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来自西医的治疗(1)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锄清第六十五章:来自西医的治疗(1)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可以!” 张思源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他苦笑一声,微微拧起了眉头:“我又要被家老们叨扰了。” 张家家大业大,话事人也多,他虽然是主房的家主,但是,偌大的张家,上百个支系,这些都是需要他去一一说服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朱慈炯的身份,还仅限于核心圈子才能知道的! 为了说服各个小支的领头人,他愁的头发都白了…… …… “杨起隆,你去我房间里,左侧第二口箱子,黑色丝带捆绑的那个卷轴,帮我拿过来!” 朱慈炯笑了。 既然张思源一如既往的支持他,那么这个东西就可以拿出来了。 …… “这是?” 张思源惊呆了,饶是他不懂纺织,但是家族的织造作坊,他还是去过的。 自家从江南那边购买仿制的,是一次能够纺织四根棉纱的最先进纺纱机。 但是,朱慈炯给他的图纸上,却多出了一个飞梭,原本横置的纱锭,也改成了竖立的。 最关键的是,这纺纱机上,竟然同时挂了八个纱锭! 这代表着什么…… 效率超过松江纺纱机一倍的机器? “殿下,这……这……” 饶是张思源见多识广,也被惊呆了。 身为一个眼界开阔的士绅,这个时代的他们,可不是清末那种见到洋人齐步走,就要泼大粪、洒黑狗血除妖的‘被’昏聩傻蛋。 大明那种士大夫狂议国政的风气,还没有被清廷屠绝,张思源作为这时代顶尖的乡绅之一,只是看了图纸,就知道这东西有多么厉害! “成立一个新作坊,专门用来纺纱,所产棉纱半数售卖,半数自纺。 你派人管理,利润所得我要占一半。你可愿意?” 朱慈炯轻笑道。 这就是初始珍妮纺纱机,因为使用了飞梭和竖置纱锭,使得效率大增。 当然,这东西最多能改进到同时纺织一百锭棉纱。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正是工业革命的诱因。 资本逐利,只要拿出了这个,后面的进程,朱慈炯只需要把握一个方向就好! 至于售卖一半纱锭…… 不如此如何占据整个市场? …… “殿下说笑了,一切谨凭殿下吩咐就好。 臣本布衣,幸得娘娘不弃,托以大明遗孤,臣下唯有一愿,辅佐殿下恢复大明江山。” 张思源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臣下之祖,曾为上柱国,臣下以祖宗为志,些许银钱,臣下并不在意。” 朱慈炯点点头,大家都是聪明人,还是讲出各自的底线比较好。 这样双方都会少了顾忌。 “这就看舅父的能力了。”朱慈炯笑着点头,只要张思源不掉队,一个上柱国,他又不是拿不出来。 “铁匠作坊那边,还需要银钱投入,还有这纺纱机,舅父也尽快制作出来。 只要舅父速度够快,三个月之后,所得当能弥补了之前的支出。” “我这就去办!”张思源弯腰行礼,一脸欣喜的拿着图纸离去了。 张思源刚走,杨起隆就走了进来,他低声道:“殿下,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可是若放纵张氏继续发展,必将吞并更多的土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朱慈炯反问道。 “殿下心思之巧,末将拍马不及。”张家的事情,的确是杨起隆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他虽然是武将,但是,殿下在训练营这边,每天都会开展了文化课程,再加上三国演义的盛行,关云长读春秋的场景,成为了一众武人心中经典的忠臣形象。 杨起隆也想做一个这样的儒将…… 他们在南阳,历史上以南阳起家,最出名的就是东汉光武帝! 这些时日,杨起隆特意找了茶馆,天天去听说书人讲以南阳起家的光武帝的故事。 什么黑夫王莽撵刘秀,什么肚饥好下麦仁饭……他都会唱了都! 杨起隆询问了很多人之后,这才搞明白——依靠世家大族起家的光武帝,正是因为太过倚重世家,东汉才会屡屡出现世家专权的现象。 他很担心张家会不是就是他们的权臣…… 朱慈炯轻笑:“陵邑制度你可知道?” 陵邑制度就是西汉时候,用来对付东汉六国残余贵族的一种办法。 说白了,就是所谓的但使‘民’无余财,降低了‘民间’反抗的可能。 自古豪强,皆为地方民之首。 想要控制住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们迁往外地! 而理由——还有比给先皇守陵更好的理由吗? 杨起隆有些懵懂,貌似这是搬迁山东六国富户,给皇室守陵? …… 历史早有解决的办法! 再者说了…… 朱慈炯轻笑,这个时代的士绅,还敢像明末那样自家富死,而让朝廷穷死吗? 清廷的刀子,可很利呢! 被杀破了胆的豪族,哪里还敢违背他的政令哟…… 所以,在定鼎天下之前,他大可以放心的去使用这些大家族。 至于些许硬骨头——一道陵邑制度诏书,便能解决了。 …… 紫禁城。 龙榻上,年仅15岁的康熙,消瘦的只剩下了皮包骨头。 南怀仁搓了搓嘴角的半分胡须,眉头微微拧着。 不好办啊! 康熙的病情很是棘手,他采取欧曼吧一贯的办法,放血、灌肠…… 但是,昏迷的康熙,除了日渐消瘦之外,却没有丝毫的好转。 鳌拜肃立一侧,孝庄在一边低声哭泣着。 “南卿,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孝庄不甘心! 她逼退了自己的亲儿子,将所有的精力拿来抚养孙子玄烨,哪知道玄烨却是被明人残余,给弄成了这样一幅活死人。 为了救她心爱的孙子,她已经下旨让刑部刮了一百多个重刑犯了—— 按照南怀仁的说法,尸体中含有死者的精神,按照西人的理论,“精神”被视为生理上切实的存在,连接着肉体与灵魂。 西医认为:血液越新鲜,其中的精神越强健有力。 甚至,为了治疗玄烨的病情,她们已经秘密处死十几个宫女了。 按照南怀仁的说法,这种蕴含着年轻人“精神”的鲜血,更能治疗玄烨的病情。 哪知道,不管是放血,以血灌肠,死刑犯血肉灌腹,死尸骨粉熬汤……什么手段都使完了,玄烨依旧昏迷不醒……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锄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锄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锄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锄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