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秦军的战场通讯手段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乞丐皇帝第521章 秦军的战场通讯手段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杀!” 烈日当空,几十万大军在旷野上并没有耽搁多久,见秦军士气越发高涨,闯王没敢再等下去,许诺完后就立即拔出了长刀大吼道,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咚咚咚… “杀呀!” 霎时间,闯军后面的上百面牛皮大鼓,就被砰砰的锤响了起来,二十多万大军就如决堤的洪水一般,纷纷呐喊着向前涌去。 就连一直养尊处优的闯王,此刻都再次变成了往日纵横天下的大反王,亲自骑在马上跟着冲锋。 “给我冲!” 洪承畴的动作同样不慢,命令十万汉奸兵杀上去,正所谓人多胆子大,海啸的呐喊声中,所有人头脑都是一片空白,只知向前猛冲。 本来这种级别的大战,想要决出胜负,最低也要打上几天甚至是半月,如今天这种初次对阵,肯定要先派出少量的兵马,不断的试探,而非是像这般一上来就全军冲锋,毫无回旋的余地。 不是李自成和洪承畴不会打仗,而是两人都不是瞎子,秦军纪律严明,军阵井然有序,若按部就班的打,那他们是当真一点机会都不会有。 每战上一场,士气就会跌落一成,可能几场交战下来,士兵就会完全丧失斗志,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全军压上去,一鼓作气。 不得不说,在整体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尤其是士兵的战斗意志,这种孤注一掷的选择是最有利的。 这不高台上的秦宇见对方一股脑全部杀了上来,眉头就是微微一皱,显然有些意外,也有些恼火。 这种一窝蜂的冲上来,虽然是乌合之众的表现,如果他的兵力要远远少于对方,自然是欢迎他们一股脑冲上来,可双方兵力相当,他们的实力和组织力要远远强于对方的情况下,其实他更愿意和对方打添油战。 那就是先派个一两万兵马进行试探交战,然后不断的派遣援军上去,直至天黑,各自收兵,明日再战。 这样不但能将双方的伤亡减低到最少,整个战场的节奏也能够在他的掌控之中,防止对方骑兵浑水摸鱼。 可万万没想到,他刚打算派遣两个方阵压上去试探,对方却一下全部杀了上来。 其果决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秦宇也知道李自成和洪承畴多半是看出了自己的劣势,和他们的优势,才想一鼓作气,短时间内分出胜负。 毕竟他们每个方阵之间都有一段距离,三十多万人一起冲上来,确实可能一下子就将他们的阵型搅乱。 想到这里,秦宇也是冷笑一声,他今天就要让这帮家伙见识一下,乌合之众与真正军队的区别在哪里。 于是拔刀怒吼道:“吹号!各镇原地防御!” 呜呜,呜呜呜… 随着传令兵将旗帜挥下,高台上的号角就带着特有的节奏吹响了起来。 两侧小台子上的几十副大号角,同样跟着吹了起来,而在十余里宽的战线上,几乎每隔两百米就有一辆马车,上面不但放着一面大鼓,还有一副号角,以及一根旗杆,和各种颜色的旗帜。 此刻这些马车上的号角手,同样第一时间就跟着吹响了起来。 所以尽管在漫天的喊杀声和敌军战鼓声中,秦军的独特号声依然能够清晰分辨出,还格外的刺耳,并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 这种原地防御的号声,属于秦军的基本战场号令,别说各镇的总兵官和校尉们了,哪怕普通的秦军士兵也都听得懂,所以各镇的总兵和各独立营的统领,都是第一时间下达了防御的命令。 各镇各营指挥官的身边,同样有一套袖珍的指挥体系,分别由战鼓,铜锣,号角,信旗组成,这导致一时间整个战场都是悠长的号角声。 而由于士兵们心中早已有了准备,所以在各镇各营的号角一响起,就纷纷做出了应对,其实也不需要做什么。 因为各镇本来就接近防御阵形了,只不过方阵的四个角稍微收缩了一下,形成了弧形。 长戈兵和长枪兵纷纷将竖着得枪戈放了下来,刀盾兵则是不断的敲击着盾牌助威,弓箭手在后面纷纷弯弓搭箭,箭尖斜指正前方。 第二梯队的十个独立营,同样也都做出了防御的姿态,但由于都是长刀兵,所以也只是象征性的将刀横在了身前,显然秦军的角号令,还无法做到区分各镇各营。 但这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用旗帜来弥补就行了。 一里之地,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几乎在秦军的十五个镇刚做好准备,无数的闯军和汉奸兵就冲了上来。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若是迟迟接不到全军冲锋的命令,各镇的总兵官就会自己下达原地防御的命令。 若是需要哪个镇单独进攻,就不能再吹号,敲鼓了,而是必须要派出战马通信兵来传达具体的军令。 当然秦军还有一套更高效的通讯手段,那就是用信旗,各镇各营的指挥官身边都有一名手持望远镜的观旗手,时刻注意着高台上的那面军旗两侧有没有升起旗帜。 只不过这种通讯手段有时候会出意外,比如观察手走神,或者灰尘遮蔽视线,所以都是双管齐下,在打出信旗的同时,也派出骑马通信兵。 而此时,当闯军冲上来后和十五个军阵剿杀在一起,无数的闯军顺着军阵之间的间隙继续向前冲来时,高台上,军旗两侧的旗杆上,就飘荡起了两面略小一点旗帜。 左面是一个图案,画着两柄交叉的剑,意味着进攻,右面的旗帜则是数字,各镇各营都有一个独立的号码,有一面旗帜上只有一个数字的,也有同时有几个数字的,代表着哪个营哪个镇该进攻。 此时上面的数字就是一至十,意味着十个独立营全部进攻。 当然这种数字代号,和旗帜的颜色并非固定的,而是可以在战前提前做出规划调整。 比如秦宇这次大战,将所有大军分成了四个梯队,那么每种颜色的旗帜就可以代表一个梯队,每个梯队的独立作战单位一个数字。 一般一种颜色的旗帜,最多也就十个数字,如果一个梯队的作战单位超出十个,就会被一分为二由两面不同颜色的旗帜代表。 也就是说左面的旗子上的图案代表着意图,右面旗帜上的数字代表着执行的部队。 图案其实很简单,也就五种,两柄交叉的剑,代表着进攻,盾牌代表的防守,向左弯曲的箭头代表着向左迂回,向右弯曲的箭头代表着向右迂回,还有一个掉头的箭头,代表着迂回到敌军后方,切断敌军后路。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乞丐皇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乞丐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乞丐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乞丐皇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