的人,如果每个都要比试一下,我们两个今天就不用走啦!再说,我是真的饿了!” 江北恍然大悟,看来吴大小姐还是很机智的嘛…… 去往回民街的路上,江北和吴雅选择了步行,一边聊着吴雅的音乐,一边走着。 未到回民街,他们竟是先走到了西仓花鸟市场,在江北花了两个街边小摊肉夹馍的代价下,吴雅同意了江北进去逛逛的提议。 江北之所以非要进来,还是因为他曾爱不释手的一本书,贾平凹的《废都》。 贾平凹是这么描述西仓的:“那里是一个诺大的民间交易市场,主要营生是家养动物、珍禽花鸟鱼虫,还包括器皿盛具,饲养辅品之类。赶场的男女老幼及闲人游皮趋之若鹜,挎包摇篮,户限为穿,使几百米长的场地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一个热闹繁华。” 当时江北还在饶河小城,对这等繁华城市中的烟火气,十分向往,如今走到眼前,自然不愿错过。 据说明朝时,这里曾是国家粮仓,到了明末清初则逐渐形成了花鸟市场。 到了上个世纪末,随着鸟市的兴起,每逢周四、周日集市,各行各业的小商小贩也来凑热闹。 除了西仓东南西北四条巷子,教场门和劳武巷也成了他们的聚集地。 就这次所有去到的地方里,江北觉得西仓大概是烟火气最浓的一处,比人声鼎沸却多是外地游客的回民街重的多。 花鸟鱼虫兽、蔬菜瓜果或是古玩药材,什么稀奇古怪的都可以在这里看见。 两人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位老兄把车开了进来。这下热闹了,早挤得密不透风的人群啊摊贩啊开始混乱。 西仓市场里的老人儿们便开始操着西安口音充当临时交警。 “弄撒尼啊,咋开这儿!” “端走(往前直走)端走,大家让让” 经过好一番乾坤大挪移般的折腾,莽撞闯入的车终于驶出,拥堵的集市也很快恢复。 江北看着眼前的景象,露出了放松的笑容。 西仓档子是西安市井文化的一个标本。 柴米油盐酱醋茶,似乎将整个老西安都浓缩到了一处。 离开前,吴雅本打算买一尾鱼,但又怕巧克力那货“狩猎”,最后犹犹豫豫一下还是作罢。 回到回民街,江北和吴雅找了处藏在胡同里的涮串馆子,吴雅又当爹又当妈的一边喂着江北,一边自己吃。 半个小时之后,江北心满意足,吴雅则累的不成样子。 出了餐厅,两人又在回民街逛了一会,只这一会便又有了意外的收获。 一处挂着高家大院牌子的古楼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高家大院是藏在喧闹的回民街里一个官宦人家的宅院。 北院门144号,如果不是江北细心,或许就会错过。 一进院子,大红灯笼立马引起了江北的注意。 虽然他一直认为夜里大红灯笼亮起的大院更有感觉,不过此时到没有那么多要求,只想着随便逛逛。 据说,这个大院的主人是清朝榜眼高岳崧。 院子南北三个跨院有书房、私塾、宗祠和主人们的房间等。 历经百年沧桑,它是西安市保护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精妙的建筑设计里包含着美学、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种种文化内涵,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家宅文化的一座博物馆。 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院子里的那一方戏台,跨越400年的时空联想到旧时“大家族堂会”的动人场面。 如今,这里也在每天上演着具有陕西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的华阴老腔。 老腔会被众人知晓很大原因在于16年春晚谭维维那首《华阴老腔一声喊》。 这次在大院得以现场听了两曲,感觉“喊”算是一个很精准的概括,老腔的表演充满了力道,不愧是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 今天的高家只有零星三桌,堪堪七人。 但也因为人少,看戏的人反倒有了一种冷清下的专注。 等到老艺术家们一开口,江北其实一句也没听懂,但表演者的神态动作还有音乐旋律下传递的情绪却还是足以震撼人心,那深埋于黄土地下几千年的沉重感,好像就这么被吼出来了。 老腔的乐器除了传统的琴锣那些,还有一个打击乐器竟然是长板凳,有够新鲜。 说起来,之前江北一直以为华阴老腔和秦腔是一回事,直到这次看了现场后做功课才知道不然。 秦腔是发源于西府的传统戏曲,而老腔则是来自东府的皮影戏。 简单来说,秦腔是舞台大戏,老腔只是隐于皮影戏后台的说唱。 有关秦腔,江北虽然了解一些,但并不深刻,所以算是个遗憾。 西安老炮儿郑钧在《长安长安》里唱“吼一句秦腔你热泪纵横”。 大概这就是江北所能理解的秦腔。 一边逛着,江北心里一边想,有机会一定要去易俗社看上一场! 了解一下真正的西安,真正的西北。 在高家大院员工的介绍下,江北了解到,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的易俗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 说来也巧,易俗社的创始人高培支先生也姓高,在西安也有一处属于他的高家大院,不过不是江北今天所去的这处。 除了老腔,此处的高家大院,还有一个驻院演出则是室内的皮影戏。 三打白骨精和卖货郎的故事,每天在这座深宅大院里交替上演。 短短15分钟的表演,并没有太多商业氛围。 短短一段卖货郎相妻的故事没有多好看也不算难熬,这还是江北和吴雅第一次当面看到皮影戏这种形式的演出。 之前看到有人把皮影称之为是“活的影子”,只有在这么近距离接触之后,江北才感受到了这个比喻的精妙。 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表尽喜怒哀乐。 这些传统艺术里的匠心是最触动人心的。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车游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车游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车游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车游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